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为戏亲当记者演绎女强人 记者到底是什么职业?
导语:记者能将世间百态尽收笔底,离新闻现场有多近,离独家新闻就有多近,离独特的新闻表现就有多近,离新闻的本质就有多近。或艰、或酸、或疲、或险,我想,这本就是记者职业的馈赠,它总将激情不断充填进我的生命。
海清没想到当记者这么苦
连日来,由六六和九枚玉编剧,余淳导演,海清、杜淳、张译、陈小艺、秦海璐等人主演的女性励志剧《女不强大天不容》正在热播,该剧首度聚焦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的故事。海清在剧中出演了一位临危受命逆转报社颓势的女总编郑雨晴。剧中,有一场抓捕犯人的戏,要顺着一根防火绳从楼上跳下来,替身害怕了,她就自己上。有惊无险,把手刺破了。海清说,这还真不是拍这部剧最难忘的,拍摄前,她为体验生活到报社做了一个月的实习记者,其间亲身经历的,听到的事,令她对记者这个行业心生敬意。
海清够拼 记者感叹“比我还称职”
为了真实再现郑雨晴的媒体人身份,海清花费数月,到合肥一家报社当起了“实习生”,和跑口记者一起跑现场、采访突发新闻、开选题会、在食堂打饭……帮助自己更加贴近了角色。而《女强》播出后,很快得到了媒体人的认同。有媒体记者在网络上留言:感觉郑雨晴比自己更像个称职的记者。当时带过海清实习的《合肥晚报》记者韩婷说:看到海清主动要求前往洪水受灾严重的江心岛,自己一下就被打动了,因为媒体人在面对新闻时,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去现场,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去,海清的表现很真实。
为采访,太阳底下等四个小时
《女不强大天不容》因为剧中不少细节都十分真实,不少媒体人都对这部剧表达了自己的喜爱。
海清坦言,起初吸引她演这部剧的原因是,女主郑雨晴,“她在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关节点上,所做的选择都和我不一样,我好奇这是为什么?”演员都渴望挑战与自身或以往截然不同的角色,可这一次,在演技上称得上老练的海清没想到,进入角色是如此困难。“这个角色真的离我很遥远,以前我接触比较多的是娱乐记者,觉得挺清闲的。但真的是了解了以后才知道记者的不容易,随时会有突发事件。”
海清对记者这个职业体验最真切的是实习中的一次采访。她跟一名记者去采访,担心自己被别人认出来会影响采访,就提议在外面等着。“我在外面等了四个小时,大太阳底下,把包一搁,我就坐在水泥地上,手机都没电了,一直等到她出来,还是没有采访到。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姑娘跟我说:‘要开天窗了,不好意思让别人总是留这个版,大家都在抢这个版,老采访不到,让我特别为难。’我很心疼,我很能体谅她,知道她很辛苦,我们俩从上班就开始逮那个被采访者,一直到下午四点多钟,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着的。”
看剧本时,海清会哭。实习时,更是听到了很多真实的故事。她听说有个记者,在结婚当天,把婚礼办的差不多,后面都没敬酒,就跑去抓事件,觉得不可思议。我觉得我爱上这个行业了
很多记者为了采访几乎性命都不要的奉献,为了一个不断逼近现实的职责,为了把事实真相公布于众的原则,我听到就热血沸腾,就会哭。这是一个特别不确定的行业,完全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一场戏,她饰演的郑雨晴刚生完孩子,为了抓毒犯从楼上摔下来,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她把记者的职责刻在了骨髓里,真是好令人敬佩,所以,拍那场戏时,我自己上一点不觉得害怕。”海清说。
记者到底是什么职业?
经常被人问起,干记者的同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这让我想起以前听过的一句话:我们之所以敢大声地谈论故乡,是因为我们都不了解故乡。记者,是为人们讲述世界是什么样子,但讲故事的人却常常被忽略的那一类。总之,他们的生活节奏和常人不一样。
没错,还有这样的一面,他们经常和名人在一起、穿正装打领带、出入各种高端场合……有网帖用两个词描述圈外人眼中的记者,刺激,神秘。很多人羡慕记者,是因为能接触许多一般大众接触不到的人和讯息。
亲友眼中的记者,“有女莫嫁新闻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一身破烂脏衣裳。”这是一首在网上流传已久的打油诗,写诗的人估计是记者家属,因为只有身处“记者”身边的至亲好友才会懂这份职业的真正生活节奏。
记者:永远在路上的职业一辈子做功课的职业
《光明日报》记者庄建
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建说过,在我近40年的采访写作实践中,最深的体会是一篇好报道的诞生,决定因素是对采访对象的认知、体悟、思考与由此产生的思想。一个新闻从业人,只有对自身职业有了透彻的理解,有了充分的职业自觉,才能写出好的报道。
记者,应始终保持对新闻现场的敬畏之心。离新闻现场有多近,离独家新闻就有多近,离独特的新闻表现就有多近,离新闻的本质就有多近。
从事新闻工作近40年,无论是做一线记者,或者做编辑、部主任,还是做中华读书报总编辑,我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面对丰富的实践,面对我的采访对象,我总有去采访表现他们的冲动。做记者几十年,我至今仍充满激情,那激情,不是写作的,而是生活的。我常常想这是为什么?我想,这是记者职业的馈赠,它总将激情不断充填进我的生命。
我热爱记者工作,是因为它总是与事实真相离得那么近,总是与崇高离得那么近,有机会尽快尽早感受到新事物的曙光、新思想的光辉。每一次采访,都是在做一次功课,都是一次精神的成长。40年的记者生涯让我感悟,记者职业是社会给予我的馈赠,我除了以责任、真诚去履行职责,无以回报。我愿以此,与同行们共勉。
(剧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信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