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滦州皮影濒临失传 试点初中开课培养传人

30.10.2014  18:51

    新华网石家庄10月29日电(记者 骆学峰)“你说说人家这个小人儿,是咋儿长得呢,小脸蛋儿啊,是白里透着红,红里透着白,就像那樱桃拌豆腐似的,真是粉得噜嘟好看哪,……哎呀哈!他咋儿长得这俊呢……”当8岁的刘昭宏用稚嫩的童声操着一口地道的唐山话表演皮影《五锋会》选段时,清脆婉转的唱腔、俏皮幽默的唱词引来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笑声。

    课余时间,在滦州皮影的发源地河北滦县,龙山初级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正在排练一段滦州皮影的传统剧目,老师们作为配角只负责敲锣打鼓,主角全是二到五年级的小学生,两名学生演唱,七八名学生配合着操纵皮影表演,一板一眼架势十足。个头最矮的刘昭宏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唱起皮影来专业范儿十足。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皮影戏以兽皮或纸板做成剪影,在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于一体。

    陕西皮影、潮州皮影、北方皮影是中国皮影戏的三大流派。滦州皮影是中北方皮影的代表之一。独特的唱腔效果配合唐山方言,掐着喉咙演唱皮影戏别有一番韵味。

    “滦县皮影艺人的平均年龄大,目前年纪最小的也在60岁左右,已经出现了断层。”滦州皮影博物馆工作人员陈向荣告诉记者,“如果再不保护和传承,没有接班人的话滦州皮影可能会面临失传。

    为了保护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滦县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在龙山初级学校组建“滦州神龙少儿皮影艺术团”,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滦州皮影的历史并学习其唱腔、操纵、表演等,使得滦州皮影传承有望。

    “一开始组建艺术团,家长和学生都不太认可,家长们认为这不是文化知识,学生们也没什么兴趣。”龙山学校副校长杨耀武说,“别说学生,学校的音乐老师对传统皮影都不熟悉。”学校专门请来专家和艺人指导师生练习。

    刘昭宏的妈妈王晓蕾是龙山初级学校的音乐老师,放学后王晓蕾和学生们在活动室里练习皮影,刘昭宏也经常到活动室里来玩儿,慢慢地就喜欢上了皮影。

    如今,刘昭宏已经能惟妙惟肖地演上几段皮影戏了,原来没有接触过皮影的王晓蕾对皮影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了解了许多课本里面没有的知识,很多戏比较有教育意义,孩子们在边玩边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礼貌、行为的礼仪和规范”。

    杨耀武告诉记者,通过练习皮影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配合协作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孩子们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门传统的民间艺术,家长们也变得支持了,学校的少儿皮影艺术团已经有100多名学生。“从一开始跟着录音表演,现在学生自己配音、自己演唱,老师和学生一起伴奏,也就是说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已经能完整地演出滦州皮影戏了。

    “滦州皮影的传承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杨耀武说,“学校下一步还是把力量都放到传承和发展上,让这项传统的民间文化有更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