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让河流有人管管得好
被污染的秦皇岛市人造河恢复了清澈;潮河、滦河水滋润着京津冀千家万户……
让污染的河流清澈起来,让被阻塞的河道通畅起来。近年来,我省多个城市推行河长制,加强对全流域河道的综合治理,促进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各级河长纵向形成治水的“首长责任链”,横向能统一协调各相关部门,共治水污染、改善水生态
秦皇岛毗邻大海,河道纵横,有16条入海河流。因种种原因,河流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河流污染,表象在水中,根子在岸上。涉水企业排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违法建筑侵占河道……从根源上维护河流生态环境,仅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必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进行系统治理。
为让碧水清流重现,秦皇岛市于2015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主要河流市级河长,变“多头治水”为“一龙治水”。同时,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实行属地管理、包河到人。
如今的戴河,河水清清,河道畅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河长制的推行。
戴河是北戴河新区与北戴河区的界河。2016年初,北戴河新区管委会发现一家公司在戴河口下游违法占用河道修建码头建筑,水务部门要求当事人在2016年4月8日前彻底拆除违建。但是由于管辖权限的问题,到了2016年4月12日,仍有部分违建没有拆除。在戴河河长、秦皇岛市委主要领导的督办下,北戴河新区管委会组织区检察院、法院、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城管局、交通局等十几个部门,出动5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10台运输车,对戴河口侵占河道的建筑物及垒筑码头剩余部分进行强制拆除,恢复了戴河口原有的自然景观,保证了河道行洪畅通。
“河长制的核心是行政首长负责制,破除了体制障碍。以前多部门治水,有矛盾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沟通不够,导致问题搁置。现在出现问题,通过河长就能协调解决。”秦皇岛市河长制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
目前,秦皇岛市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齐抓共管,覆盖全市所有河流和全部流域范围的河道管理体系,16条入海河流共设立各级河长1610名,确保每条河、每个河段、每米河道都有人管、都有责任人。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综合发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承德市在滦河、潮河、武烈河、柳河、清水河、伊逊河、瀑河、青龙河8条主要河流流域范围内,实行由县区委书记、县区长担任辖区内河流一级河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担任辖区内二级河长的河长制管理体系,对辖区内水环境保护负总责。邢台明确9名市领导分包17条河流,强化河流污染治理和责任落实。
随着河长制的实施,各级河长纵向形成了治水的“首长责任链”,横向则能统一协调发改、水利、国土、农业、环保、公安等部门,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共治水污染、改善水生态的良好局面。
河长制的推行,使河流污染整治由阶段式治理变为常规的行政行为,促进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滦平县两间房乡苇塘村村民养成了收集可用生活垃圾的习惯。
苇塘村坐落在潮河岸边。以前,生活垃圾随意乱扔,影响河流水质。在河长的推动下,苇塘村建立了垃圾回收点,通过“可用生产生活垃圾回收—出售后购入日常生活用品—村民用可用垃圾兑换商品—可用垃圾再出售”的循环链,使全村生活垃圾就地得到有效处理。
推动河长主动去管,承德市设置了80个跨县区、跨乡镇的河流生态考核断面,每月对断面水质进行监测,按月扣缴生态补偿金,并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结果直接用于县处级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管辖边界和目标明确,各级河长根据所负责河道的实际,持续不断开展综合整治。2016年,承德市整体水环境质量排在全省第一位。
在秦皇岛市,河长制的推行,同样使河流污染整治由过去阶段式治理变成常规的行政行为,促进了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抚宁区深河乡西桐叶村村西,有一条戴河支流。作为这条小河的村级河长,该村党支部书记蔡新华经常到河边巡查。桥头、道口等容易扔垃圾的地方,都修上了栏杆,做了围挡,防止有人顺手倒垃圾。村里的垃圾清运则交给了专业保洁公司,保证了环境整洁。
严格考核奖惩,秦皇岛市对河长制管理实行菜单式分解、契约化管理、审计式验收、公开化奖惩。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河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拆除临河房屋、码头、仓库等违章建筑151处、7.2万平方米,关闭河道非法采砂场31个,关停、整改临河养殖场2317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16年全市调减大田玉米种植25万亩,退出涉水重污染企业115家。监测显示,全市大多数河流水环境良好,生态链条稳定。海水浴场稳定达标,93.1%为Ⅰ类水质。
加速河流污染治理,保持河流良好生态环境,河长制正在我省更多城市推行。石家庄市对洨河实行分段河长制管理。沧州市在全市13条重点河流推行河长制,由市政府负责人担任河长,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人任河段长,治理区域内河段、沟渠的水环境。
从省水利厅了解到,为保证河流在较长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我省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