点燃创新“推进器”扩大市场“话语权”
“以前,我国0.5毫米的玻璃全部靠进口,现在,我们完全依靠自有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该院0.2毫米超薄玻璃基板已经实现量产,主要质量性能指标与国外进口产品相当,迫使同类进口产品降价。
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场需求扩张乏力,市场竞争更加呈现白热化状态。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正在让更多的省内企业走上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型发展路径。
新产品拓展成长空间
——响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实力的新增长点
“近2年来,合力叉车累计投入10亿元,研发新产品和核心部件。 ”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德进介绍,该集团之所以连续24年实现产销规模保持国内同行业第一,究其根源就在于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实施“新品、精品”工程,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该公司自主研发的12吨至46吨的重装叉车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实现进口替代,2014年实现产销量同比增长超30%,电动叉车产品同比增长超20%。
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正在呈现新的特点,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模仿型、跟随型的发展思路和产品路线已经难以适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敏锐捕捉到市场新需求,持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话语权。
越来越多的省内企业,正在将这一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新产品开发项目由1.12万项增加到1.82万项,企业为此投入的新产品开发经费由236.4亿元增加到368.5亿元,新产品开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0.95%提高到1%。新产品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由3182.6亿元增加到5280.9亿元,年均增长18.4%,比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快4.6个百分点,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贡献率达29.3%。
今年以来,省内企业推出部分新产品市场表现抢眼。
江汽纳威司达发动机公司推出的最新排放标准柴油发动机,前5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30%。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华米科技推出的智能可穿戴手环单月销量超过100万只,排名全球第二。坚持产品创新,持续推出适销对路新产品,有力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加快了省内企业向中高端水平进军的步伐。
新技术培育竞争优势
——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协同创新,提升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研发能力
今年上半年,合肥鑫晟光电的8.5代线生产液晶显示屏 1622万片,同比增长233.7%。支撑这一业绩快速增长的是技术性能的持续提升。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液晶显示产品要想价格保持不变,性能每36个月必须提升一倍以上,并且这一周期还在缩短。为此,企业必须在工艺、材料、装备等全产业链上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体系。
技术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加快是大势所趋。企业必须顺应技术进步趋势,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逐步培育出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
今年初,由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牵头、18家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的安徽铜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认定为A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今年以来,电解铜的均价同比下降13%以上,铜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一技术创新联盟的目标,就是整合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在铜基新材料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上尽快取得突破,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步伐。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合锻集团近期研发成功的1.5万吨拉伸液压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其研发能力的提升直接得益于主动构建产学研对接的技术创新平台,早在2010年就与合工大共同建设先进锻压与成形装备技术研究院。安徽蓝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物质院安光所联合研制完成的大气细颗粒物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系统,在雾霾监测和治理中大显身手,累计销售安装监测设备2000多套,新增销售收入2亿多元。
广泛集聚创新资源,推进协同创新,使省内企业在一批牵动性强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上不断取得新成果,其中,CVT汽车变速器、涡轮增压发动机、大吨位数控液压机床、大功率LED芯片、工业机器人等一批先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培育了我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
新机制激发创造活力
——创新激励手段,推进成果共享,充分激发创新人才的动力和潜力
“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是3000多名可爱的同事。”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作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该公司一直将人才作为最核心的发展要素,从2005年起就成立了讯飞研究院,广泛吸引技术研发人员,目前正在全力进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旨在推动科大讯飞由语音服务提供商向人工智能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迈进。
人才始终是最活跃的创新要素。建立研发人员共享研发成果转化收益的体制机制,是调动创新人才积极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最核心的制度设计。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介绍,该公司在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坚持技术创新以研发为中心,研发以项目为中心,项目以人员为中心,人员以成果为中心,研发人员的成果在转化为产品后,只要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同,就可以获取显著高于其他人员的收益。我省在合芜蚌试验区的创新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和分红试点政策,也体现了创新激励机制的导向。
通过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平台,以具体的科研项目为载体,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收益分配机制,也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强以实验室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强化产学研合作,全省11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吸引了以200多名 “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为代表的优秀创新人才集聚,构成全省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
随着创新人才的集聚,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2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653家,居全国第8位。一大批技术特色明显、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创新型企业正在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