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在近三十年的审计实践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完善的,为全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共同认可并遵照执行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职业道德,同样,要做好审计工作更离不开审计职业道德的提高,它对做好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审计工作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再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离不开审计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反之,审计职业道德的丧失,会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走向审计工作的反面,促使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审计人员才能自觉正确地调整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自觉地按照审计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忠实履行自己的审计职责,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对于审计人员来说,由法律以及其他成文的规则所构成的规范体系是其活动行为的底线,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但是,仅仅满足于这些要求,还不能够使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职业品质得到提升,在开展审计实践的时候,还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会对审计事业抱有满腔热诚,因此审计人员还必须拥有完整的职业道德。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一些不宜纳入审计法规,但又有必要作出规定的事项。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无价的精神财富,它帮助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逐渐养成审计人员自身品德情操,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升华。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习惯,审计人员才能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解决实际问题,审计机关才能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清正廉洁的审计人员队伍,从而树立审计人员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良好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益突显,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才能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应对,自觉地把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增强审计工作的预见性、宏观性、主动性和建设性,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转。
近年来,我国各级审计部门始终注重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李克强总理在接见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时强调:“审计工作者要当好政策落实“督查员”和公共资金“守护神”。”然而,审计部门在反映和揭露不良现象和违法违纪问题的同时,有些不良现象和问题也会对审计人员产生不良影响,致使审计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当政府的某些行政活动有悖于法律、行政活动中存在短期行为或区域利益、行政级次利益和部门单位利益冲突时,迫于外界压力审计机关很难客观公允地表达审计意见。同时,在现行的模式下,缺乏一种清晰、有效的机制来评价和监控国家审计系统的效率和效果,外部监督弱化使得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人员道德缺失的风险加大了。另外,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那些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道德要求受到调整,有些已经瓦解,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新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尚未建立,社会道德领域出现了“真空”地带,市场经济某些观念被扭曲,滋生了一切向钱看、凡事讲报酬的功利主义,在这样的环境中,建设健康、良好的职业道德并非一件易事,审计职业界也不可能一支独秀;而被审计单位由于利益的驱动,舞弊现象更加频繁和复杂,加大了审计的难度,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对国家审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更大地挑战,更容易导致审计职业道德的缺失。
一些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过关,没有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部分审计人员自我约束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工作中墨守陈规、缺乏进取精神,不能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部分审计人员对适应新情况、学习新技能不积极、不主动,审计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还有一些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观念淡薄,业务能力强,但却不能够做到廉洁自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而是将查出的问题作为索取利益的筹码。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审计职业道德要求,极大的损害国家审计的形象和信誉。
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审计人员首先要知道国家当前的大政方针是什么,只有知道国家的这些大政方针,才能全面理解相关政策法规的含义,并履行好监督其贯彻落实的职责,才能理解当地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意义、方向,才能真正了解大局,增强宏观意识,把握正确的执法和工作方向。
加强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最主要的是要靠法规制度来加以保证,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和用制度管权。审计机关要建立长期的、常规性的职业道德监督检查制度,严格对审计现场的检查;加大审计回访力度,检查审计组人员依法审计、廉政勤政等情况,对部分审计项目实施审后稽查;全方位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要将监督检查结果落到实处,与审计人员考核指标相结合,一旦出现问题,严格追究责任,做到问责与问罚并举,由责任人承担相应的后果,使违规成本远远大于所获收益,形成自身不想犯错的“软管理”。
让审计人员成功完成审计项目,适应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是审计道德建设的基础,如果对一个审计项目,审计人员本身就不具备审计工作的能力,不能准确完成审计数据,其道德建设的价值就微乎其微了。因此进行审计道德建设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队伍素质。提高审计人员队伍素质,首先是进行严格的审计人员选拔工作,即在审计部门招考环节,要注重对审计业务知识层面的考察。建立审计人员素质与业务水平再教育制度,定期、循环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确保审计人员能够随时补充、更新与审计工作关系紧密的知识,及时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使审计人员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成为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加强对审计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
加强审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审计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自律是关键,理应成为审计人员的榜样。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负责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要培养自己严守纪律、检点言行的良好习惯,要善于剖析自己的工作失误,自觉地将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要带头学习和贯彻《审计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审计人员守则、审计工作纪律,以自己模范行为带动职工,促进审计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资治通鉴》曾说过三种人:一种是具有良好品行和能力的人,是可重用的人;一种是具有良好品行但能力不强的人,是可用之人;一种是虽有能力但品行不端的人,是绝对不能用的人。通过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素质,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来识人、选人、用人,选拔可重用之人——职业道德高尚、敢挑重担,扎实工作的审计人员,承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任。(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