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审计如何防控审计风险
当前,要有效防范控制基层审计风险,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审计风险意识,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重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保障审计质量,维护审计声誉,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因为忽视审计风险而导致审计失败,不能及时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甚至不能对事关被审计单位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发出警示,以及因为审计行为不当引发行政复议和诉讼,不仅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而且会损害审计形象,危及审计事业发展。因此,应教育广大审计人员,使其能够牢固树立风险观念,保持应有的谨慎与合理的怀疑,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防止审计失败。
2.恪守审计权限,坚持依法审计原则。审计机关应严格依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做到程序不违法。
3.保障审计独立性。在管理体制和审计经费方面要保证审计机关独立性。《审计法实施条例》指出,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必需的经费预算,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项,由本级政府予以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除审计署和部分地方审计机构实行审计费用自理之外,仍有相当多的审计机关审计所需经费不能自理。如果审计机关不能与被审计单位隔断经济往来,审计独立性将会大打折扣。鉴于此,应努力实现审计所需经费应当切实;由财政完全承担,以保证审计独立性。另下方面,审计组成员不能违反审计独立性要求,切实执行回避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审计组承诺制度等。
4. 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培训,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强化制度基础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予以充分重视,正确地评价其内控制度,准确地把握审计测试的重点和范围,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在审计过程中,严格工作程序,注重实物证据、口头证据、书面证据和计算证据的收集,定期召开审计分析总结会,商讨解决各种问题的具体办法,适时调整审计重点;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运用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5.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让审计人员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排除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审计评价符合依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着力开展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让审计人员明确角色定位,筑牢廉洁从审、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树立爱岗敬业、秉公执法、忠于职守的职业理念,在审计实践中,通过榜样的力量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6.审计评价应当谨慎。审计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如果不切实际加以评价,就会带来审计评价风险。不对非评价范围之内的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对审计过程中涉及的具体事项,如果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不能随意评价;审计评价用词要妥当,不能言过其实,审计评价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7.建立健全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为确保各项审计工作和审计项目的质量符合基层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机关应当制定和运用审计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
8.坚持科学审计理念。坚持科学审计、民本审计理念,增强宏观意识、责任意识、协调发展意识,理清审计工作思路,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确定和把握好审计工作重,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始终如一地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审计重点,加强民生审计监督,加强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公开,确保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