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正定新区:“城中看海”将会成奢望

06.08.2015  13:31

  正定新区1号雨水泵站效果图。

  正定新区1号雨水泵站建设中的雨水调蓄池。资料片

  “即使遇到百年不遇特大暴雨,两个雨水泵站也足以应付”

  8月5日,沿省会东二环路驶入新城大道,顿感豁然开朗,开车不到十分钟,笔者一行就来到正定新区1号雨水泵站。该雨水泵站西临太行大街,北侧是河北奥体中心,南侧是滹沱河。

  冬青、李子树、石榴树……步入该雨水泵站,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花园。雨水泵房建在泵站南侧一片绿地的下面,在地面上仅能看到设备通风口、出水井、雨水泵房入口等。掀开雨水泵房入口处的铁门,地下别有洞天,闸门、格栅除污机、皮条输送机、潜水泵等设备一一映入眼帘。

  “遇下雨天气,只要打开闸门,雨水经方沟就能自动流入格栅间。雨水中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杂物,经格栅除污机处理后,就能通过皮条输送机传至地面进行处理。”负责施工的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金成告诉笔者,处理过的雨水则会注入雨水泵房,在潜水泵的作用下,雨水被注入雨水调蓄池。如果雨量过大,超过调蓄池容量,则会直接注入滹沱河。

  “雨水调蓄池就在这片‘花园’的下面,占地5000多平方米、7米多深,最多可调蓄3万立方米水。”王金成向笔者解释,考虑到下雨期间地下管网排水压力过大,所以雨停后,注入调蓄池的雨水才通过方沟和雨水井等,排入新区已建成的全省首家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雨水水质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可直接用于城市绿化、洗车、冲洗厕所等。

  据王金成介绍,雨水泵站还建有远程数据控制系统,雨水调蓄池达到一定水位后,系统会自动关闭调蓄池的进水闸门,打开雨水泵站另一侧闸门,将处理后的雨水直接排入滹沱河。“这个雨水泵站占地约2.14万平方米,每秒钟处理30立方米雨水,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也是石家庄首个具有雨水调蓄功能的地下雨水泵站。”王金成说。

  据了解,目前像这样的雨水泵站,正定新区园博园内还有一个,很快就能完全投入使用。“即使遇到百年不遇特大暴雨,两个雨水泵站也足以应付。”正定新区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张立华说。

  从小区地块、景观绿地到市政道路,全面推行雨水综合利用

  透水铺装路面不让雨水流走,下沉式绿地形成海绵体,景观水体具有雨水调蓄功能……据正定新区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李世峰介绍,正定新区在城市建设中,除了建设雨水泵站回收利用雨水,还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新区范围内从小区地块、景观绿地到市政道路,全面推行雨水综合利用,将雨水就近吸收、存蓄、渗透,设法把雨水留住用好。

  “我们规定所有建筑物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得综合考虑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雨水利用方案审批合格后方可施工。”李世峰说,项目每开发建设1万平方米,至少需要建设一个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此外,正定新区还计划在更多的小区和单位内,推广雨水利用项目,每个建筑都实现对雨水应收尽收。譬如建立雨水花园或下沉式绿地吸收雨水,再通过植物、土壤进行净化,并渗入地下。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利用调蓄设施收集雨水后,经进一步过滤处理后,用于绿化、洗车、冲洗厕所等。“相信以后正定新区的居民,再也不用担心逢雨必涝,‘城中看海’也会成为一种奢望。”张立华开玩笑说。

  “目前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够用,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都眼睁睁地看着大量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在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孙桂平看来,城市因地面大量硬化、不透水面积增加,占用了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绿地等,切断了自然水循环,导致城市蓄水能力下降、无法“自由呼吸”。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正定新区倾力打造‘会呼吸的城市’,既可有效解决逢雨必涝的难题,也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借鉴。”孙桂平说。

   -链接

  何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