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推进河道保洁转型升级

04.11.2014  12:50

      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的杨庄中心河上,机械化的保洁船正有序作业,穿着一致的保洁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逐步清理着河面上少量的水生作物和漂浮物。

  家住河边上的村民王官说:“今年以来,河面上经常能看见这样的保洁队伍,原先污染物密布的河面也逐渐露出了‘真面目’,清澈见底。”

  河道保洁转型升级

  海安县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现有一级河道7条,约196公里;二级河道19条,约302公里;三级河道346条,约1566公里;四级河道845条,约1668公里。河道保洁原先靠人工打捞水草和清理水面漂浮垃圾,效率低,报酬少,很少有人愿干。海安县环保、水利部门通过调研建议县政府对河道保洁工作进行“转型升级”。

  今年4月,海安县认真探索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的河道保洁模式,对7条一级河道河面保洁实现保洁机制市场化、保洁打捞机械化、保洁队伍专业化、保洁督查全程化、保洁考核制度化。并结合5个多月的试运行实际,形成了可操作的《海安县河道保洁工作实施方案》、《海安县一、二级河道河面保洁工作考核办法》。

  海安县水利局对保洁公司提出定时段、定河段、定人员、定船只、定责任、定措施的“六定”原则,每月保洁不少于26天,保洁不少于7小时,每14~15公里为一个保洁段,每个保洁段确定1条保洁船,每船不少于两名保洁员,每两天必须打捞一遍。

  为克服保洁打捞的困难,海安县财政拨出150多万元专款购置3条自动保洁船、1条半自动保洁船、3条铁质机动保洁船。试运行期间,7条保洁船租给保洁公司使用。同时,保洁公司花费70多万元自购12条保洁船。打捞机械化弥补了人工打捞的不足,提高了保洁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

  据介绍,每年4~11月份,栟茶运河、老通扬运河平均每天各有50吨的水草、秸秆等漂浮物垃圾入境。海安县根据本地实际,组织在栟茶运河、老通扬运河与姜堰区交界处附近实施打桩拦截,保留8~10米左右通航水面,目前拦截设施已到位,保洁公司设专人专船在拦截点进行定点集中打捞,平均每天打捞垃圾约60立方米。

  此外,海安县对河中打捞上岸的垃圾进行了分类。动物尸体由保洁公司收集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秸秆、水花生、水葫芦等大型水草由所在区(镇)就近提供地点堆放、清运处理;白色垃圾漂浮物由保洁公司在船上配备收集篮,集中送至河岸上垃圾房(池)或按区(镇)指定地点堆放,区(镇)负责清运及处理。垃圾堆放点由所涉区(镇)根据情况设定。

  盘活水资源让砸钱变赚钱

  洋港河岸旁成排的绿树低头俯瞰河水,偶尔冒出水面的小鱼正欢快地游着。“以前河两岸绿化甚少,垃圾遍布,河水更是刺鼻难闻,现在整治后,河两边补栽了不少景观树,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散步。”家住丽都嘉园的老人徐培珍感慨地说。

  今年,海安县将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列入政府重点工程,计划实施污水管网建设54.83公里,同时启动包括污水处理厂等11个整治工程,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2座,预计2015年3月底试运行。

  据了解,海安县自2012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以河养河”生态保洁模式,将疏浚整治好的河道河塘承包给当地村民,他们通过保洁、种植、养殖,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其收入由承包人与所在村分成。

  白甸镇官垛村14组的钱春华是当地有名的“鱼老大”,他跟村里签了8年合同,承包水面保洁养鱼,第一年收入就突破了10万元。今年,借“清水工程”的东风,他又投入了10多万元,用于购买鱼苗。“河水干净了,养殖的鱼品质也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今年以来,“清水工程”的大力实施不仅造福了一方百姓,也吸引了浙江、河南、江西、上海等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海安县旅游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预计接待游客14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