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主研发“涉嫌非法集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启用

08.06.2016  09:20

漫画/小鱼

近年来,非法集资高位运行,在全国各地都有打着项目开发、认领股份、“虚拟产品”、股权众筹各种各样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的公司出现,他们以高息高利为诱惑,令不少普通百姓落入圈套,个人财产遭受不白损失,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

为遏制铲除非法集资这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毒瘤”,我省积极作为,研发建设了一套“涉嫌非法集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监测预警系统),这套以科技为基础的系统,犹如在全省各地布下了“天眼”,为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精准打击金融犯罪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为监测和发现其他领域违法犯罪线索提供了有益借鉴。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监测预警不再只依靠社会举报,而是长了“千里眼”“顺风耳

非法集资扰乱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国家安全。是当前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对防范处置非法集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张庆伟多次对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注重事前预防,建立联动机制,妥善处置各类风险问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省金融办以专业引领,自我加压,主动作为,通过进行宏观、全面、有预见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研发监测预警系统的创新思路,力求通过关口前移,源头布控,对非法集资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早核实、早打击,争取实现非法集资“不发生、无大案”目标。早在2012年3月,省金融办就着手谋划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成立了江波同志任组长,包括5名专家为成员的课题研究攻关小组,专门就涉嫌非法集资行为监测预警系统进行研究开发,以有效、智能、实用,低成本、高质量、标准化为原则,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国家金融政策,积极协调、调度各方力量和资源,克服畏难等待思想阻力,打通政策落实障碍,连续攻克技术难关,先后30多次改进设计和完善升级,监测预警系统于2013年试运行,2016年1月正式启用。该系统能够第一时间锁定涉嫌非法集资的账户信息、资金动向、异常行为,及时发现疑似非法集资线索。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打破信息壁垒和管理分割,形成立体化、网格化、信息化采集、管理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打击包装隐蔽、名目繁多、手段翻新的非法集资行为,在苗头时期、涉众范围较小时解决问题,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和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

监测预警系统突破以往通过社会举报信息、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研判的模式,实现了监测预警体系的更新换代,具有专业性、超前性、精准性、可视性、保密性的特点,无异于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一是专业性。系统利用专业银行提供的专业数据信息,运用多个有针对性的专业风险预测模式,对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分布式计算,把数据集合统一转换成可供分析的结构化数据,计算出不同的“涉非”风险指数,组织专业力量研判。二是超前性。系统采取多格式数据自动接入,对银行第一时间报送的数据自动分析挖掘,第一时间报警“涉非”线索,为公安机关第一时间锁定证据、打击违法犯罪,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撑,做到“打早打小、露头就打”。三是精准性。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从海量数据中快速锁定目标,符合非法集资特征的资金交易行为无一遗漏。能够有效解决非法集资手段翻新,监管成本大的问题。四是可视性。系统通过一台电脑和显示器即可完成操作,嫌疑人、关联人可视化展示,资金流向层层拓展、直观展示,一目了然,便于核查侦办。同时根据业务场景灵活配置算法、模型,深度分析挖掘数据内部隐藏关系、规律,满足监管、监测需要。五是保密性。系统各个环节均实现专人、专事管理,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在采用硬件安全保障,提高系统安全性前提下,所用数据均由银行通过保密U盘送达,由专门的内存式计算机完成数据处理,切实保护公民、法人信息安全。

把握规律,规范运行

省金融办在以往对非法集资的调研中发现,非法集资有其规律和共性,多是由银行转账、汇款实现,都会留下“痕迹”。涉嫌非法集资银行账户主要特征为:一定时期内,一定数量的群众分散向该账户存入等额或成倍资金,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后,集中转出或定期向汇款人返还一定(固定比例)数额的收益。通过对具有非法集资特征的银行账户严密监测,采集可疑资金交易数据加以科学分析,锁定有疑点的多对一或一对多资金大额或频繁交易目标,就能够比较准确地发现和锁定涉嫌非法集资的主体和参与者。

基于此,我省的这套监测预警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集智能识别、自动过滤、自动报警、锁定线索、提供证据等功能于一体,对各银行间可疑资金交易进行智能化分析、比对、遴选,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监测、预警、侦查。整体运作流程概括为四个步骤:一是初步筛选。由各银行机构对本单位发现的可疑资金交易进行初次筛选,将大额交易、频繁交易情况导入系统数据库。二是线上甄别。由系统评估模型和数据分析技术,对银行提供的大数据进行二次清洗过滤、集成梳理、分析挖掘、数据显化,初步锁定疑似非法集资线索。三是集中研判。由省金融办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对甄别出的“涉非”线索进行综合比对,人机交互、深度分析挖掘数据内部隐藏关系、规律,锁定涉嫌账户及相关证据。四是线下核实。由地方政府整合公安、银监、银行、工商、宣传等部门力量,对嫌疑线索依法实地核查,及时立案查处、快侦快办,予以坚决打击。省金融办组织力量定期对核查处置情况进行专项督导。

防范非法集资还在路上,任重道远

防范处置非法集资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记者了解到,省金融办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系统研发成果,继续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一是继续扩大信息源范围。逐步将全省商业银行全部纳入信息采集范围,实现监测预警全覆盖。二是多维度收集研判信息。形成“1+N”数据采集分析模式,将系统功能与社会举报、网络舆情信息、各类征信数据、纪检监察、司法机构数据等结合起来,更加及时、全面、真实地提供证据信息,交互印证,综合研判,提高监测预警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三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政府、公检法、金融监管部门等加强配合,形成监测、核查、打击多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四是投入一定资金支持。继续在数据报送和系统升级等方面创新,进一步丰富拓展功能,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

此外,下一步我省还计划继续推广创新成果。针对非法集资跨地区、互联网案件增多的现状,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系统在三省(市)试点推广,打通信息壁垒,整合数据价值,盘活数据资源,逐步建立全国统一、信息共享的涉嫌非法集资监测预警系统。

有了监控预警系统,河北百姓的金融安全就多了一道保障,但是,有关专家也发出提醒,百姓自身还是要提高金融安全意识,擦亮双眼,多几分理性,增强识别和防范能力,切勿陷入非法集资陷阱,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形象,“你惦记的是那点利息,人家惦记的是你的本金”,一定要正规渠道理财投资,守护好财产安全。河北日报记者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