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在灾区传递
救援人员在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村的废墟上寻找生命迹象。
在鲁甸县龙头山镇龙井村,当地村民在从直升机上卸载物资。
消毒防疫队员在龙头山镇集中安置点喷洒消毒药剂。
鲁甸地震 救灾安置全力推进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鲁甸地震灾区,一个个群众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温暖和鼓舞着直面灾难的人们。
“熊猫血”,我来了
8月4日,一则消息通过媒体从灾区传出——被滚石砸伤的村民潘才能急需“熊猫血”。
这则消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熊猫血”学名为RH阴性血,在中国十分稀少。
3日地震发生时,正在山上放牛的巧家县包谷垴乡村民潘才能被落石砸伤昏迷,4日凌晨1点多被送进了巧家县人民医院。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先遣医疗队的联合会诊,急需马上手术,否则将致残、截肢甚至危及生命。但是,当地没有这种血源,医务人员心急如焚,一筹莫展。
万难之际,昆明传来了消息,“熊猫血”找到了。经过云南省卫生部门紧急协调,1100毫升“熊猫血”很快从昆明送到了巧家县人民医院。
8月5日一早,潘才能躺上了手术台。1个半小时过去后,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断裂肌肉修复术完成。目前他状态良好,在医生指导下,伤肢已能进行康复性活动。
“俯卧撑冠军”累趴在搬运路上
地震发生时,在杭州恒逸仁和实验学校任教的任正康正放暑假在老家休假。这位农家子弟1分钟可做俯卧撑背后击掌38次,曾获得过世界纪录协会2012年颁发的1分钟俯卧撑背后击掌数量“世界冠军”。
地震发生后,他从老家巧家县老店镇老店村立即赶到包谷垴乡,加入了卸货、搬运救灾物资的队伍。
没想到,26岁的任正康只干了一天,就浑身酸疼,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5日深夜,他从受灾严重的巧家县包谷垴乡完成一天的工作返回家时,靠在急救车旁,说起话来有气无力。
一天来,任正康不停搬运重物,腰一直没直过。搬物间隙,还帮着群众搭帐篷。“我平时除了俯卧撑,还参加田径、篮球训练。真没想到,这样的身板都吃不消。虽然累,我还要接着搬。”任正康说。
万斤切糕千里来
“在电视上看到灾区的同胞们缺粮食、缺水,我心里特别着急!”6日下午,“切糕王子”阿迪力·买买提坐在满载一万斤切糕的货车上,从长沙焦急地奔向鲁甸。
阿迪力的家乡在新疆莎车县,从2012年起,他就开始在淘宝上卖切糕,今年6月大学毕业后还和同学一起在长沙开起了公司。“地震后,我提出了给灾区送切糕的想法,大家一致赞同。”他说。
说干就干!公司库存的切糕只有5000斤,阿迪力就组织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加班加点,客服、财务、行政人员一齐上,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制作、切割、包装……仅两天时间就又做出了5000斤。
阿迪力说,切糕保存时间长,热量高,材料都是核桃、杏仁等,特别适合灾区的同胞们食用。
“一万斤切糕市场价大概50万元,对我们来说压力是有点大。”阿迪力说,公司每个月工资就要发十五六万,为了这批切糕,我们把账上的钱全用掉了,公司也没有了库存,下一步还要贷款买原材料。“不过不用担心,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阿迪力说。
进 展
调集国内外18颗遥感卫星观测灾区 发现滑坡10处崩塌5处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截至6日,共调集国内外18颗遥感卫星,获取鲁甸地震区域卫星影像数据近百景,发现龙头山镇滑坡10处、崩塌5处、崩滑体5处和泥石流1处。其中,沙坝河两岸次生地质灾害多处阻断道路,对抗震救灾造成不利影响。
