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谣新常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26.12.2014  20:12

      最近几年,网络谣言大量涌现,微信被广泛使用之后,网络谣言呈愈演愈烈之势。日前中国首例微信反谣案尘埃落定,宣告治谣进入“新常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提高受害者维权能力:记得拿起法律的武器

  日前,一微信公众账号因刊登两篇谣言文章,其账号运营者被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案件结果是:账号运营者在其微信公众账号发布道歉信,并向安利公司支付1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业内专家表示,此案作为中国首例微信反谣诉讼案,标志着治理网络谣言进入了依法治谣的新阶段。

  据悉,此次诉讼中涉及的两条谣言。其一称“安利纽崔莱蛋白粉使用转基因大豆”,而实际上安利纽崔莱蛋白质粉原材料为非转基因大豆,并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的认证。另一条谣言则声称“安利老板死了,才56岁,吃了一辈子纽崔莱”。这更是子虚乌有,安利公司的创办人理查·狄维士,现年87岁,最近还出了新书,被社会各界津津乐道。

  谈到此次诉讼,安利相关人士表示:“追讨1元人民币的赔偿金,意义不在于钱,是希望更多的企业、公民能够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打击谣言,净化网络环境。”

  可以预见,安利诉一微信公众号谣言案将不会是个案——有越来越多的网络谣言受害者将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升传播者责任意识:造谣传谣都会被追责

  为了打击网络谣言,有关部门加大了打击谣言的力度。最高法和最高检连续出台司法解释,对于网络侵权行为的司法打击力度不断加强。根据司法解释,侵权人可以被法院判令承担50万元以下的赔偿;同时,《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学专家提醒说:“有些人出于开玩笑的心态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觉得微信的受众只限于朋友圈,没有外人,不是对外传播。但网络的开放性对一些反常信息传播特别迅猛,一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事态形成,即使捏造者、传播者都不是故意的,也可能会被追究刑责。”

  警方提醒网民,对于一些不确切的消息,如果要去传播,那么就有义务去核实真假,千万别让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推手,更不要一不小心触犯法律而追悔莫及。

  实际上,许多网友也开始参与到了辟谣的行列中。“别在朋友圈欺骗我们的智商”“十大不可信的谣言!”今年以来,各种谣言总结帖也开始在朋友圈流行起来。种种迹象显示,网络的自净功能开始初步展现:网友对谣言的警惕性增强,成为辟谣的重要一环。(王洁)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