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政学院举办系列学术报告活动
近日,法政学院举办了系列学术报告活动,邀请了多名专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2015年12月24日下午,华中师大教授胡田庚在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作了题为“卓越中学数字化教师培养与教师教育改革”的学术报告。胡田庚教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本场报告的主要内容。首先,介绍了卓越中学数字化教师提出的背景:社会进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其次,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卓越中学数字化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标准三方面分析了卓越中学数字化教师的标准。再次,详细阐述了卓越中学数字化教师的培养路径:建构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关注信息素养;加强教师队伍。最后,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构想:本硕一体化;重研讨、强实践;厚基础、学通识。
2015年12月21日下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在法政学院330会议室作了题为“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的学术报告。艾四林教授总体上从学院、学科、学术、学生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四大平台之一,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标准、经费以及政策,强调应当重视独立学院的建设。其次,艾四林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起到了其他学科无法起到的作用。接着以北京市为例,说明想建设一个学科首先需要建强一个队伍,北京市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队伍建设从而达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用好人才的目的。这将对其他省市起到示范性作用。再次,从学术方面阐述了教师做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不做研究的教师讲不好课,教不好学生。最后,讲述了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指出教师讲课不能情绪化,娱乐化,短效化,一定要做到因人设课。
2015年12月24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健在博物馆第一会议室作了题为“法律硕士教育:政策与实践探索”的学术报告。王健教授首先从法律硕士设置的背景、法律硕士的名称以及类型几个方面介绍了法律硕士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王教授指出了法律硕士的概念的界定和特点,认为法律硕士作为一种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一种职业性学科。王健教授深刻指出,法律硕士是一种高级教育,是一个具有职业导向的教育以及是专业设置的一元化口径和多样化的专业方向的结合。最后,王教授相继介绍了法律硕士的管理机构、培养方案等方面的知识,并提出允许法律硕士同学做研究性论文,且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
2015年12月2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强乃社教授在法政学院301会议室作了题为“空间视野中的都市社会”的学术报告。强乃社教授首先从空间视野、都市社会的内涵等背景开始探讨;之后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都市社会研究的一些内容,如城市研究、相关人物、都市社会的一些问题和对当代都市社会的概括进行了详细讲述;最后,对都市社会理论进行拓展,从乡土中国到都市社会中国进行展望。强乃社教授的此次讲座,既有对空间等概念由浅入深的阐述,又有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梳理,同时还有对未来社会走向“后乡土社会”的展望,给我们带来了看问题的新视角、新观点。
(供稿:法政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