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园中园"落户咱河北 以软环境打动人心

25.06.2014  10:19

  产业类型再细化、集聚程度再提升——随着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产业园区近年也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大的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内,按不同行业细分出多个微型专业园,也就是“园中园”的发展模式。眼下,这种新兴的开发模式已在全市多个园内出现,并渐成燎原之势。

  位于晋州经济开发区内的清华诚志科技园,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一特色园中园打响“清华”牌,通过吸引清华大学、清华校办企业及清华校友企业前来创业,走出了一条“园校合作”、“园企合作”新路径,一方面,专家教授们的成果转化找到了适当的“孵化器”,另一方面,园区也借此形成一批具有高阶品牌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精英人才集聚效应的新兴企业,达到提升当地工业产业总体实力的示范效应,成为助力县域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梨乡深处有个清华“园中园”

  盛夏时节,梨乡晋州市处处枝叶繁茂,一个个套着黑色袋的梨果更是数不胜数。沿307国道一路向南,便渐次进入千亩梨园深处;行约3公里处,竖立于路旁的一个“清华诚志科技园”的标牌,很是醒目。

  眼下,科技园正在建设中;不过,几家有着清华大学背景的精细化工企业已经落户。在河北艾森德化工有限公司,正是一片繁忙。只见一条条现代化的乙酰丙酮及其系列产品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做着正式投产前的调试、试生产;厂区中央,一个崭新的中试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实验室内,七八位实验人员中,有的正在运用仪器对各个环节的样品进行抽检,有的则正在研发新的产品。

  公司董事长张贤轰曾担任清华紫光的总工,因为看到晋州的化工产业基础和区位交通优势,便将一个精细化工的项目放在了这里。尽管公司总部还在北京,但张贤轰如今已长期驻守晋州的生产基地紧盯项目进度,只是因为女儿参加高考,近日他才返回北京。

  “我们采用第五代乙酰丙酮生产技术制造的产品,绿色环保,无环境污染,可替代PVC加工过程中含有重金属的热稳定剂,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总经理赵新立告诉记者,这样的企业目前全国只有5家;该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年产乙酰丙酮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税收3000万元。

  不远处,园内的另一家企业——清华大学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诚志股份投资的液晶单体项目,目前正在做土地平整工作,即将开工建设。据了解,企业建成后生产的主要产品是洗涤用品的添加剂,目前的生产基地在北京密云,计划1年内整体搬迁至晋州,而企业主要负责人也是原清华大学化工学院的教授。

  在“脑力”与资源的碰撞中共赢

  科技园所在的晋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月洲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吸引清华大学院系、校企、校友企业前来投资创业,

  形成一批具有高阶品牌、高新技术产业、精英人才聚集效应的新兴企业,提高晋州产业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及创税能力,他们在经济开发区专门拿出1000亩土地指标,用于建设清华诚志科技园。

  在园区提供的一份项目规划书上,记者看到,该科技园将在现有的两家企业的基础上,依托清华大学膜技术与工程中心、清华工业研究院以及高档润滑油、高分子微球等清华校友项目,重点建设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项目,同时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项目。

  “依托我们当地传统的化工产业基础,清华的科研、人才资源可以帮助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含量。”刘月洲如此解释。

  以艾森德为例,企业生产乙酰丙酮所需要的醋酸,在晋州当地即可实现供给,但与此同时,部分生产企业工艺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产品质量较之一些外省商家稍逊一筹。与艾森德建立供货联系后,由于公司严格的质量要求,也倒逼这些供货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提高工艺水准,提升产品质量。

  而在科技园,提及张贤轰、李继定,更是被几乎每个人口中亲切称呼为“张教授”、“李教授”。个中缘由不仅在于他们是清华大学知名教授、公司负责人,更在于他们把清华大学的技术、人才乃至企业吸引过来,让经济开发区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清华大学前沿的科研成果变成了现实生产力,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进了企业和园区。

  受益的不仅仅是园区。记者了解到,资料显示,高校系统拥有1/3以上科研成果的份额,但在如此众多的成果中实现了应用转化的只占1/10左右——一方面,很多高校的科技成果无法顺利转化,另一方面太多企业又因为缺少创新,缺少核心竞争力,如何能将二者有机结合?清华诚志科技园之类的“园中园”不啻为理想的选择。

  “我们公司生产的,都是清华教授们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前沿科研成果。”赵新立表示,如今,公司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与教授们对接,初步研发出尾气回收利用、新型热敏材料等多个新产品,或将很快推向市场。

  以“软环境”打动人心

  乘高铁从北京西站出发,约70分钟至石家庄站,再经高速公路驱车40多分钟,就可以抵达晋州。尽管不足半日,同处京津冀一体化辐射范围,但相较紧邻京津周边的河北县市,这里的区位优势并不突出。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些高级“外脑”最终决定落户这里?

  “我们之所以选择晋州,一是当地的领导和园区负责人积极到北京和我们对接,在各个方面给予了优惠,非常有诚意;二是这里位于京津冀腹地且交通便利,适合企业的发展。”赵新立坦言,之前,他们也曾到多地考察,但最终还是选择落地晋州。

  近两年,晋州坚持“以人才结构的调整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广招创业精英,创出了“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企业,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园区”的发展模式。比如,大力实施“晋州英才计划”;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42条意见》、《晋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发放生活津贴和住房补贴,并推出了每年财政预算安排30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聚才、育才、用才,并积极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赵新立对此有着切身体会。因为项目一落地,便享受到了“重点项目VIP保姆式服务”、服务企业“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等独特的优质服务措施。尤其让他开心的是,眼下,晋州经济开发区已经请专业的设计机构,专门针对科技园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路网、电力、天然气等相关配套工程,且很快即将开工。“‘软件’已经很棒了,等园区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相信我们的企业一定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赵新立踌躇满志地说。

【责任编辑:shi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