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环境管理要更精细化
1月7日,在分组讨论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结束后,刘荷香委员(中)被记者们团团围住。她带来的有关环保方面的几个提案受到媒体关注。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摄
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抓手,我省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初见成效。2015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92天,比2014年增加40天,但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进入采暖期以来,重污染天气集中高发。如何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治理措施和监管办法,切实保障大气环境质量?“治雾霾,应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一些代表、委员建议。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段丽茜
有效管控面源污染,要进一步形成治污合力
2016年元旦假期,我省大部分地区笼罩在雾霾中。1月1日0时部分区域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1月1日至5日,省环保厅组成5个督导组在相关市督导检查。
“5天共检查56家企业、44个工地,发现23个环境违法问题,均为应急响应措施落实不到位。其中有22个涉及工地土方作业不停工、道路扬尘严重、大面积裸露地面未覆盖等面源污染,一些地方环境管理粗放问题突出。”来自环保部门的分析认为。
“从督查情况看,部分地方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上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及有关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仍有发生,有些部门不清楚应急响应该做什么,甚至有些部门、单位和个体经营者不知道何时启动了应急响应,压力尚未完全传递到位,导致应急响应减排措施难以取得实际效果。”省环监局在通报中提到。
环境治理中,省市两级重视程度高,工作力度大,县乡两级相对较差一些,越往基层力度越小。有效管控面源污染,要进一步形成治污合力,采访中许多代表、委员提出,“应当开展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责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问题突出的地方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以调动起各方推进环保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解决治污压力和责任传导层层衰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