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上下联动整治“六难三案”问题纪实

05.01.2015  18:09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这“六难三案”问题是“四风”在司法作风和执法办案工作中的集中表现,既伤害了群众感情,又损害了法官形象。

        在全国法院系统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不断深化、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的关键时期,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6月9日发出《关于深入整治“六难三案”问题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通知》,再次吹响了整治“六难三案”问题的号角。在此前后,全国各级法院上下联动,持续发力不断创新,推出了系列科学有效的举措,真抓实干为民兴利,真枪实弹革除积弊,在攻克这个顽症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效。

        辨症施治化解立案难

        立案难,究竟难在哪些环节哪些方面?面对立案难,报以何种态度如何改进工作?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意见,明确了立案工作的三项目标:依法保障诉权;方便群众诉讼;改进司法作风。进而推进了立案环节的制度、设施、服务、行为、队伍五项建设。

        正如有关学术文章所实证分析,立案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当事人不方便、立案法官不负责、法律规定不明晰。但在不同的法院、在立案的不同环节,其“难点”各有不同。各地法院的“药方”也互有异同。

        以前,由于法律规定笼统,对有些纠纷该不该立案存在争议,当事人坚持通过诉讼维权要求立案,而立案法官则认为不属于法院管辖或通过诉讼不利于纠纷的解决而不予立案。随着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这方面的立案“”正逐步消解。

        为解决基于人民群众诉讼能力、条件差异而存在的立案“”,各地法院普遍建立健全了方便群众立案工作机制。

        根据人民群众差异化的司法需求,各地法院积极推行预约立案、远程立案、网上立案、节假日立案,为行动不便的伤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上门立案服务。2014年1至9月,各地中级和基层法院上门立案和远程立案17.3万件。

        许多法院在立案大厅设立导诉台,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引服务。明确规定要一次讲清诉讼材料补齐或更正要求,避免当事人多次往返、反复修改。

        对符合诉讼费缓、减、免条件的当事人,及时办理有关手续,确保有理无钱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

        针对立案人员冷硬横推、推诿扯皮等影响当事人诉权的行为,各地法院更是毫不含糊。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对归纳出的10类立案难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各地普遍采取明察暗访、视频监控等方式推进审务督查经常化,加强对立案窗口服务作风的监督。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划出三个“硬杠杠”从严整治立案难,辖区三个基层法院的立案一庭庭长受到警告处分,而立案投诉由每月几十件转变为连续三个月投诉为零,赢得群众赞扬。

        揪住信访突破诉讼难

        “涉诉信访难”是“诉讼难”的一个突出表现。为促进解决此问题,最高法院积极推行巡回接访、网上信访和视频接访。

        2014年7月30日上午8时55分,最高人民法院接访室的法官出现在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电视机屏幕上。9时,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张某平复了紧张情绪,开始在这里利用视频向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反映案情。9时45分,张某得到了对方的具体建议。

        通过全国四级法院视频接访系统,最高法院已与3327个地方各级法院互通互联,当事人通过视频接访系统,在当地法院就能向最高法院反映诉求。截至2014年11月30日,各地法院已向最高法院预约视频接访案件4939件,已完成接谈超过2700件。

        为方便群众行使诉讼权利,最高法院还在立案信访部门成立两个巡回督导合议庭,到涉诉信访案件较多地区进行巡回接访和督导化解案件。

        另外,最高法院还开通网上信访申诉平台,建立申诉信访案件“网上受理、网下办理、网上反馈”的工作模式,使信访案件当事人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行使申诉权利。截至2014年11月30日,各地群众已在网上信访申诉平台注册13021人,向最高法院提交案件3184件,已办理完成2484件。

        多措并举解决执行难

        费时操心花气力,走完诉讼程序拿到判决书,如果原被告双方主动履行,自然皆大欢喜,可就是有人愣是耍赖藏猫猫,让判决悬在空中落不了地。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法院多措并举解决“执行难”问题。

        最高法院建立实施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将“老赖”名单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并协调相关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对列入“黑名单”的被执行人,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生活高消费等方面都受到限制。截至2014年12月15日,已公布被执行人名单信息近80万例,网站点击数超过2000万次。相关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乘坐飞机90余万人次、限制乘坐火车5万余人次。

