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深足10年:超北上广? 资金管理青训样样缺
【编者按】“深圳足球、尤其是深圳职业足球发展水平与城市地位很不匹配,须出台振兴足球计划,推动深圳职业足球发展迈上新台阶。”这是去年12月4日,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带队调研深圳市足球管理中心时提出的明确方向。作为龙头,深足的具体目标应是“力争3年内冲上中超,5年内打进中超前五”。
要完成这个目标,难度到底有多大?深足何时能止跌回升?与北上广蓬勃发展的职业足球对比,深足到底差距有多大?
针对这些问题,深晚记者在过去一个月走访了深圳职业足球、业余足球、青少年足球的方方面面,采访了足球管理者、俱乐部老总、教练、队员、家长、球迷共30多位深圳足球的见证者,从深圳足球的体制机制、训练场地、青少年和校园足球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入手,还原深圳足球最真实的情况,寻找最切实有效的振兴之路。
从今日开始,深晚将连续推出四期“深圳足球振兴调查”,敬请关注。
深圳晚报记者 黎晓斌
2004年,中超元年,那一年的冠军是深圳健力宝队;2005年亚冠,深足打进了四强,是广州恒大崛起之前,中国足球在亚冠取得的最好名次……每当中国足球到达历史性时刻,深圳的老球迷们就会反反复复念叨深足曾经的辉煌。是啊,转眼之间,10年就这么过去了。这10年,深足经历了什么?中超保级、不死鸟、苦苦挣扎、终于降级、梦想冲超,到去年在中甲只能艰难保级。缠绕在这些梦起梦碎之外的,是欠薪、罢训与各种丑闻,是队员流失、青少年人才流失、球迷流失、缺钱,然后陷入更进一步欠薪的恶性循环。
深足,到底怎样才能解开这些死结?
职业足球四方面
深足成反面典型
李少辉,深圳市足球管理中心主任,1990年开始在深圳市足协工作,1993年参与了深足组建工作,见证了深圳足球职业化以来的全过程。谈到这些年深足与北上广等城市足球俱乐部走过的不同道路,李少辉深有感触:“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想取得成功需要四个方面的保障,第一是基本的资金保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投入,这是确保俱乐部运营的基础;第二是俱乐部自身的管理建设,向管理要成绩,足球与其他行业是相通的;第三是俱乐部自身的造血功能,包括商业开发、市场营销、社区建设、球迷文化等多个方面;第四是青少年梯队建设,决定了俱乐部的未来发展,决定了俱乐部能不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大战中活下来、活得好。”
李少辉说,无论是曼联巴萨,还是恒大国安,俱乐部能不能健康发展,都必须也必然由这四个方面决定。“这四个方面做得好的俱乐部,即使三五年里会有起伏,但时间一长,必然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相反,即使获得了短暂的成功,但只要有一个方面做得不好,俱乐部未来的发展必面临重大隐患。”很不幸,这些年深足正是后者的典型。投入不足、管理不当,俱乐部收入几乎微乎其微,没有梯队,只能花更多钱去买人,问题是没有钱……
去年年底,深圳鸿鹄集团成为了深足的新投资方。让李少辉感到欣慰的,是该集团董事长邓俊杰已经下了决心,从这四个方面彻底改造深足。不到一个月清理了7000多万元欠薪、欠债,请来了富有经验的国内名帅唐尧东,的确让人看到了希望。
俱乐部管理层:
多踢一场多亏一场
深足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俱乐部两位副总李海强和陈彪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邓总(邓俊杰)多次说过,今年的投入不设上限,只要教练组看中的,我们就全力以赴去谈,力争能签下来。”虽然说“不设上限”,但是陈彪也透露,今年最起码需要投入1.2亿至1.5亿元,才能维持深足的基本开支。“光球队的吃住一年就是300多万元,每场比赛安保场租、电视直播等费用就是30万元,全年15个主场就是450万元,而每场的门票收入连支出的20%都抵不上。”说白了,就是多踢一场球多亏一场钱。降到中甲后,球队没有了电视直播分成,特许商品、球衣的商务开发也始终停滞不前。成绩不好,造不出血,反过来又阻碍了成绩的提升。
