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牢筑浙江母亲河 衢州巧借“智慧”焕清流
钱塘江作为浙江人民的母亲河,怎样保护好它,就显得尤为重要。10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钱塘江流域作为水环境治理重点,要求“治理目标高于其他流域、要求严于其他流域、进度快于其他流域、成效好于其他流域”。
给垃圾贴上“身份证”,制定“行程表”,智慧平台“千里眼”实时监控河流……相关媒体近日探访了有浙江“母亲河”之称的钱塘江源头。一周之前,这里经受了南方强降雨带来的洪灾侵袭。
智慧平台“长出”实时监控“千里眼”
位于钱塘江源头的浙江衢州,近日连续遭遇三轮强降雨袭击。如今,在衢州庙源溪,远处群山叠翠,近处清泉淙淙。
“这次洪灾强度大,积水快,村里的主干道被冲毁,幸好乡政府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及时发现,紧急疏散车辆,封锁了道路,减少了损失。”钱江源头的开化县齐溪镇大龙村村民介绍道。
在衢州,空中有一双看不见的“千里眼”实时监控着河流水位、重要路段和地质灾害点险情,并将“大数据”全部汇总到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
乡政府综合信息指挥中心是衢州抗灾体系的重要一环。该中心统一调配乡村干部、全科网格员、志愿者等3000余人深入防汛一线抗洪救灾。
“衢州市各地区通过视频监控,监视河流水位、地质灾害点险情,各村一线干部收集信息,再由综合信息指挥室及时分流交办并指挥调度,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衢州市治水办业务处处长周志刚说。
源头垃圾分类疏清小微水体
在衢州开化县村头镇,洪水过后,河道沿途的树枝上、河流中没有往日的垃圾成山,河水清澈见底。这主要得益于当地的垃圾分类。
在村头镇,一到周末,垃圾兑换超市前就排起了长队。村民们把家中的空易拉罐、矿泉水瓶、废电池等废弃物整理出来,兑换成盐、黄酒、洗洁精等日常用品。据了解,开化全县累计兑换商品已超过4万件,已设垃圾兑换超市的村庄回收垃圾量减少近1/2。
衢州境内河流众多,支脉庞杂,如何提升水质成为难题。衢州通过河岸源头的垃圾分类,使疏清山塘、河道等小微水体成为现实。
垃圾袋编号分类,给垃圾贴上“身份证”;定时定点投放,给垃圾制定“行程表”;定期督促检查,为农户立下“清洁榜”……低成本可复制的方式,实现了垃圾从源头“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据了解,到2017年年底,衢州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将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全市城乡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能力将显著增强。
“智慧治水”武装河长巡河
2016年,衢州市9个“水十条”国家考核断面、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全部保持100%,水质改善幅度居浙江全省之首。
衢州柯城区万田乡党委书记余志华自2014年成为乡级河长之后,巡河、护河成了他的重要工作。通过巡河,他快速将汛情记录在河长制App,巡河轨迹实时上传,洪水情况及时呈现。
据悉,衢州市开发并推广河长手机App系统,通过系统,各级河长巡河检查、公众举报受理、接受上级“河长”指令等,实现智能化动态管理。目前,该市已有1600多名各级河长下载使用了河长手机App系统。
智慧防汛,智慧水利,智慧环保,智能化管理……如今“智慧”二字贯穿衢州“五水共治”当中。
“我们借助环保大数据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环保预警监控体系。”衢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水质提升之后,利用“智慧环保”平台,进行长效管理,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发现、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