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祝颐:不炒作状元先要打破教育GDP

25.06.2014  12:09

    黑龙江省于19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中、高考信息管理,严禁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 黑龙江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各市、县(市、区)、各高(初)中学校的升学率、升学人数、升入重点大学(高中)等情况,不宣传所谓高(中)考“状元”,不得以升学考试成绩为标准奖惩局长、校长、教师等相关人员。一经发现有违反规定的地方和学校,将严肃处理。(6月20日新华网)

    虽说黑龙江发文要求禁止炒作状元,但是高考成绩尚未揭晓,有关北大、清华历年共招收了多少状元,哪所学校出产状元多的报道已经在网上热传。毫无疑问,高考状元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黑龙江为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初衷很好,但是如果没有配套措施跟进,所谓“严禁”炒作状元不过是“言禁”而已。

    事实上,不仅黑龙江禁止炒作状元,教育部三令五申反对状元炒作,有的地方甚至用地方立法的形式规定不炒作状元。但是呼吁归呼吁,规定归规定,高考状元照炒不误。尽管好多地方不具备像东莞那样一掷千金重奖状元的财力,但是,相关部门对状元也是呵护备至。政府、学校、媒体、商家都会给予状元明星般的关注,他们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甚至星座都会成为新闻。不少高考成绩不错的学校都忙着向社会“报喜”,还有的地方不惜花钱在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湖北来凤甚至让状元游街,为状元塑像。

    究其原因,我看除了呼吁、规定没有强制约束力以外,主要原因在于,科举考试延续下来的状元情结在某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下,地方政府需要教育政绩,学校需要成绩筹码。应试教育自然有其存在的土壤。

    其实,判断一所学校的好坏、教师的优劣,本应以公民素质提高为标准,而不能单纯以高考成绩与录取率论英雄。应试教育,已经危害到了所有学生及其家长,危害到了教育本身,至于那些被热炒的“状元”们,表面上十分风光,但他们同样也是受害者。“自从得了高考第一后,高考“状元”刘超然自己都不知道是第几次被这样问了。”某地高考“状元”的苦衷或许就是一个现实缩影。别说教育部门发通知收效不大,就是硬性规定禁止炒作高考成绩,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有雷无雨”,难以破除公众心目中的状元情结。

    虽说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在应试教育未被打败的大背景下,这些口号被冰冷的现实异化,升学率仍然在左右教育者的思维,高考成绩仍是学校与教育部门乃至政府的教育GDP。高三教师到庙堂烧香、吊瓶班、高三老师不堪重负自杀,就是“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的沉重佐证。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即便地方与学校不大摇大摆地炒状元、奖考生,公众心目中的状元情结也难以消除。因为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何况,高考成绩,还是政府对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在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在依靠高考成绩选拔人才的当下,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炒作状元也是一厢情愿。要真正做到不炒状元,就要打破唯高考成绩论英雄的教育GDP理念,先从升学选拔体制与教育评价手段改革开刀。同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改革现行高考制度与高招体制,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否则,炒作状元仍然阴魂不散,科举幽灵仍会以新的方式借尸还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