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院六项措施推进审判流程公开

06.05.2015  11:43

本报讯 (赵美珠) 为了让群众更方便地了解案件信息,更清楚地明白诉讼过程,全市法院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深入拓宽审判流程公开平台,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全市法院2014年以来新收案件116290件,通过全省法院司法公开平台公布案件流程信息率达到100%。

全面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

全市法院积极践行便民利民的司法理念,大力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在原立案大厅的基础上新改建23个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了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司法救助、查询咨询、材料收转、判后答疑、信访接待等诉讼事务的“一站式”服务功能,共接待当事人54万人次。新华区法院新建的300多平方米的诉讼服务中心,还延伸了评估鉴定、公告办理、诉前保全、收费退费等功能。正定县法院另外建设了“诉讼接待中心”,设有业务庭专用调解室,每天安排书记员在调解室负责接待、联系法官调解、答疑并收转材料等,减少中间环节,缩减当事人的等待时间。4月份,全市法院召开了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和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视频会,进一步推进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司法为民、便民举措。

不断深化司法公开服务

市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安装了案件信息自助查询机,当事人凭身份证或手机号码能够通过自助查询系统获取立案日期、案件承办法官和合议庭组成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开庭时间和地点、案件审理进度等审判流程信息。还设立了数字法庭开放大厅,当事人的亲属和朋友可以不用到庭审现场旁听即可收看到庭审的实况画面。新华、桥西、矿区等法院还开通了立案手机短信平台,当事人办理完立案手续后,立案人员即通过手机信息平台将案号、立案时间、承办法官及办公电话等信息第一时间告知当事人。

努力创新庭审公开方式

庭审公开是司法公开的重点环节,市法院对于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做到公开审理,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公众旁听。为提高庭审公开质量,全市法院大力推动科技法庭建设,基本实现了对庭审活动全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同步制成视频光盘,以数字化形式集中存储、定期备份、长期保存庭审信息,做到了“可定格”、“可回放”,大大提高了庭审活动的公开透明度。为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创新庭审公开方式,还通过庭审网络直播平台、外置大屏幕、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庭审直播2450件,极大地推进了庭审直播工作的开展。部分法院,如桥西、新乐等还与当地电视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录制庭审节目,通过庭审录播、点评的形式,进行法制宣传。

积极推进减刑、假释公开

从去年6月1日起,市法院严格按照最高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对于监狱所报请的减刑、假释建议书等材料,一律做到了在立案后五日内向社会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罪犯的个人基本情况、原判认定的罪名和刑期、罪犯历次减刑情况、执行机关的建议和依据,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在石家庄监狱和女子监狱等羁押场所还建立了4个狱内数字法庭,对于按照规定应当开庭的案件也一律做到了开庭审理,实现了同步录音录像,共通过监狱数字法庭开庭审理案件85件。

申诉信访实现远程接访

为拓宽信访渠道,方便人民群众申诉信访,提高信访接待的公开度,减少越级上访,降低信访成本,依托全国法院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在全市法院建成了23个远程视频接访室,成功接访当事人247人,上访群众通过视频形式在基层法院即可向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反映信访诉求,实现了不用进京就可受到最高院信访接待的目的。

大力推进诉讼档案电子化

对2014年以来新收案件全部做到了同步实时生成电子卷宗,对以往的历史诉讼档案,也制定出了制作成电子档案的计划,2000年以后的诉讼档案正在制作,预计年底前能够制作完毕。诉讼档案的电子化,为当事人快捷查阅案卷材料、更好地行使诉讼权利提供了极大便利。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