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台农业十年:花美果甜茗香融两岸人民浓浓情

21.12.2015  19:38

  中新网杭州12月21日电 (记者 谢盼盼 实习生 李晨虓)“出来就是一种机会,如果我没有来到浙江,那我现在还是台湾山里的一个普通茶农。”在一年一度的浙江农业博览会上,台湾天嶺茗茶负责人林珀湘不无感慨地跟记者说道。

  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会见来访的台湾企业考察团时,向台湾企业家发出邀请,欢迎他们来浙江考察。正是在2006年,台湾农业开始参展浙江省农博会。如今,农博会里,台湾农民已是常客,而农博会成为台湾农产品走进浙江的一种最直接方式。

  十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浙台农业合作成果丰硕,除了浙江省农博会常设台湾展区外,每年杭州、温州、丽水、嘉兴等地也有类似的台湾农产品的展销。另外,温州苍南、台州仙居和宁波慈溪被批复同意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湖州吴兴、嘉兴秀洲、衢州衢江和丽水庆元等成为一批省级浙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数据显示仅2014年,台湾农创客在浙江的投资额就超过3500万美元。

  迎进来的同时,浙江省委、省政府历任领导也多次赴台考察农业。赵洪祝、夏宝龙、吕祖善、李强、王辉忠等均赴台湾考察交流,台湾农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两地农业的你来我往,不仅让农民增收,也让两地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更让人乐见的是,浙台两地在农业的碰撞中,迸发出浓浓情谊。

  浙江农博会与台湾农业者的十年缘

  备上一壶好茶再加上几只精致的杯子,来自台湾南投县的林珀湘在浙江农博会台湾展区里静静地等待着浙江老朋友们。在台湾展区里,林珀湘一坐就是十年。十年来,林珀湘以茶会友,把台湾的茶叶带到浙江销售,也在浙江结交了一大批朋友。

  由浙江省政府主办的浙江农博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民众每年必逛的一次盛会。在这场万人参与的PARTY中,台湾农产品已出席十年,并成为盛会中的明星。

  林珀湘来自台湾南投的一个小镇,回头看来浙销售农产品的十年路,林珀湘感叹道,“如果没有这些机会,我还是山里的茶农。”如今,借道浙江,林珀湘带着她的茶叶打开了大陆市场,“现在通过微信手机就可以做生意。”林珀湘说。

  十年的发展,南投的茶叶已经在杭州市场广为接受。

  “你要几袋?”台湾南投水里生态休闲农场场长陈骏霖这次备了约一吨半的台湾特色水果来浙江。然而十年前首次来大陆参展时,他只敢带五百公斤水果。

  “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把产品卖到大陆去,如果没有浙江农博会,梦想就真的仅是个梦想。”十年前陈骏霖与大陆没有任何贸易关系,十年后,他在大陆拥有较大市场,随着水果订单量的增加,也给他带来更多收入。

  每一年的农博会仅是个平台,台湾农民更看重的是通过这个平台积累起来的订单量,农博会成为台湾农民“借力”打开大陆市场的大门。

  “收入没增收,谁愿意来呢?”林珀湘告诉记者,第一年来时,5天农博会营收约为2万,现在已达10万,“这还未算上,在农博会期间建立起来的顾客发来的订单金额。

  28岁的台湾茶二代台湾禅之露茶业有限公司的林展玮每次来浙江市场展销时,总会精心带上自家好茶叶。对他而言,以前茶叶是以岛上销售为主,如今浙江还是个大市场,亦是增加创收的好市场。

  台湾南投县农会供销部主任陈秋良表示,之前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台湾岛内市场,利润薄,通过农博会,打开了台湾农民对大陆销量的市场,台湾农产品销售量也随之提高,销售面也更广。

  浙江省台办经济处处长周晁利表示,浙江除了农博会外,也着力引导各市县开展类似的活动,杭州、丽水、温州、嘉兴等地均针对台湾农产品进行过展销。“农博会十年,(台湾农产品)光从面上的交易来说,就有几千万,加上全省其他的农业参展活动,金额超过一亿。”周晁利如是说。

  台湾农业根扎钱塘江岸 台农创客遍布浙江大地

  “我和家人在台湾云林种了30多年蝴蝶兰,5年前开始引进60多个品种在浙江落户。

  “我们和浙江企业合作,去年,仅红心火龙果苗,就卖出了4万株。”这些声音,来自活跃在浙江田野上的台湾农创客们。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台湾农人,带着家乡的美味,来到浙江耕耘。在浙江人的菜篮子里,来自台湾的美味还真不少,像山苦瓜、黄秋葵、洋香瓜、棱角丝瓜、翠绿苦瓜等新奇的蔬菜品种,都是台湾同胞引进或试种的。

  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与台湾农业加大交流合作,多位省领导赴台都会考察台湾农业。在他们积极推动下,浙江省对台农业不断发展完善。

  2007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赵洪祝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提出希望有更多的台湾朋友来浙江观光旅游和投资兴业,共同推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和扩大人员往来,促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也提出,深化浙台经贸合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新型农业合作体系。

  积极推动下出良效,如今,浙台农业合作基地已然遍布浙江不少地市。

  浙江从2009年7月向农业部、国台办申报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农业部、国台办先后分别批复同意在浙江温州苍南、台州仙居和宁波慈溪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

