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将设立“治未病”中心

13.04.2016  10:21

  拔罐、针灸、推拿、按摩……作为“国粹”的中医中药,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石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石家庄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市建设规划(2016-2020年)》给出答案:全市5年内将建2000个中医药特色服务机构,在100所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校园传播,对1000名家庭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对10000名健康指导员开展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培训,这意味着中医中药离市民越来越近了。

  □本报首席记者 王凤伟

  2000个

  石市5年内建2000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100个(所)

  创建100个中医药特色优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100所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校园传播

  1000名

  对1000名家庭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

  10000名

  对10000名健康指导员开展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培训

  制图/梁燕丽

  现状

  近3年来

  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中医

  “捏压虎口治晕厥,指压内关穴止呕吐,指压太阳穴止头痛,按揉足三里穴止胃痛……”11日9时,河北省中医院门诊大厅,念着响亮的按摩秘诀,65岁的赵洪友老先生准时出现了。此番来医院,赵洪友为的是向一位老友推荐中医。满头银发,声音洪亮,红光满面,走起路来速度较快……看上去赵洪友要比实际年龄小很多。现在他很少生病,那怕是小小的感冒。

  五年前的赵洪友可不是这样。那一年的冬天,赵洪友因哮喘住进了医院。“当时感觉整个人都不行了。先是吃西药控制,一吃药就好,一停药哮喘又犯了。”赵洪友说,在反反复复折腾了大半年后,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开始向中医求助。“当是我在北京,朋友拉着我去了一家中医诊所。说实话,当时我并不怎么相信那名中医。

  可让赵洪友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连续吃了两个月的中药后,他发现哮喘的症状越来越轻。从此以后,赵洪友喜欢上了“国粹”中医中药。

  “近三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相信中医,选择中医。”省中医院、市中医院的相关负责人的观点不约而同:“此前,有人对中医存在着偏见和误解。因为中医见效慢。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现在不同了。毕竟中医是标本兼治。深受人们欢迎的‘冬病夏治’就是最好的证明。

  发布

  5年内将建2000个

  中医药特色服务机构

  作为全国唯一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市,今后5年,石市将深化各项改革举措,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石家庄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市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探索创新中医药医疗服务的有效模式,建立健全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升级提标,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推广中药验方,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创建100个中医药特色优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专科建设,实现省级和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全覆盖,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结合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依托石家庄市中医院建设省城名中医馆,设置“国医大师”工作室,提供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

  规划还明确,选择1至2所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工作,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延伸提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在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康复治疗区。

  公共卫生服务是中医药发挥作用的另一重要领域。今后5年,石市将在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治未病”指导室,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从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养生、中医药文化入手,创建100个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乡镇),采用中医药手段对居民进行连续性全程健康管理。依托妇幼保健院建设一所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市级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开展养生调理、健康咨询、药膳食疗等服务。依托市中医院,建设一所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医药服务内容、流程和考核标准,对1000名家庭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中医药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发挥基层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优势,创新中医健康教育方式,对10000名健康指导员开展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培训,通过健康指导员向群众进行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宣传。

  今后5年,全市将在100所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校园传播,以动漫形式创作中医药文化公益广告片,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项目,群众中医药文化知晓率达到85%。在县级中医院创建一批“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医院”,引入中医药健康理念,把新乐伏羲台、石家庄植物园、藁城国御温泉等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示范区。

  调查

  55位受访市民中

  有27位选择中医

  “生了病你会选择中医吗?为什么?”昨天上午,记者通过微信、QQ及拦截采访三种方式,对55位市民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27位市民选择了“中医”,至于原因,27位受访者的回答基本上有三个方面,“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宝贝”、“副作用小,绿色疗法,调理身体效果好”、“收费低廉,费用不高”。选择西医的25位受访者则认为“中医不如西医见效快,疗程太长,见效太慢”。其余3位受访者则表示“应看实际情况,如果救命,就看西医,如果调理身体,就选中医”。

  那么,医院里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呢?记者相继对省中医院、市中医院及省会部分医院中医科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名、老中医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信赖。“医院名、老中医的‘号’特别火,一天得看上四五十名患者。”省中医院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说:“这些中医是医院的宝贝,每个人都有不少粉丝。为了能挂上这些专家号,有相当部分的患者一大早就来医院排队。

  这一点,在市中医院等处也得到了证实。多家医院的中医专家坦言,对中医这个传统行业来说,口碑非常重要。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说,名、老中医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做好传、帮、带,培养年轻的医生。“中医最大的缺点就是人才培养过程太长了,想培养出一个好中医起码要十几年。

  另据调查发现,和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相信并选择中医的相对较少,其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对中医接触少,了解少”,其次则是“见效慢,疗程长”。

  说法

  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市民受益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国特色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学者张丛俊说,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处于较为严重的萎缩、没有特色、人才断档的局面,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多发病等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群众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认可度有所减弱。同时,一些名、老中医的医术未能得到及时传承,好多特色诊疗技术濒临失传,中医行业人才青黄不接。再有就是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张丛俊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中医药发展氛围。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事业单位等宣传活动。通过中医药知识专题讲座、举办中医药养生知识培训、中医药知识竞赛及制作横幅、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在预防、医疗、保健、养生以及慢性病治疗等方面的实际功效,不断提高百姓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壮大中医药人员队伍。对现有中医药人员要合理利用,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医疗队的传、帮、带和师承教育作用。如果有条件可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专家的引进,进而让更多的市民领略到中医中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