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新区新常态下开启新征程

12.01.2015  20:58
  •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2015年01月12日
  • 【字体:
  •   新动力:以港口为圆心,形成50公里、150公里和300公里三个货源层圈

      海风扑面,创新潮涌,渤海新区在打造增长极实现绿色崛起的征程上健步前行。
      2015年的第一天,希腊籍“梦想”号货轮成功靠泊黄骅港散货港区20万吨级矿石码头,打响了黄骅港运营的新年“第一枪”。
      黄骅港散货港区矿石码头投用以后,能够满足沧州及冀中南地区钢铁企业外贸进口铁矿石的运输需求,并有效缓解津冀鲁沿海港口铁矿石接卸码头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加速腹地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腹地开拓中,渤海新区提出“三区两线”,即重点开拓临港区域、沧州区域和冀中南区域及朔黄铁路沿线、邯黄铁路沿线腹地,构建50公里、150公里和300公里三个货源层圈。
      2014年9月4日下午,一艘装载着沧州乾成钢管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的集装箱货轮,从黄骅港综合港区多用途码头启程,前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是从黄骅港下水的首只沧州外贸集装箱,实现了沧州外贸集装箱从黄骅港下水“”的突破,开启了沧州企业走向世界的“黄金通道”。
      截至目前,共有来自盐山、泊头、黄骅、孟村、献县等县(市)的100多家企业“牵手”黄骅港,开展货物运输业务。
      2014年11月29日,这个时间点值得铭记,在这一刻,装载着铁矿粉的32303次列车从渤海新区发出,驶往邯郸,这是邯黄铁路全线贯通后发出的第一列货运列车,标志着邯黄铁路——这条冀中南、晋东南等广阔腹地翘首以盼的“五星级”物流通道正式投入运营。
      以邯郸为例,邯郸的货物通过邯黄铁路到黄骅港上下水,陆路运输距离分别较经天津港近148公里、较经青岛港近280公里、较经日照港近355公里、较经烟台港近530公里,如此一来,物流成本大大降低,这就意味着无数企业将正式步入物流成本新时代,其中收益者当然也包括沧州本土企业。

      新趋势: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实现汽车装备、生物医药产业双丰收

      
      2014年12月4日,渤海新区招商一局4名工作人员连夜乘车赶往廊坊市,参加第二天在那里举行的中国河北军民融合暨国防工业协同创新成果展示洽谈会。会上,他们亲眼见证了气垫船制造项目落户新区的历史时刻。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河北许多地区“摩拳擦掌”,纷纷派出大队招商人员奔赴京津“淘宝”。对此,渤海新区并没有贸然跟风,而是冷静分析自身优势条件,系统思考对接京津产业更加务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承接京津产业,渤海新区有着独特优势:区位、土地、交通、政策……然而,对于移出京津的产业项目,渤海新区并不是照单全收。
      “对于那些即使通过改进工艺技术也不能降低能耗、消除污染的项目,绝不能要。”这是渤海新区为自己划定的发展“红线”,严禁任何项目跨越。北汽集团整车制造项目的落户,正是渤海新区针对京津产业招商“”资的集中体现。

      目前,北汽集团华北(黄骅)汽车产业基地已经竣工投产,以北汽为核心的汽车产业正在渤海新区加速形成:华林汽车新能源设备制造、方正汽车改装、隆元盛L E D汽车灯具、雪龙消防车改装、天汽模汽车模具、六合群汽车轮毂、金益汽车发电机等若干个与汽车产业相关的项目纷纷开工、竣工或签约。
      生物医药产业是渤海新区对接京津的又一个重要突破口。
      “30多名招商工作人员,集中利用一周时间,对42家有意外迁的北京药企进行了走访,收获颇丰。”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正是这次走访,使众多北京药企“眼前一亮”,渤海新区由此开始在承接北京优势资源外溢方面变得强劲有力。
      随后,北京市经信委、食药监局率领北京生物医药企业专程到渤海新区考察,一致同意启动渤海新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并确保首批有10家以上北京药企落户其中。这是渤海新区开放招商的标志性事件,对于渤海新区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样本:立足产业高地,吸引中外高端机构和领导企业关注,“现代工业之花”含苞待放

      2014年3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届五次理事会在渤海新区拉开帷幕,这是渤海新区第一次承办国内石化行业的高规格会议。
      “以往会议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召开,这次渤海新区主动邀请我们来到这里,表明了渤海新区的开放意识,也向整个行业集中展示了渤海新区石化行业的良好形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说。
      目前,渤海新区已具备了1000万吨炼油、300万吨重交沥青、15万吨T D I、63万吨P V C和36万吨烧碱的石化产业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4%以上,成为渤海新区第一大制造业门类。
      会上,一位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同坐落于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沧州康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投资兴建国内第一个年产量达1万吨柴油的工业尾气制新能源生产线。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科技项目,投资额不大,占地面积也很小,可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康壮化工董事长吴云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渤海新区“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速,将自身良好形象成功推向世界,获得了中外高端机构和领军企业的重点关注。
      在2014年7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制造业年会上,渤海新区敏锐地捕捉到了通航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的信息。
      “北京近年来一直在推动通航产业发展。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步伐加快,通航产业‘飞出’北京,‘飞向’河北成为必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拴昌说。
      对此,渤海新区及时抓住机遇,推动了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旋翼机制造基地和通用航空机场项目的建设,如今,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誉高航空设备有限公司、德国旋翼技术有限公司等通航领域知名企业纷纷加入渤海新区开发建设的大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渤海新区通用航空产业将“翱翔”于广袤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