  与此同时,浙江省农业厅会同浙江省台办于2010年2月和11月,分别确定湖州吴兴、衢州衢江、嘉兴秀洲和丽水庆元为省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数据显示,以上7家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面积139.0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55.36平方公里。而7家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十分可观。据统计,仅2014年,台湾农创客在浙江的投资额就超过3500万美元。

  在台湾云林,吴宗哲和父辈已经种植30多年蝴蝶兰。5年前,为了开辟新市场,吴宗哲带着60多个品种的蝴蝶兰,在浙江落户,建立1.25万平方米的蝴蝶兰育种基地。

  “现在每年,浙江基地能出产120-150万株花苗,过去主要出口日韩和欧洲,这些年,本地市场消费越来越旺。”吴宗哲说。

  和蝴蝶兰一样本地化的,还有台湾中华鳖和台湾青石斑鱼。今年,台湾“渔总会”和浙江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把台湾青石斑鱼批量引进到浙江市场,将台湾甲鱼深加工的技术和浙江龟鳖养殖行业对接。

  2014年,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还专门赴台湾石斑鱼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考察调研,对“提供养殖基地、收回养殖产品、渔民利益最大化”的灵活经营方式给予了充分赞许,并对正在形成的百余名台湾渔业专家和养殖聚集的特色渔业寄予厚望。

  浙台两地的农业合作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农业合作成果可谓丰硕。

  浙江省农业厅外经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5年9月底,浙江省7家台创园累计引进44个台(外)资项目,总投资8.66亿美元和23.62亿元。

  浙江农业合作还需深化发展,该负责人建言献策道,“接下来,还要加强对台创园项目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实施项目投资登记、签约项目和设施投入季报制度,完善园区或重大项目联系点机制,并建立健全台创园建设与发展考评机制。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认为,浙台两地农业合作,给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提供了渠道,更是进一步促进浙江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和台湾当地农协、农会的关系。

  浙台两地农业优势碰撞 小小农产品浓浓两岸情

  无尽的花海延伸,多种项目设施让人眼花缭乱……记者走进地处浙江温州苍南的日月潭农庄,感受到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气氛,该农庄引用了其休闲观光的建设理念。

  女台商吕如仙的日月潭农庄遇上苍南,牵出的是一段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精致农业的“良缘”。如今,这座精致的生态农庄已成为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地浙江苍南对台经贸合作的一个“样本”。

  “我们的农业种植方式一直保持着农耕时代的小农意识,而台湾的现代精致农业能够激活当地种植业的活力,符合产业规划和今后发展方向。”温州市政协副主席、苍南县委书记黄寿龙如此评价。

  如果说,发展精品农业是浙江大势所趋,那么,台湾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对浙江则颇具吸引力。

  浙江省长李强表示,台湾农业以精致农业为特点,“自从上次去过台湾后,我一直在想,浙江农业要怎么样才能更好借鉴台湾的经验。

  借鉴台湾农业,浙江也正在大跨步进行。目前温州市已拥有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和合作基地、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等合作平台。在嘉兴,一个占地12650亩,以台湾模式打造的全生态、高科技的有机农业园区已经诞生。此外,台湾农业家还携手嘉兴农民生产有机农产品:通过豆浆浇灌出高价甜瓜。

  一个小小的台湾蜜柑,一盒台湾本土的茶叶……看似小小的农产品,却敲开了两地农业和农民交流的大门,将两地人民的感情拉得更近。

  天台县石梁镇石梁村等5个村的村民不会忘记,正是在当年浙台农村基层交流座谈会暨台湾水果采购签约仪式上,他们与高雄县的5个村结为友好村坊,共同发展现代农业。

  每每来浙江,这里的农产品总是让林珀湘眼前一亮,“我喜欢浙江,在推销自己产品的同时,还喜欢买浙江的农产品。

  陈秋良也有此感,他告诉记者,很多台湾参展摊位都有自己的老客户,每年与摊位农民见面,就如同旧友重逢。

  他还向记者举例说,有很多商户在参加展会后,去台湾考察,去产地了解深加工,现在两岸农户之间已形成对接。“农博会首日就有一家萧山做火龙果的企业,我们邀请他们去南投考察,第二天就出发了。

  两地农民良好交流下,陈秋良也有了自己的构思,“我们想组织一个研习团,让浙江农户直接来台湾与当地农户交流,进行技术培训。

  胡晓云认为,在浙台两地的农业合作,对浙江农民而言,可以有机会从包装、展台布置、营销方式等各个方面了解台湾农产品品牌打造方式。对台湾农民而言,两地的农业合作带给他们增收是显而易见。

  在对浙台农业交流的建议中,胡晓云表示,浙江学习台湾经验不应仅限于农业领域,农业合作也可带动文创产业发展,“我们农产文创人员普遍缺乏跨界意识,在文创产业带动农业发展上,台湾值得浙江学习。

  周晁利认为,浙江有和台湾交流的基础,两地农业互补性强,“两地地形相似,人多,山多,耕地少,比起以色列、日本农业,台湾农业更加‘可看可学’。目前,福建、浙江、海南、山东等地先后设立的9个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两岸农业重点合作区域。

  回首2006年到2015年这十年,不仅是促进台湾农民增收的十年,更是浙台两地农业大发展的飞跃期。这十年,是浙台两地农业快速发展、融合提升的十年,两地民众的交流更全面深入、合作更紧密,农业交流使基层民众情感交流更真切,受益更明显,心灵更契合,体现两岸一家人的认同与亲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