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洛神赋》中的美女是咱石家庄无极人!
南流村是距离石家庄无极县12公里的一个小村庄,900多口人,90%以上的人都姓甄。每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的甄氏后人,都会到甄氏墓地祭祖。人都说,天下甄氏出无极,天下甄氏一家亲。
“这个甄姓,就是西土瓦,古文解字当中延伸为制陶工艺,甄氏姓氏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指的古代制陶的这一些人......”
甄氏后人、无极甄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甄立军正在给记者讲诉甄姓的由来。有专家论证,甄姓最早出现在舜帝时期,有4000多年的历史。后经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甄氏后人流散各地。
直到1989年,全球的甄氏人都在这一年寻找亲人。
河北电台副台长王广文(中)、河北电台驻石家庄记者站站长樊志军(左)采访南流村村民甄建章(右)。(屈冠华 摄)
甄氏第136代孙,南流村甄建章:“89年,(我们)弄这个墓地,就开始找,那一年也不知怎的,山东的姓甄的也找,续家谱的也在找,海外姓甄的也在找,他在咱们《人民日报》海外版登了一个启示‘甄氏家族,祖地究竟在哪儿’?”
甄氏墓地。(屈冠华 摄)
1994年,海外的甄氏后裔与南流村甄氏后裔在甄氏墓地见了面。 1999年,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的甄氏人在南流村举办恳亲大会,最终确定,无极就是甄氏人的“根”,南流村甄氏墓地就是甄氏先人的祖墓。
甄建章:“甄氏在这一片算是个名门望族,‘甄半朝’,甄半朝,这朝堂上俺们甄家掌一半子。”
北魏吏部尚书甄琛的墓碑。(屈冠华 摄)
无极甄氏历经秦汉、三国、魏晋和隋唐八个朝代,出现了像西汉时期的国相甄丰,大司马甄邯,北魏时期的吏部尚书甄琛等等39位官员,担任过近百种官职。
说到甄氏望族,首先要提一位汉女子——甄洛。
甄立军:“有历史记载,曹丕的儿子曹叡是两次到无极来拜祭她母亲甄洛,我们无极县唯一记载的历朝历代中皇帝直接到无极的就这两次活动。”
甄洛形象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甄洛,无极南流人,是曹丕登基后魏国第一位皇后,魏明帝曹叡的母亲。有句俗语“江南有二乔,河北甄氏俏”,这里的“甄氏”就是甄洛。有人说曹植的《洛神赋》中提到的那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就是甄洛的化身。甄皇后贤良淑德,在《甄后传》中有这么一段故事。
河北电台记者孙青欣(右一)采访南流村人甄建章(左二)(屈冠华 摄)
甄建章:“甄家在这一块算是豪门家族,挺有权有势的,甄后,她小时候特别善良。当时老百姓们闹饥荒,吃不上饭,就劝她母亲,这老百姓都这么穷,咱还屯粮干嘛?把这粮食都放了,救老百姓。”
在历史上,作为名门望族的甄氏有7人曾获皇帝赞誉,死后加封谥号。尤其到了唐朝,一对父子甄济、甄逢,仁爱有加,气节高尚,为后人称赞。
现在在甄氏墓地甬道的西北角,还有甄济的墓碑。
甄济用吐羊血的办法假装重病,隐居山林,宁死不为安禄山效力。甄逢继承了父亲甄济的气节,一辈子不为官,生活节俭却时常接济周边邻居。
甄建章:“甄逢也不接受救济,年景不好时,省吃俭用。家里老百姓们有个嘛困难,他都相救,街坊四邻有嘛事,该帮的帮!”
当时,身为修史官的韩愈深感甄氏父子二人的品行,将他们都列入国史。
甄氏先人乐善好施、仁爱的家风随姓氏一直传承下来。现在,每个甄氏人聚集的地方都成立了甄氏宗亲会,富帮穷,互助互爱。
77岁的甄里妮是南流村的五保户,生活贫困。年轻时,村里甄氏人不吃不喝帮他盖了三间房,现在石家庄甄氏宗亲每年还给他补助。
甄里妮:“油、面、米,还有钱,钱500,那就够我看病,花得高兴的了不得,哈哈......”
甄氏人不仅邻里之间互助互爱,到了外地,碰到甄姓人,只要你说你是南流甄氏人,一样亲得不行。
甄贞元:“俺们原先上新乐这儿拉煤,走到徐荣家村的时候,谁也不认识谁,一说,说是南流的,姓什么?姓甄,他就说老家里来人了,他就管吃管住。”
功德碑,这里记载着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的甄氏后人,他们用募集来的50多万元修葺祖墓。(屈冠华 摄)
天下甄氏一家亲。甄氏历经4000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全球有43万多人,每年都会有海外的甄氏后人前来扫墓祭拜。
甄建章:“美国的甄瑞海,光来就来了8次了,这次是坐着轮椅来的,他说我这是最后一次了......挺感人,你说80多岁了这么远,他每次来都跟我说,有什么困难?我说没困难,他说守好咱们的墓地。”
甄氏人历经10多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久别重逢,他们为姓甄感到自豪,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天下甄氏一家亲”的优良家风。
(河北台记者王广文、王利贺、樊志军、孙青欣、屈冠华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