这些年,深足最大的收入来自冠名权和胸前广告,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最多那一年也就是2000万元。据深足俱乐部的统计,这20年来,通过市场运营现金收入最高的纪录是近3000万元,而那是2001年的事了。
过去两年,深足至少经历了三次“解散”的危机,这7000多万元的欠薪和债务,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会引爆。而这种堆雪球式的游戏,决定了深足越来越烂的恶果。
“职业俱乐部也是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产品,对于现阶段的深足来说,只能通过投入来迅速提升成绩、提升关注度,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陈彪说。
球员流失原因复杂:
深圳有吸引力,深足没有
黄凤涛,2004年深足夺冠时的小队员,2012年底离开深足加盟杭州绿城,然后成为石家庄永昌队冲超的功臣。他经常会唏嘘:“10年过去,现在只有黎斐还留在队中,如果10年前那支球队的骨干还留下,深足至于变成现在这样吗?”从2005年开始,深足的一众国脚逐渐离队,连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年轻队员也纷纷离开。张文钊、范晓东、张野、张磊、程月磊、惠家康、马晓磊……10多名队员还在中超效力。如果这些人都能留下,深足又会是怎样?“每一年深足都说稳定了,但是到头来又欠薪又各种麻烦。已经没有多少球员会相信。除了欠薪,深足有太多事情说不清,太复杂了。”黄凤涛说。
任鹏,2013年加盟深足,主力中卫。上赛季结束后,大连一方队有意让他“回家”。考虑到父母年纪渐老,妻子刚刚怀孕,任鹏陷入了两难境地。“深足的薪资水平在中甲排不到前列,和那些想冲超的球队有较大差距。但是深圳这个城市对很多国内外的队员非常有吸引力。不过深足的历史已经很出名,多年欠薪,很难吸引真正有能力的球员来踢。”他承认:“深足要想在短期内有突破,想冲超,必须要有大量高水平球员,这是唯一的办法。”
经过多次的沟通,任鹏还是决定留在深圳,只能继续两地牵挂的生活。“这些年走了很多队员,留下来的队员也不少,主要是舍不得这个城市,毕竟在深圳这么多年,把自己当深圳人了,只要条件差不多、哪怕待遇差一点,都会选择留在深圳。我们都真心希望球队彻底好起来,我们冲上中超,在梦寐以求的平台踢球。”
家长:谁愿意孩子留在深足
与职业足球的萎靡不振相反,深圳的青少年足球却在这10年打了彻底的翻身仗,从过去的“买人大户”到现在“供应大户”。2011年至今,深圳市各级青少年队参加全国、全省比赛,获得冠军6次、亚军8次,女足冠军4次、亚军3次。开展校园足球6年来,深圳市已经向国家及各职业俱乐部输送球员27人次,被中国足协送往西班牙留学的球员29人。
就在一个多月前,5名深圳U15年龄段的队员“转会”广州恒大;在前不久的全国U19锦标赛中,恒大与鲁能梯队比赛,双方队中有9人原来都是深圳少年队的队员……带深圳青少年队接近20年的老教练孙真心痛地说:“深圳的青少年队员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把他们留下来,将来深足一定是一支强队。”
但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以深足这些年的情况,哪个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留在深足?”这个问题,无论是足管中心领导、青少年队教练,还是深足的老总,恐怕都只能无言以对。
“第一是希望政府支持,有知名的大企业明明白白地搞深足,让所有家长看到希望、看到保障;第二是希望深足能与本地的优秀大学合作,让深足梯队的孩子能得到继续学习的机会。哪怕深足能稳定一些,谁不愿意孩子在身边呢?”段刘愚已经随鲁能去了巴西留学,他的爸爸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既然深足无法像恒大、上港那样财大气粗,这些“深二代”才是深足唯一的希望。
明天,让我们来读一读,有什么办法能让深圳职业足球迅速提升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