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水“乡村旅游+养殖业”助力精准扶贫(图)

28.04.2016  18:17

  中新网保定4月28日电 (邱宇) 太行山深处的贫困地区——河北保定市涞水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0万降至2015年的2.2万,外出务工人员持续“回流”,纷纷返乡就业、创业。

  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因地制宜”的扶贫模式,例如,在生态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在临近景区的地区扶持乡村旅游业。27日,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随全国40余家网络媒体记者对上述扶贫模式的典型——涞水县白涧村与松树口村进行了探访。

   白涧村:建长毛兔养殖园 农民在园区打工月入1800元

  

白涧村的长毛兔养殖园。 中新网   邱宇 摄

  白涧村是涞水县山区开发的缩影,扶贫工作以山场开发和规模养殖为主,长毛兔养殖园是当地的一大特色。

  养殖园由废弃的砖窑改建而成,有数十间兔舍,由鑫汇长毛兔养殖股份合作社承包运营。当地政府给每个贫困户一组(一雌两雄)长毛兔,由合作社统一养殖、统一销售。贫困户可以报名去园区打工,每月收入1800元,既改善了生活,又学会了养殖技术。

  “有的家庭没有劳动力,而且一家一户搞开发的方式很难成功,也达不到精准扶贫的效果,所以当地政府选择了合作化模式”,涞水县扶贫办主任丁树才说。

  记者从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去年兔毛价格出现大幅下滑,从每斤约120元降到最低60元多元,现在反弹至75元。

  “尽管兔毛售价低了,但还是能赚到钱,”养殖场工作人员说,“按照目前的价格,一只长毛兔一年的净收益是80元左右,总数量近1万只,园区的净收益约有80万元。

  据了解,贫困户能够入股并获得合作社的分红,2014年、2015年每人每年分别获得分红350元、400元。

   松树口村:发展乡村旅游业 外来务工者持续“回流

  

松树口村的农家院。 中新网   邱宇 摄

  涞水县松树口村临近有“天下第一峡”之称的百里峡,近年来,当地政府结合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风格简约质朴的农家院在松树口村处处可见,约有50多栋,因为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设计,所以建筑样式极为统一,与周边山景很自然地融为一体。

  松树口村支部书记张永书说,旅游产业发展起来后,近几年几乎没有人再外出打工,反而是在外务工的农民开始返乡,松树口村还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人前来就业。旺季时,村里三分之一的人是外来打工者。

  王术芝是一名“80后”农家院老板。“以前自己种地,收入太少”,王术芝说,她从去年开始经营农家院,“在旺季,客房经常爆满,需要雇佣6名当地的农民帮忙,一个季度纯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她的店里有10间客房,上下两层约400平米。农家院的房子由旧房改造而成,共投资110万元。

  像王术芝这样的致富者不在少数,据悉,村里有近一半的人从事农家院经营。松树口村因其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被评为“旅游扶贫示范村”。当地政府还计划打造成熟的生态观光产业园,把松树口村建设成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