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审计对象研究 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22.12.2021  15:40
     

为更好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要求,审计机关需不断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工作,扎实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审计力量。加强对审计对象的研究是搞好研究型审计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在审计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通过加大对审计对象的研究力度,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以及研究型审计的深度和层次,更好发挥审计监督效能和作用。

一、完善审计对象资料库建设及运用是搞好审计对象研究的坚实基础

在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审计机关面临既要注重审计质量,又要提高效率的现实情况,完整全面、实时更新的审计对象资料库,不仅有利于审计项目的科学制订,也能极大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要逐步建立完善分级、分地区、分行业基础上统一高效、相互融合贯通的审计对象政策法规库、基本信息库、审计成果库以及审计技术方法和经典模型库,这是推进研究型审计工作和实现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建立完善政策法规库。中央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项法律法规是审计定性的直接依据。审计机关要分地区、分行业、分部门及时全面收集梳理各项政策法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审计对象及所在领域的决策部署,研究“十四五”规划对相关区域、相关领域以及相关行业的战略安排以及各项改革措施,掌握审计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及其最新变化情况。同时要结合审计项目实施以及日常积累机制及时更新完善政策法规库,为开展研究型审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建立完善审计对象基本信息库。审计机关要根据审计机关职责分工完善审计对象基本信息库,内容应包括:组织架构、治理结构、业务流程、财政财务数据、生产经营数据、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决策事项、重点业务范围、重点工作任务、内部规章制度、年度工作报告、重点目标责任书等主要信息,同时要结合实际,体现区域特色和审计对象的特点,合理增减信息库内容。审计机关要紧密结合政策法规库、审计成果库等其他子信息库,结合具体审计对象的特点,深入研究其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趋势、改革方向、主要问题和短板以及重点风险隐患等事项。同时研究中要注重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如针对某一区域,要全面研究该区域的发展特点和定位以及主要短板及风险,将该区域内财政、金融、资源环保等各领域审计对象基本信息库融合贯通起来,开展系统分析;针对某一行业或领域,要把该行业或领域不同审计对象的基本信息库贯通起来,加强对比分析力度,以此不断增强审计对象基本信息库的系统性以及研究的整体性。

三是建立完善审计对象审计成果库。审计机关要广泛收集审计对象以往的审计成果、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的审计结论、其他监督机构的监督成果以及相关问题事项的整改情况,按区域、行业领域、具体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问题类型分类梳理汇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成果库,为审计实施主体开展研究型审计提供全面而又连续的参考。在此基础上,要依托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结合深入的多维度研究分析,突出被审计单位特点和审计重点,对审计对象精准画像,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开展研究分析,既要及时全面揭示典型问题,又要注重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和背景、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着力发现普遍性以及倾向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及整改措施,实现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层次。

四是建立完善审计技术方法及经典模型库。要牢固树立“科技强审”意识,积极总结提炼成熟通用可行的审计技术方法以及计算机审计经典模型。在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不仅能有效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也有利于揭示问题做到点面结合,拓展问题的广度,便于研究成果的提炼。同时,通过对审计技术方法及经典模型库深入学习研究,也能有效解决部分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和专业素质欠缺的问题,提高审计人员研究型审计能力。

二、建立完善被审计对象资料信息共享交流机制是搞好审计对象研究的重要保障

在审计实践中,部分被审计对象的审计实施主体经常更换或重叠,单个实施主体对被审计单位的研究缺乏连续性和全面性;不同审计实施单位横向之间以及审计机关上下级纵向之间对审计对象信息资料的交流缺乏常态化,尚未完全建立健全有效的共享交流机制;审计机关与外部其他监督机构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智库的沟通交流尚存在短板。上述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型审计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审计机关要建立完善被审计对象资料信息共享交流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的共享交流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统一高效、分级负责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审计对象为纽带,统一整合管理不同审计实施主体收集的各类信息,做到对具体审计对象长期而又系统的信息收集。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计实际,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共享平台,依托相应的授权机制,实现不同审计实施主体对同一审计对象信息的有效共享,使其及时全面掌握审计对象的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是不断完善与外部监督单位的共享交流机制。审计对象除审计监督外,还有纪检监察、环保督察、国土督察、银保证监等外部监督机构。审计监督与上述外部监督对象重合、内容交叉,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共享监督成果,形成监督合力。

三是不断完善与审计对象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智库的合作交流机制。部分审计对象的业务领域专业性强,审计人员受专业知识结构以及工作经历等因素影响,审计研究往往浮在表面,揭示问题不深入、不专业,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成果。要紧密结合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审计实践,积极借助行业专家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长期深耕所在领域的专业优势,通过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开展审前辅导、及时请教沟通专业问题和前沿理论以及以适当方式参与审计实践等方式,积极学习借鉴专家学者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时掌握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前沿研究情况和最新行业动态,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研究水平。

三、不断加强研究型审计队伍建设是搞好审计对象研究的重中之重

目前,相较于众多的审计对象和宽广的审计领域,作为研究型审计的具体实施主体,部分审计人员审计思维固化、专业知识结构相对狭窄、知识储备不足,尤其对于审计对象专业性较强的业务了解浮于表面,一知半解;部分年轻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经验及能力还存在短板,信息化审计意识及技能尚有欠缺;相关专业审计队伍流动性大,缺乏一定的稳定性。研究型审计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进一步转变审计思维,牢固树立研究型审计理念。审计人员要具备宏观思维,提高站位,深入研究审计对象存在重点问题的具体表现、突出特点、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深入探究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背景,善于分析背后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着力推动源头治理。要具备创新思维,结合审计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审计重点内容,积极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及审计技术方法手段,推动对审计对象日常跟踪分析与现场审计实施、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分析相结合,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要具备系统思维,不简单就事论事,要在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大背景下和改革发展的大视角下审视问题,注重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开展对审计对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确保审计成果实事求是、客观准确,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是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学习是研究的基础,要将贯穿审计具体实践中的学习研究与日常学习积累相结合,日常注重积累、审前注重培训、审中注重分析研究、审后加强回顾总结。要通过建立研究型审计论坛、案例研讨会、项目总结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以“讲”促研,实现研究成果和方法共享。要立足审计工作实践,大力推行审计实务导师制,将日常指导和审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教审计思路、教总结提炼、教沟通协调、教回顾反思,努力提升年轻同志“能查、能说、能写”三种能力;要适当保持审计对象审计实施主体以及专业审计队伍的稳定性,确保对审计对象研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三是积极探索审计机构与审计对象之间的双向交流沟通机制。一方面要请进来,邀请审计对象核心部门及重要业务环节的专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讲解涉及本行业、本单位的最新政策和改革措施及其出台背景、发展趋势、具体业务流程、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点痛点等,便于审计人员及时全面掌握审计对象的相关信息,做到对审计对象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审计机关要积极探索派出审计人员前往审计对象单位核心部门及岗位交流的机制,使审计人员贴近实务,全面深入了解审计对象的政策制度规章、业务流程、关键环节以及主要风险点等事项,以切实有效提升专业能力,提升审计研究的深度和准度。(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2021年秋季学期处级干部进修班 黄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