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一条母亲河的重生之路
本报首席记者 靳晓磊
滹沱河下游污染综合治理是我市实施的一项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日前,随着工程的主体完成,被污染了多年的河流,再一次荡起清波,亘古长河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1
让太阳照在滹沱河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傍水而居是自古以来人类生存的自然选择,每一座城市都离不开养育它成长的母亲河。
滹沱河就是石家庄市的母亲河。她起自源山西繁峙县,自西向东蜿蜒于太行山峡谷间,冲进华北平原,东奔大海。在她身后,留下了广袤的冲积扇平原。
历史上,这一区域水丰土肥、农业耕种条件优越,滹沱河两岸更是石家庄历史文化发祥地。因而,滹沱河是石家庄人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
但就是这条大河,自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发展,上游沿线对用水量需求的巨增,彻底成为一条干枯河道,河水全部被上游水库拦截。曾经的大河,已经成为了老辈人口中的传说。
上世纪90年代末,滹沱河随着常年的干枯,石家庄下游沿途几个县(市)区,逐渐将其作为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去向,在宽达3公里的河道上,形成一条约1米宽的小河沟,每日接纳两岸约32万吨污水,成为名副其实的排污沟。
如何让母亲河重现生机,继续浸润这片承受过她恩泽的土地,成了人们急切的渴盼。2007年11月,我市启动了滹沱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
在滹沱河市区段完成治理之后,市委、市政府按照“让太阳照在滹沱河上”的美好愿景,再接再厉,全面启动了滹沱河下游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一次围绕滹沱河水环境的变革迅速展开。
2
告别排污沟永保清水流
流了近20年污水的滹沱河,要让她重焕生机,消除污染,还清河水是第一步。但对于石家庄来说,作为严重缺水型城市,没有清洁水的来源,要还清河水就必须在污水治理上做文章。
在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16年3月,市环保局以污水治理、河流生态恢复和环境监管为重点,向市政府上报了《石家庄市滹沱河下游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下发执行。
按照这一方案,滹沱河治理工作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全面清理排污源。围绕滹沱河下游排水的正定、正定新区、藁城、无极、晋州和深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排入滹沱河的水质。
其中,重点是封堵入河排污口,除污水处理厂排口外,其他排口全部封堵;清理河道内垃圾;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新建2座、升级改造4座,实现沿途城镇污水全部得到有效处理,处理标准达到一级A。
扩建长安、藁城、无极、深泽4个区域的污水收集管网,尽可能减少直排环境的生活污水;开展滹沱河下游两岸面源环境综合整治,杜绝污水直排、垃圾随意倾倒等污染隐患;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阻止罐车倾倒等偷排行为。
与此同时,开展第二部分工作,即治理河道底泥和污水。在藁城、晋州、无极和深泽入河排污渠,建设预处理设施,通过物化剂再次降低污水处理厂排水浓度,确保入河水质达标。
河底污泥是河水还清的重点和难点。流淌近20年的污水河,河底沉积了约半米厚的污泥层,即使清水进入,污泥反溶也会造成二次污染。
最终,我市确定了通过投加新型复合高效水处理物化凝聚剂的方法,治理河底污泥。这种凝聚剂可以快速凝聚、分离溶存在污泥中的有机或无机类污染物,螯合固定重金属和部分有害盐类,实现底泥就地消解,使污水还清。
此外,大力开展生态湿地建设。藁城、无极、晋州、深泽利用现有河漕及水坑,恢复水生植物,完善生态修复措施。
3
入河的每一滴水都要稳定达标
在没有天然水的情况下,将一条排污沟变为生态河,就必须控制住下一个排水点,确保排入滹沱河的每一滴水都稳定达标。
对此,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市环保局、水务局、住建局与沿河县(市)区联合开展了取缔直排企业、清理排水口、建设污水处理厂、清运河道垃圾、建设监管机制等一系列的行动,细致对待每一个入河排水源。实现了沿线直排企业全部关停,沿线非法排污口全部清理,沿线城镇污水全部得到处理。
其中,要求滹沱河沿途禁止工业污水直接进入河道。由市环保局牵头,督促相关县(市)区,共取缔关停直排企业11家。市环保局会同水务局对滹沱河沿线约70公里的河道,两岸同时进行实地排查,共排查21个排水口,除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外,全部进行了封堵清理,清理排水口13个。
建设了10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正定新区污水处理厂、6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晋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针对区域工业污染物特征,改造了藁城区水处理中心、无极县污水处理厂、深泽县城区和城南两个污水处理厂。
扩建藁城区水处理中心管网,无极县城北工业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管网,深泽县城南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对滹沱河下游沿岸所有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进行综合整治;取缔非法采砂加工点38处,清理河道垃圾271.45万立方米。
同时,严厉打击非法排污。建立住建、城管、环保、水利、公安等部门齐抓共管机制,对重点河段、重点路口、重点部位,加密巡查频次,死盯死守,避免产生新的污染。
特别是为解决河流沿线罐车倾倒废液、废物问题,环保部门联合水务部门以县域为单元,督促沿河采取设置路卡、路障、管护房,在重点河段安装防护网等多种形式,有效遏制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渣土、私设排污口、非法排污行为。如深泽县,已在36条主要入河道路设置了72个障碍墩。
4
创新思路“原位修复 泥水共治”
为治理好滹沱河,在省环保厅的支持下,我市争取到了国家水环境治理资金。但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市环保局面前,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理?