震区堰塞湖水位涨势趋缓
据国家防总消息,截至6日14时,云南省红石岩堰塞湖水位1176.42米,较昨日14时上涨1.82米,涨势趋缓,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截至6日14时,红石岩堰塞湖蓄水约5600万立方米,入湖流量209立方米每秒,出湖流量120立方米每秒。目前,水文部门在堰塞湖上游、堰塞湖坝前和牛栏江入金沙江口布设了3处水文应急监测断面,实现了水情信息逐小时报送。
据了解,国家防总前方工作组对堰塞湖进行查勘分析,提出对红石岩水电站引水管实施爆破排水的方案,加大下泄流量,减缓堰塞湖水位上涨,为应急排险争取时间,目前武警水电部队等有关单位正组织实施。
(新华社云南鲁甸8月6日电)
调 查
“浑水泡面”属实 当前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在媒体报道鲁甸地震救援人员因缺乏净水,不得不以浑水泡方便面之后,另有媒体认为“浑水泡面”不实,更有人直指“宣传造假”。真相究竟如何?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浑水泡面”一事属实,为当地群众在给养难以进入震中的救灾初期给救灾人员送上的热食。而随着道路逐步打通,救援人员和当地群众目前生活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
引发质疑的“浑水泡面”图片拍摄于8月4日的龙头山镇龙泉中学。地震发生后,这里聚集了来自解放军、武警、边防、消防、特警等多方救灾人员,龙泉中学老师和部分村民也留在这里当志愿者。那一锅带着泥沙的水,正是志愿者们为救灾人员烧的。
“学校正在放暑假,但很多老师自发回来了。从4日早上起,我带着大家给部队煮点热的东西。”龙泉中学校长李明响告诉正在这里采访的新华社记者。
教师熊金华的女友杨云翠是当天的煮饭者之一。“看官兵们太辛苦了,我们着急,只能烧开水泡面,就用学校食堂的锅搭了两个临时灶台。方便面有官兵自带的,也有我们学校的。担心水不干净,我还特意往锅里加了很多生姜。学校里有些白菜,本来我切了要炒,看到大家太饿了,顾不上,也直接放水里煮了。”她说。
这些从自来水管接出的水因为掺杂大量泥沙而颜色浑黄。所幸,这种状况在龙泉中学救灾点并未持续太久。志愿者蒋虹秀说:“4日早饭和午饭的水都是浑的,到了晚饭时就有从外面拉进来的干净水了。”
对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救援人员来说,“浑水泡面”是难得的热食。
震后10分钟,武警云南总队官兵即携带各类物资装备向震中进发。随先遣队第一批进入震中的武警昭通支队政治处副主任胡河说:“山体滑坡,道路严重堵塞,距离龙头山镇还有十几公里,车没法开了。全体官兵奉命轻装徒步前进,随身只带了一点矿泉水和干粮。到达后忙着救人,没来得及、也没有条件吃饭。”
陆续抵达重灾区的救援人员们经历了相似的强行军。武警云南总队宣传处副处长罗祥富回忆说:“3日晚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救人是第一位的,我们只能半路扔下车、扔下给养,只求早一点到达灾区。”
这些早期赶到龙头山镇的救援人员见证了“浑水泡面”一幕:当地群众架锅烧水,各方救援人员排队泡面。
“我们部队去吃的人不多,不是嫌脏,而是担心我们都去吃的话,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武警鲁甸县中队中队长康伟辉说。
4日晚上起,后勤物资陆续进入,各救援部队和灾区群众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武警救灾官兵5日开始吃上了热食,住进了帐篷。6日凌晨,官兵们人力运进净水设备,解决了喝水难的问题。武警云南总队后勤部部长杨波介绍说,随着道路打通,部队还将派来食品冷藏冷冻车、野战淋浴车和运水车,争取让救灾官兵三天内洗上热水澡。
“目前,救灾官兵的生活需求基本已得到满足。”杨波说,尽管大宗物资一度滞后于人员抵达灾区,部队仍以较强的自我保障能力全力投入救灾任务。
(新华社云南鲁甸8月6日电)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