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隆尧县人民法院巡回审判侧记

15.09.2014  16:31

      8月28日一大早,在隆尧县双碑乡岗头村委会大院里,聚集了数百名村民。他们好奇地看着穿浅蓝色制服、胸带国徽的法官。法官们忙碌地支起桌子,摆好卷宗、法槌、放好电脑。

      9点整,法槌敲响,审判长宣布:“现在开庭。”热闹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

      庭审,和在法院内别无二致,首先原告赵某陈述起诉的事实和理由,被告商某等三人进行答辩……整个庭审过程威严而肃穆,旁听的人神情专注而认真。

      这是隆尧县法院东良法庭审理的一件普通赡养案件。原告赵某早年丧夫,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子女抚养长大,但三个子女结婚成家后,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致使老人晚年生活艰辛,连吃水都成问题,有时只能吃雨水。旁听群众听后,一片愕然,纷纷指责三个子女。在法官的耐心解释和周围乡亲的评判中,被告羞愧难当,当庭表示愿意担起责任,赡养老人。

      此次庭审,不仅在岗头村,还在周边村落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被村民当成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该院东良法庭辖区内的北村和另外一个村也发生了类似案件,但当涉案被告听说这次庭审后,主动表示不再经法律程序,自动履行了赡养义务。

      巡回审判,审结一案,影响一片。

      参与庭审的法官没想到,只是露天开了一次庭,晒了半晌的太阳,就使几个类似的案子不开庭便得到解决,让几个老人少跑了腿,权益得到了保障。

      这是隆尧县法院“巡回审判月”活动开始后的一个缩影。为把司法公开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让司法公开成为普通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他们知道司法权力是如何被法官们运用的,该院党组决定,让法庭法官走出去,把庭开到村子里去,开展“巡回审判”活动。

      “巡回审判”,一改法官在法院标准化法庭内开庭的传统模式,变机械为灵活,不再受法庭内旁听席位有限的制约,更大程度地让普通的案外群众参加旁听。在县域范围内,哪个村有案子就把庭开到哪个村去。法官按程序审案、断案的同时,还让乡亲们评评理,把百姓心里的那杆“”用起来,量一量和法官肩上的那座“天平”合不合。

      法官、法庭的“脚步”,从百姓感觉神秘而遥远的法院大门迈出去,换回的是老百姓对法官真心的赞许和对法院工作衷心地拥护。法庭上虽然没有标准化的开放设施,但司法的威严和庄重却牢牢地印在了百姓心里。

      “我感觉现代的农村对法律的需求很迫切,特别是社会转型期,各种民间矛盾很集中、很突出,急需各方面的法律服务,门内办案有约束性和制约性,所以我们决定让法官、法庭走出去,送上门,让服务延伸,回应群众的期盼。法官付出的是真情和辛苦,得到的却是百姓的真心和法院的公信,值得!”该院院长韩迎亮深有感触地说。

      http://szbz.hbfzb.com/html/2014-09/15/content_50721.htm?div=-1

 

编辑:张亚宁

文章出处:《河北法制报》(2014年9月12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