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创客教育迭出新招

27.01.2016  11:29

在创新教育大会深圳峰会上,学生创客展示组装的无人机。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对于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负责科技教育的老师吴兆斌来说,2015年是有点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他自主开发的机器人与labVIEW编程被深圳市教科院遴选为中小学“好课程”,未来可能会被更多深圳中小学生使用;他所负责的机器人学生社团,获得了部分资金资助,其学生研究的小课题,也获得每个项目2万元的资助。“感觉2015年深圳对创新创客教育支持力度很大。这对学生创新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吴兆斌说。

如吴兆斌感受的一样,深圳教育在过去的2015年的确推出多项创新举措,目的直指推动深圳中小学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如构建课程供应新机制,面向学校和社会遴选或委托开发各300门课程,让不同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建设创客工作室,让学生的创意在校园有实现空间;资助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逐步改变学生重记忆、轻思维的学习倾向…… 1.全方位推进创新创客教育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客教育也备受关注,其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标签。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指出,深圳创新创客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上,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培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叶文梓称,深圳并不是现在才来推动创新创客教育,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就把科技特色作为重要的学科特色来推动,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深圳在科技学科特色基础上,就关注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最近几年,创新教育由原来单方面特色上升为深圳教育发展系统设计。

记者了解到,2014年,深圳市教育局提出要着力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国际化素养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突出的特区新一代青少年。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大素养。

有一种理念叫做综合素养成就孩子的未来。这八大素养不是像我们摊大饼一样摊到一个平面,它是一个立体结构。”叶文梓指出,这八大素养最终要成就的是创新型人才。

在叶文梓看来,深圳实施创新创客教育的目标有四点,一是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教育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能力全面提升,社会支持科技创新教育方式多样,形成有深圳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二是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设备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课程更加丰富,科技创新教育基地更加多样,培养一批中小学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和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三是按照标准配置中小学科技教师师资队伍,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领军团队;四是将在中小学广泛传播科学精神,促使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据了解,创新创客教育系统、全方位的推进,旨在在激发百万中小学生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培育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打好基础。而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深圳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课程市场化丰富课程库

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空谈,最重要的基础是课程!记者了解到,除了深圳各学校努力开发相关课程、有的学校面向全球引入好课程,为学校创新教育提供支撑外,深圳教育也探索构建了课程供应新机制,即课程市场化,将好的课程资源引入到学校,来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库。

教育的责任是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搭建平台,目前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课程类型、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性不大。市场机制到不了的地方,多样化的需求就不可能满足。”叶文梓说。去年深圳投入5000万元,面向学校和社会遴选或委托开发各300门课程,扩大课程选择性,让有不同兴趣、特长、天赋的学生能够选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记者在“好课程”名单中看到,课程内容颇为丰富,有学校开发的《茶文化》《莎士比亚戏剧》《电池环保教育课程》《电影课程》等。还有社会机构开发的《“中国制造2025”3D打印与逆向工程课程》、《校园情商课程》、《迪斯尼音乐剧》等。

吴兆斌认为,教育部门资助开发“好课程”,并且建立课程库将其拿出来共享,对学生来说是好事情,“因为课程内容、类型多了,学生选择性也大了。学校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做修改,更适应自己的需求。这样会相对容易些,毕竟开发课程也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

在建设教学新环境方面,深圳也在探索为学生创意成长搭建新的空间。比如推动学生创客工作室建设,目前建设了100个。未来,学生创客工作室将成为公办学校新的配备标准。再比如建设了100个电影工作室、建设创新实验室、手工作坊、陶艺吧等。

去年,学生主导的小课题研究或开展的社团活动,也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去年深圳首批资助800个学生小课题,每个资助1万—2万元。此举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学会探究性学习。在优秀学生科技社团建设方面,深圳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优秀社团申报评审工作,去年首批评200个优秀学生社团,每个社团给予15万资助。

学生做课题研究的确需要经费的保障,有了资金资助,可以帮助他们采购课题相关的材料、资料等,对学生创新、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毕竟创新型人才是在研究中自主成长起来。”吴兆斌说。

3.将实施“少年科学家”计划

记者从深圳市教育局日前召开的2016年工作部署会上了解到,今年深圳教育将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契机,推动创新教育改革创新。比如深入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重点行动,推进创新教育课程改革。开发中小学科技教育地方课程和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同时还将开展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和创客路演,以赛代练,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展示平台。

此外,深圳还将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选择一批技术先进、社会责任感强的创新企业或科研机构,建设中小学生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前沿,让从事创新活动的专业人士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可以共享这些机构的一些设备设施。

据介绍,深圳今年将筹建深圳市少年科学院,并将实施“少年科学家”计划,着力培养少年科技创新英才,到2017年,培养100名“少年科学家”。此外,还将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和导师队伍。叶文梓称,根据创新教育需要,变革现有的教育教学非常重要,而这种变革首先就要从教师开始。深圳希望通过上述措施,让优秀的创新型教师带动更多教师成长,“以前的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学习已知的东西,但指导学生如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这对老师来说是新课题。

记者了解到,今年深圳还将投入资金,继续面向学校和社会遴选或委托开发好课程,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库。同时,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也在考虑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市教科院正在与市招考办研究将实验课的成绩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成熟之后再逐步将其纳入到中考录取的标准当中。

在叶文梓看来,创新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深圳城市精神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深圳要把创新创客教育打造成为深圳教育最重要的特色,要把创新素养、创新能力培养成深圳孩子最重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