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源创新产业扶贫路径 搬迁农民变“市民”

01.04.2017  00:01


工人们正在涞源县华超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大棚里制作菌棒。 于俊亮 摄

中新网保定3月15日电 题:河北涞源创新产业扶贫路径 搬迁农民变“市民

  作者 吕子豪 于俊亮 温勇立

  15日,中新网记者在保定市涞源县东团堡乡袁家村村委会南侧看到,屋顶上六排光伏电池板整齐排列,随着光伏并网系统即时数字的增长,一度度清洁电能正并入国家电网。

  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地处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是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全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三合一重点县。2015年,建档立卡后贫困人口为57898人。

 

 

  2016年,涞源县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光伏电站、开发清洁能源,实施旅游引领、打造美丽乡村,搬迁片区和产业园区同建、贫困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对接等措施,以可再生、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实现了万余农民脱贫致富,使众多搬迁农民成为名符其实的“市民”。

  据袁家村村主任张海江介绍,该村共有225户805口人,其中贫困户156户,贫困人口474人,年人均收入2000多元,是典型的贫困村。凭借海拔高、全年日照时间长的天然优势,2016年该村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30万元建成了35千瓦光伏电站,于2017年1月28日实现并网发电。“3天就返回电费700多元,预计年底每户能分红400多元。

  涞源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彦平称,截至目前,该县已在具备资源优势的23个村建成了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3兆瓦。同时,正在建设46个300千瓦规模的村级光伏电站,预计今年6月底并网发电,每个电站可覆盖60户贫困户,可持续20年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

  作为全国著名“凉城”,涞源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每年旅游旺季景区游人如织。但进入10月后,林区封山,游客绝迹,“旅游半年闲”的局面由来已久。

  涞源县扶贫局局长孙轶称,2016年该县借助河北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良机,开发冰雪小镇,打造西道沟农业生态旅游园区,推进特色餐饮、农家院、乡村游和旅游产品开发,使旅游经济的发展更多惠及贫困群众。同时鼓励贫困群众采取土地入股、土地流转、企业务工等形式参与旅游扶贫产业项目,成为分股金、拿租金、挣薪金的“三金农民”。

  目前,涞源县已建成城乡农家院209家,县城规模酒店、快捷酒店21家,2016年旅游产业扶贫带动2.5万人增收。

  在涞源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县城安置片区北侧,20多个食用菌大棚已拔地而起。大棚内,工人正在忙着制作菌棒、封袋。涞源县华超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小勇说,利用涞源海拔高、气温偏低的特点,2016年该公司投入600多万元,建成食用菌大棚22个,自育平菇12万棒,与平原地区形成错季生产,所有产品直接供应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分市场。根据规划,三年内该公司将建成食用菌大棚700个,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并优先雇用扶贫搬迁片区的劳动力。“政府正在与我们公司协商,以扶贫资金入股,使公司在发展中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

  据涞源县县长周峰透露,该县在抓好光伏扶贫和旅游扶贫的同时,按照国家政策对深山区的贫困群众实施集中扶贫搬迁,建设了县城片区、白石山片区、南神道等5个集中安置片区,拟安置贫困人口1万余人。“十三五”期间,该县将投入资金26.1亿元,把43535人搬出深山。

  周峰说,为实现“园区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老人不空巢,儿童不留守,幸福生活人人有”的目标,该县规划分别建设了占地180亩的县城安置片区、占地150亩的白石山安置片区扶贫产业园,将扶贫项目资金作为股本金折股量化给贫困村、贫困户,建设厂房、仓库,通过招商吸纳高碑店、安国、白沟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经营,使有劳动能力的搬迁人口实现就业,无劳动能力者享受收益分红。“已有河北高碑店豆豆集团、中泉香茹烘干仓储中心、宝顺肠衣加工等12家企业提出入园申请,入驻后可提供就业岗位4300多个,实现搬迁劳动力全覆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