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所有市县明年晒三公经费 有效防治腐败

03.08.2014  10:27

  “三公”经费公开,能有效防治“舌尖上”和“车轮下”的腐败。

    7月29日下午3点,走在晒得发烫的长沙大街上,周贤聪早已汗流浃背。

    周贤聪是嘉禾县财政局工会主席,当天上午他从嘉禾县坐客车到郴州,然后从郴州坐高铁来到长沙,下午抓紧办完事后,又搭顺风车赶回嘉禾。干部自己坐汽车或火车出差,在嘉禾县2011年试点公布“三公”经费后,已成为常态。

    嘉禾是国内第一个晒出“三公”账本的县级政府。 7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省财政厅厅长郑建新作报告时称,省内所有市县将全面启动“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工作。嘉禾采取哪些举措严管“三公”经费?今年省级“三公”经费公开与往年有何改进?如何让每分钱有来由有去向?省内“三公”经费公开的每一个动向,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一个“后进县”的成功“实验

    一张发票5个人签字防范乱花钱

    7月30日,省财政厅预算处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湖南所有市县将公开“三公”经费预算。

    对于县级“三公”经费公开和监管,嘉禾县财政局工会主席周贤聪非常熟悉。因为过去两个月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检查县直18个部门“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检查表明,18个部门的“三公”经费都不同程度降低。

    嘉禾县在全国县级政府中最早公开“三公”账本。嘉禾带这个头,是因为在2010年全省120余个县市区的民意调查中排名倒数第二。为了改进工作作风,嘉禾县在2011年实行了“三公”经费公开试点。

    2011年4月起,嘉禾县选择了县审计局、县农业局、县五中等10个单位实行“三公”消费公开试点。试点单位的公务接待费采取通报的形式,在单位领导班子内部进行公开;公车使用费采取召开大会或在单位公示栏上公布的形式,在全体职工中公开;公款学习考察费在县内相关媒体上公布。所有单位每张票报账都要实行“五人会审制”,即经办人、证明人、分管领导、纪检组长、分管财务的领导签字,让每个用钱的人都感到压力。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这10家单位2012年“三公”经费总数1684501.15元,比2011年下降一成,此后逐年下降。

    接待新规助“三公”经费再降三成

    7月28日,周贤聪拿到了县里今年上半年“三公”支出经费的统计数据,县级“三公”经费同比减少支出678万元,下降33.02%。

    这个数据让周贤聪很振奋,他和同事分析后认为,这和县里年初推出的硬指标和接待新规有关。

    今年初,县里提出了县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的硬指标,比上年实际支出数减少20%以上,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加强和改善民生,并提出外县市来客凭函接待,同城单位不接待,下乡调研凭工作函吃食堂,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和陪同人数等。接待新规减轻了接待压力,降低了接待费用。今年1-6月,财政局局机关接待来客大幅减少,“三公”经费比去年同期下降45%。

    除了财政和审计部门检查,纪检部门也会明察暗访,严查“舌尖上”和“车轮下”的腐败,为政府“三公”消费设置“高压线”。

    一位财务处长眼中的“三公”经费公开

    7月18日,湖南100多个省直单位全部公开了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并以门户网站为主要公开形式。这在湖南也是首次。

    近几年省级“三公”经费总体在下降,而且会继续下降。省水利厅财务处处长郭炳奎从事财务工作多年,见证了省级“三公”经费公开的变化。

    “厅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为997.5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284.1万,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628.4万,因公出国(境)费85万,接待费比2011年压缩近40%,出国经费压缩35%左右,公车购置和运行费持平。水利厅是个特殊单位,每年防汛抗旱、水利建设稽查、检查工作等用车较多,所以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难以压缩太多。

    “今年公开内容由大到小、从粗线条的大数字到细线条的小数字,由款到项。要求做到‘全、细、严’。”郭炳奎说。省直部门除一些涉密部门外,公开范围由省政府序列扩大到省委序列、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群团组织、省直厅(局)级事业单位等,真正实现了全覆盖。预算公开内容较细,省里要求细化到“”级科目,有条件的要细化到“”级。

    7月18日,湖南省财政厅网站公布,今年湖南省级“三公”经费预算为8.57亿元,比2013年减少1600万元。省政府25个组成部门中,约80%的部门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比去年降低或者持平。

    今后公开的范围还会进一步加大。7月3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和单位都要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

    对话

    财政学专家刘寒波:

    公开了不代表管好了,政府应多管齐下加强监管

    湖南省财政学会副会长、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寒波长期关注湖南“三公”经费公开和使用情况。7月29日,他接受了三湘都市报记者的采访。在他看来,“三公”经费作为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必要投入,并非越少越好,关键是要科学合理编制预算,规范和完善“三公”经费监管,让每分钱有来由有去向,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都市周末:一个部门的“三公”经费是否越少越好?

    刘寒波:虽然“三公”经费备受各界关注,也存在明显的浪费和不合理现象,但并非越少越好。一是“三公”经费是各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和完成其工作任务的一项重要支出,问题出在管理上;二是“三公”经费在地区间、部门间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部门因工作职能不同而产生差异,不同的地区因物价水平不同也存在差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或尺度来评价其是多了还是少了。比如省公安厅在预算说明中指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比2013年增加了478万元,主要是因为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近两年新增2597公里,为保障执法执勤工作正常开展,去年新购置200台执法执勤车辆,增加公务用车运行经费预算1000万元,抵扣去年一次性购车经费预算512万元,净增加488万元。

    都市周末:“三公”经费在我国政府预算是怎么反映的?湖南要求明年所有市县全面公开“三公”经费,这对于市县来说有什么困难?

    刘寒波:为了反映政府每一分钱的来源与去向,财政是通过设置不同级次的预算科目来反映的,具体包括类、款、项、目、节五级科目,如“农林水”类财政支出,这类支出包括了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支出等多个“”支出。而农业“”支出又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兽医等多“”支出。在财政预算报告中一般反映到“”和“”,“”和“”级科目属于部门单位编制单位预算时使用的科目。我国现行的类、款、项三级预算科目里都没有与“三公”经费完全对应的科目,“三公”经费属于“”级科目反映的内容,包含在各单位预算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之中,比如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招待费是放在公用经费里,因公出国(境)经费往往放在人员经费里。现在公开的各部门单位的“三公”经费实际上是各部门单位自己统计上报的数据,这是“三公”经费管理,特别是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管理面临的最大困难。此外,虽然相关的制度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但“三公”经费支出标准与管理制度仍有许多的不完善或不具可操作性,这是当前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都市周末:“三公”经费管理涉及单位众多,政府该如何加强监管?

    刘寒波:一是要建立“三公”经费预决算制度,即要求各部门单位对其“三公”经费支出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出台和完善相关的“三公”经费支出标准或定额,如出差补助、接待标准、公车使用范围或条件等;编制年度预决算时,单独编制预决算,并层层汇编;提交政府和人大审查;二是政府和公众仅凭公开的“三公”经费预算,无法了解有关部门如何使用这些费用,在审查和公布“三公”经费预决算时,应该要求预决算编制部门单位将“三公”经费细化到具体项目,比如单位车辆数、平均每辆车的运行维护费等,以有利于预决算审查和社会监督;三是为了使政府和人大审议后的“三公”经费预决算得到执行,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建立相应的网站,避免执行中各部门单位转移、隐瞒其“三公”经费;四是由于“三公”经费管理涉及单位众多,财政、审计和纪检部门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应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监管,比如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律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三湘都市报文/记者甄荣 实习生 刘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