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改观察(上):开放思维引领深化医改方向
广东省深圳市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独特的改革土壤,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这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同样大刀阔斧。作为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代替行政化的计划经济手段,是深圳深化医改确定的方向。该市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展示了深圳的改革思维。日前,记者跟随专家到深圳进行了医改调研。
■医改从改政府入手
深圳市这个人口平均年龄仅34岁的年轻城市,外来人口占比达到68%,医保基金结余多,疾病负担较轻,这些都为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医改就是要改政府。”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说,推动医改,转变政府职能是核心,要不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圳市通过成立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将卫生部门从“办”公立医院的角色中抽离出来,逐步从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变。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服务医院,院长服务医生,最终让医生专心服务病人。政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管结合,建立起健全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
2015年,深圳市财政收入增速超过30.2%,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09年的17.2%提高到28.5%,而同年全国平均水平仅为10%;全市所有公立医院无负债经营。这是深圳深化医改的有利条件。
“但财政增加投入不是‘愣’投入,而是通过建立科学的、杠杆式的补偿机制撬动资源,引导服务方式变革。”长期研究深圳医改的国家行政学院胡薇副教授说,该市将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经费与人员编制脱钩,与其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形成横向和纵向调控医疗资源的新机制。横向是对专科医院实行倾斜政策,其中,儿童医院的补助标准为综合医院的1.3倍,中医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为综合医院的1.2倍;纵向则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标准。
■创新让改革充满活力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去编制化改革,率先建立临床医生专业技术等级评价制度,率先颁发“医生集团”营业执照。
罗乐宣说,从去年开始,深圳市试点探索将公立医院编制管理转为岗位管理,将身份管理转为全员聘任;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委托名校名院运营管理新建公立医院,取消行政级别,由运营方组建专业化团队负责医院运营管理。医院与医生的关系从固定用人转变为合同用人、医疗协作等多元化用人方式,从而促进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说:“鼓励大医院的医生‘翅膀硬了’就‘飞出去’,到基层办诊所,办医生工作室。随后,医疗机构将逐步平台化运作,医生、医生集团将成为引领医疗资源流动的核心动力。”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也是“难啃的硬骨头”。李创说,医疗服务项目有9600多项,靠政府和行业测算每一项服务成本非常困难。因此,深圳市试点全科门诊、住院服务打包收费,包括挂号、诊金、常规检查、用药和治疗费用;住院按床日180元收费,包括常规诊疗、护理等费用(药品、检查除外);同时对甲状腺全切术等10种手术实行住院打包收费。在医保方面,与医疗机构总额预付、信用登记等级评定相衔接,该市还建立了按单元、按病种、按人头、按项目等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深圳市还推动药品集团化采购,降低药品价格,“降价部分的50%~70%,将用于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剩下的部分直接让利给患者”。李创说,药品采购改革的核心,是减少政府对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微观事务的管理,实行政府定规则、医院定需求、专家定质量、市场定价格,充分调动医院、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
■多元措施弥补短板
深圳市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实际人口接近2000万,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与人口快速发展极不匹配。同时,深圳市医学高等院校少,医教研体系不完善,医学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人才“引进难、成长慢、退化快”的现象突出,成为深圳市医疗领域的短板。
为此,深圳市提出,打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服务网点的限制,不再按照行政区划来配置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大型设备,而是根据区域内的医疗健康需求及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标准来配置医疗资源。
罗乐宣说,2014年,深圳市政府决定实施以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打造深圳医学高地。截至目前,深圳市共引进73个高层次医学学科团队、10个院士团队。对于新建公立医院,深圳市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全部引进名院名校或知名医院管理机构运营,以合作引进管理、人才和技术。新建医院开业前3年,人员工资福利经费和基本运行经费由财政按照70%、50%、30%予以补助。
该市还提出,要调动所有市场要素的积极性,发展壮大医疗行业,推动社会力量办医,打造多元化办医体系,弥补卫生供给不足。罗乐宣说,截至去年年底,深圳市社会办医疗机构总数达到2869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97.8%,门诊量、住院量占全市总量的24.16%和14.85%。
据统计,2015年,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占比下降到32.6%;次均门诊费用为218.36元、次均住院费用为9117.24元,维持在国内同级城市中的较低水平。胡薇认为,医改需要时间来检验,深圳医改未来要注重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提前应对经济、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