因为最为困难的是,目前国内没有成熟的治理效果和经验可以借鉴。我市属典型的北方城市,四季分明,特别是冬季寒冷,一般水生植物很难存活,所以直接用生态湿地等生物降解办法效果不理想。
但如果用化学办法降解污染物,投入又太大;如果将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由一级A提升至Ⅴ类水质,则需要大幅提高污水处理费,给当地财政造成压力,特别是在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实行难度也较大……
最终,经过半年多的反复研究、论证和筛选,选择了一种国际专利物化治理先进技术。通过投加国际专利的新型复合高效水处理物化凝聚剂,快速凝聚、分离溶存在污水、污泥中的有机或无机类污染物,使污水转化为水质优良的干净水,实现底泥污染物就地消解,同时治理现存河水,使污水还清。
结合这一治理技术,我市创新地提出了“原位修复,泥水共治”的治理思路,并得到省环保厅认可。
5
泥汤一样的污水瞬间变清
黑色泥汤一样泛着恶臭的污水进入反应池后,经过加药、搅拌、反应,排出反应池时间不长,竟然变成了清水。近日,记者来到深泽县滹沱河污染治理项目现场时,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长10多米、宽约5米的反应池,建在滹沱河岸边,吸沙泵将河底的底泥连同污水抽进反应池,工人们不停地将灰白色药剂投入水池。在机器的搅动下,污水翻滚。在反应池的另一端,反应后的水被抽送河中。
接一瓶反应池出口处的水,时间不长,黑色的水渐渐变清,一些黑色固体物质沉入水底。“投入的药剂就是高效物化凝聚剂。”负责该项目的河北瑞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员林文胜说。
他告诉记者,这种凝聚剂将污水中游离的重金属离子固化为化合物,化合物状态稳定,不会再次释放到水中造成二次污染,分离出的固体则会逐渐形成正常的土壤结构,恢复河床的生态链。
通过反应池治理的是旁边一处面积约100亩的水面,再远处,一处约200亩水面的治理工程已接近尾声,水底的河泥已经变成黄色,可以看到近岸处清亮的河水,以及泛着淡淡绿色的水底。“这是水底生态链逐渐恢复后长出的青苔。”林文胜说。
几个月来,这项技术已经在滹沱河沿线的藁城、无极、晋州和深泽得到深入推广应用。
在藁城区兴安镇西里村西,经过治理后的滹沱河,已形成一片900多亩的景观水面,水质接近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寒冬中,虽然河岸草木枯黄,但鸟儿们却很活跃,喜鹊在树上跳来跳去,野鸭在水中悠闲觅食。
同时,确保入河排水水质的预处理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设。滹沱河沿线共建设5座入河预处理工程,藁城、无极县、晋州各1座,深泽县2座,沿线所有污水处理厂处理水全部实现了深度处理。
在河水变清,水质变好以后,我市进一步提出要充分利用好处理水,将好水留下来,实施回用工程,力争排水不出境。
据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明确由市水务局牵头,提出滹沱河全流域水面整治、利用和品位提升规划方案,制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合理调配与转换方案,进一步改善滹沱河流域水生态环境。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