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市场“蓝海”有多广?
消费性贷款规模每年递增20%以上,预计到2017年将超过27万亿元
宫已振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企业的工人。去年9月,他想考高级技工证,琢磨着买个笔记本电脑能经常上网看看技工课程。但一掂量3000元的月收入,他有些犹豫。每月的收入不但要拿出一部分寄往老家,还要为自己结婚攒钱,再买电脑真就有点捉襟见肘。
一笔小小的贷款缓解了宫已振“钱紧”的窘境。他申请了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的分期贷款服务,凭借良好的信用记录,轻松获得3000元消费贷款,买到了心仪已久的电脑。现在,宫已振考上了高级技工证,成了企业减震器制造部生产技术科一名技术员。“技术员一般都是大专、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能担当,像我这种高中毕业生当上不容易。每天的工作很充实,有时还要带着笔记本回家继续工作。”宫已振说。
捷信是我国首批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目前已在21个省份、200个城市开展业务,在全国电器零售商网点设立了近4万个驻店式消费贷款点。近两年,宫已振多次在捷信贷款,从购买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再到现金贷款。“像我们这样的工人,月收入不高,要添置大件还是挺吃力,申请分期后就轻松多了,而且还款也方便,与工资卡一关联就不用管了,每月自动减扣,也不会有逾期罚息。现今贷款条目也更清楚透明,还几期、每月还多少、一共还了多少利息,明明白白的。”
在我国,消费金融贷款正帮助广大中低收入者实现享受生活的梦想。根据捷信公司来自全国220个城市的用户数据样本统计,大部分用户的平均月收入在3000到4000元,平均贷款金额为2500元。
正是这些收入不高、潜在消费需求却旺盛的人群创造了广阔的市场“蓝海”。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国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计224.23亿元,贷款余额208.8亿元,实现净利润4.66亿元,累计为135万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近年来中国消费性贷款规模每年增长速度超过20%,有机构预计到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作为市场先行者,首批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成绩不俗。以北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为例,开业5年来,已累计发放贷款近300亿元,服务客户近60万户,并依托业务合作渠道在天津、上海、西安等地开展业务,服务区域逐步扩大,客户群体逐步多元化。
多选择:
中低收入人群能获得更丰富、更优惠的消费金融产品
“以往消费金融公司的发起人是银行为主,在风险控制和客户选择上更多沿用银行原有模式,以至难以覆盖到银行未能服务的人群,加之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消费信贷规模扩张。”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曾刚认为,此次试点扩展到各类企业、金融机构和新兴电商企业,其中一些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具备天然优势,比如行业电商平台,他们对商业活动的理解更深入,原本就在线上服务,掌握大量客户的交易信息、现金流状况和消费习惯,因此会创新业务模式、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模式,这些可能更适应行业消费本身特点,也会降低风险控制的成本,更适合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便捷的金融支持。随着他们的加入,消费金融公司的能量也会逐步放大。
新近试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
日前,苏宁云商发起设立了苏宁消费金融公司,苏宁自身拥有海量的消费者和上万家供应商和平台商户,以及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和物流配送数据,借助这些消费信息、销售和物流数据,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消费者信用体系和风险评级体系,为开拓消费金融市场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新近开业的马上消费金融公司,股东由银行、保险和批发零售商组成。其股东重庆百货、物美控股、浙江小商品城、阳光保险,拥有超过4000万的潜在用户,其中两家零售商的会员卡用户已经超过了1000万。掌握大量客户实际消费数据和金融交易数据,就能通过这些数据测算出客户的综合授信水平,在扩大消费金融市场的同时,降低自身经营风险。
随着更多企业进入,消费贷款产品正逐渐多样化:捷信推出的系列贷款产品,产品首付只需10%,分10期,每期月供为商品价格10%,产品结构更简单、更清晰透明;北银依据客户个人实际收入状况,为其定制了40多种灵活的还款方式,包括前期少还、后期多还、随借随还或集中还款等,并推出51款特色产品,以及线上客户申请系统;苏宁针对原有易付宝用户推出“任性付”;马上消费金融公司推出信用循环贷款“马上贷”……
捷克PPF集团是捷信的母公司,PPF集团中国区总裁卢米尔·马龙认为:“在国外成熟市场,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已相当激烈。目前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还未成熟,但在逐步开放。中国经济正经历转型,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更侧重于拉动内需。启动消费,金融是重要一环。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多了,消费者将大大受益,一方面产品创新会比以前更多,更趋个性化、定制化;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以享受行业竞争带来的好处,获得优惠贷款和更多附加服务。”
防隐患:
贷款渠道多了,也要防止过度借贷
更多消费金融公司亮相,未来行业还会面临哪些难题?
马上消费金融公司首席执行官赵国庆认为,我国消费者提前透支消费的意愿和能力还不强,这需要人们对未来收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同时还要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综合改革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这一点也很重要。现在各种各样与信用相关的数据分散、割裂,需要整合利用。”赵国庆表示,如果P2P、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消费公司、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等更多机构的信用数据能够进行整合,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比如,可以尝试先建立区域内的数据交互平台,再逐步融合。随着个人征信系统不断完善,消费金融公司将会得到更好发展。
贷款机构逐步增多,也可能为行业埋下一些新的风险隐患。“金融开放、金融服务便利化的过程也是金融风险上升的过程。消费金融公司增加后,为了争夺市场,部分公司可能会对个人消费者过度授信,一旦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叠加的授信额度超过个人消费能力,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曾刚说。
卢米尔·马龙认为,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户信用比银行客户低,他们往往没有信用记录或者信用记录比较少,风险也会比一般银行客户大。一些消费金融行业的新进入者,可能会对风险的理解和准备不足,只重视销售和市场扩张,而行业和公司的健康发展才是关键,必须要有一个强大风控系统,在销售与风控有冲突的情况下,要更多考虑风险因素。
众多消费金融公司如何在竞争中健康发展?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说,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特色业务,尝试打造多元化、综合性的消费金融服务超市,也可以服务于特定区域或人群的消费金融需求。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渠道支持,建立独立和完善的风险评估部门和风险控制措施,有效管理消费金融业务,与其他主业进行协调定位,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如何化解行业的信用和风险瓶颈?“首先要以消费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重在形成消费金融服务的客户激励约束机制;其次在监管上把握消费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效率平衡,促进行业创新的同时,保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可以借鉴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做法,不针对消费金融机构设置专门的监管规则,而是以功能监管的思路,着重围绕消费金融的业务品种进行监管,这也适应了混业时代的创新需求。”杨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