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发病比去年同期多两成半

23.01.2015  10:21

 

 

流感发病比去年同期多两成半

 

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 预计流感高峰持续至二月中下旬

 

本报讯(首席记者 王凤伟)市疾控中心昨天发布健康提示,目前全市各大医院流感发病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两成半。市疾控中心专家预计,流感高峰可能持续至2月中下旬,公众需提高警惕。

据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所长张世勇介绍,监测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1日进入流感高发期以来至目前,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流感发病较上一年度同期增加了上两成半,且在2014年12月中下旬出现了本流感流行季高峰,较上一年度流感高峰早出现一个月左右。近三周来流感发病强度较前段时间有所下降,实验室检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也略有下降,但目前仍处于流感高发季,流感病毒保持在较高活跃状态,这一趋势可能持续至2月中下旬。实验室检测结果提示,本流感流行季流感病毒以季节性甲3亚型为优势毒株,而上一年度以新甲型H1N1为主。因人群聚集导致学校、幼儿园出现流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需提高警惕。

张世勇同时表示,冬春季也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近期个别学校还曾发生水痘聚集性疫情。重点场所应切实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将晨检、因病缺课追踪、开窗通风消毒等常规措施落实到位,及早发现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将传染病疫情的危害降至最低,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昨天下午,围绕着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记者专门采访了张世勇。

水痘:常见于2-10岁儿童

张世勇说,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腮腺炎:常见于3-15岁少年儿童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易发此病,常见于3-15岁的少年儿童。传染性强,常可在学校、幼儿园造成疾病暴发。一般发病急,可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腮腺肿大疼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腮腺肿胀特点为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整个病程约10~14天。

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染,多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军营等。一旦孩子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将永远不再患此病,因为他已经能终身免疫。腮腺炎的严重危害在于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生殖系统并发症如睾丸炎、卵巢炎等,应高度警惕。

风疹:常见于1-9岁儿童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和学龄前儿童,常见于1岁至9岁儿童。其主要表现是发热、皮疹等。患者会发低热、喉咙痒想咳嗽。由于和感冒很像,很易被大家当作普通感冒忽略了。但是,两天左右后,一些浅红色细细密密的小疹子,就会慢慢地从面部、颈部,迅速向躯干、四肢蔓延。

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较轻,并发症少,如没有并发症,不需要特殊治疗,完全可以在家里隔离、休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健康。有些患者可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关节炎或心肌炎、脑炎及肝炎等,个别患儿可同时合并脑炎、心肌炎及肝炎等多脏器损害,需及时送医院住院治疗,才能保证安全。

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怀孕的妇女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也可通过母乳喂养传播给新生儿。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鼻咽部和大小便可排出病毒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直接接触也可传播。风疹最大的危害是母亲在怀孕早期特别是头3个月感染风疹,造成流产、死产和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此外,风疹病毒对宝宝的心脏、大脑发育都很不利。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宝宝的先天畸形率是很高的。孕妇一旦感染风疹病毒,会惹来很大的麻烦。疾控专家提醒,女性准备怀孕前最好注射风疹疫苗,避免感染风疹病毒。 因此,学龄和学龄前儿童及育龄期妇女,切不可掉以轻心。

流脑: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重者可有败血症性休克和脑膜脑炎。本病高发于冬春季节,一般在11~12月份开始出现病例,次年2~5月份进入发病高峰期。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人群感染后仅约1%出现典型临床表现。

预防呼吸道疾病的“良方

1.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学校也可有计划地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腮腺炎、风疹、流脑等一般都有疫苗,预防接种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雾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作息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