        将“老赖”身份信息通过电视、报纸、政务网站、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公开发布,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福建、广西等地,因被列入“黑名单”而主动配合法院履行执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已达到失信被执行人总数的20%左右。

        从2014年7月开始,全国法院开展“转变执行作风、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活动,着力解决消极执行、消极协助执行、规避执行、阻碍执行等问题。截至当年11月20日,已清理执结四类特定执行案件26万余件,实际执行到位金额700多亿元。

        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部署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强大舆论和心理威慑。

        最高法院积极推进同银行等金融系统的协作联动,同20多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签订执行信息合作备忘录,推动建立法院通过网络平台即时查封、冻结、扣划被执行人财产的网络执行查控机制。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法院通过执行网络查控信息系统对被执行人外地银行账户进行司法扣划,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诉讼服务实现立体化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既涉及作风问题,又有客观条件限制问题,也有案多人少事务繁多问题。为深入解决群众反映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最高法院在强调作风建设的同时,也不断强化软、硬件建设,积极推动建设立体化诉讼服务体系。

        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诉讼服务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诉调对接、立案登记、诉讼材料转接、诉讼费用缴纳、案件流程查询、信访接待等“一站式”服务。全国法院诉讼服务场所总面积超过85万平方米,1400多个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网,460多个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热线。

        最高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有律师志愿者服务室、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室、医务室、书写室、复印刻录扫描设备、取款缴费机、外网查询电脑等,聘请200余名咨询监督员和志愿者为来访群众提供诉讼指引服务。

        不少地方法院结合实际创设诉调对接中心,推行律师、专家、法律志愿者值班制,还通过创办“网上司法社区”、探索智能wifi诉讼引导、开通支付宝在线支付诉讼费等信息化手段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受到当事人和社会各界欢迎。

        看紧审判权防治“三案

        在2014年3月14日召开的全国法院视频会议上,最高法院通报了近年来全国法院发生的违纪违法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典型案例。

        当年8月5日召开的辽宁全省法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通报了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威等25人违纪违法案件。

        最高法院出台多项规定着力健全完善对审判权行使的监督机制。各地各级法院对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公开通报,强化了“有案必查、有腐必反”的工作要求和威慑效应。

        最高法院组织指导全国各级法院普遍开通举报网站并实现四级法院联网运行,形成了覆盖全国法院的举报网络体系,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网络举报受理核查工作的指导监督。

        最高法院加大司法巡查工作力度,推进司法巡查对地方各级法院全覆盖,今年又巡查了4个高院;巡查工作突出发现问题功能,强化结果应用和整改督导,对预防“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发挥了重要作用。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强化监督制约与违纪违法行为惩处的同时,最高法院大力推进阳光司法,不断深化和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最高法院开通了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明确规定各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全部上网公开。截至2014年12月1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布各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450.89万份,网站总点击量已近1亿人次。

        积极创新庭审公开方式,以视频、音频、图文、微博等方式及时公开庭审过程,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逐步实现“每庭必录”,并方便当事人依法查阅。从2014年初至9月底,全国各级法院共有8.2万余件案件进行了庭审直播。

        2014年11月13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最高法院和全国20个省区市各级法院依托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实现了审判流程信息的全方位、立体化公开。截至当年12月10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已公开最高法院受理的案件1666件,向当事人推送案件进展信息4652条,向4905名当事人实现有效公开,网站总访问量达到75.08万次。

        2014年11月1日在最高法院官网开通了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对包括失信被执行人在内的全部执行案件公开信息进行了整合,便于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一站查询。

        全方位的司法公开把执法办案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相关结果都置于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最大限度挤压“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存在空间,对干警改进司法作风、公正廉洁司法形成倒逼机制。

        “六难三案”问题是影响群众合法权益和司法公信力的顽症痼疾,整治“六难三案”问题必须持续用劲、久久为功。最近,最高法院又陆续作出部署,推出系列举措,巩固现有整治成果,继续将以整治“六难三案”问题为重点的人民法院反“四风”工作向深入推进。

编辑:张亚宁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年1月5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