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香河有望承接京津冀‘健康养老微中心’

11.03.2017  02:3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来,三地从顶层设计到全面实施,在区域交通、协同治霾、生态保护、健康养老、创新创业等多领域展开积极合作,共谋发展。

2017年3月3日,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以“香河建设‘健康养老微中心’,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接地”为主题,特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做客访谈直播间,围绕健康养老等民生热点话题,以承接京津冀相关产业落地重任的香河地区为例,就“微中心”这一两会热词进行了深入解读,共同探讨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接地的实施路径。

据了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网于2016年11月举办了“2016京津冀健康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论坛”,在论坛上,香河县建设“健康养老微中心”的思路构想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他们高度肯定了“微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中的重要示范带动作用。一时间,“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微中心”成了三地百姓热议的话题。

承担特色功能,促进城市联动发展

在访谈中,赵弘副院长就“微中心”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精确阐释。他指出,所谓“微中心”,是指与大都市中心城区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通过承担某种特色城市功能,与中心城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且自身具有一定的集聚能力、能够实现职住相对平衡的区域性小城市或者功能性板块。

“‘微中心’定位为区域性小城市,规模相对适中,且与大城市联系十分紧密。其服务半径与服务范围相对集中,往往承担着某种特色城市功能,如教育、科技、医疗、特色产业等,重点是承接部分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在访谈现场,赵弘副院长通过对“卫星城”、“新城”、“特色小镇”与“微中心”的概念对比,梳理了“微中心”特殊的功能和价值。

缓解大城市病,优化首都功能布局

协同发展,实为三地携手解决各自的困难,从而实现共赢发展。对于中心城区功能过度集中的北京而言,大城市病急需解决,有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迫在眉睫。

冯奎秘书长在访谈中强调,实际上“微中心”的生命力在于它创造了多元化的、更多的价值。所谓“中心”,一定是吸引力,一定是辐射力,一定是影响力,一定是带动力,这几个力是通过它在大区域中的功能来体现的,如居住、交通、物流、休闲等。“微中心”能够带动区域价值总量的提升,而不单纯只是一种价值转移。

赵弘副院长也指出,在北京周边规划建设“微中心”,是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它有助于优化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对于推动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自身优势+政策利好,香河有望承接‘健康养老微中心’

京津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典型区域,在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健康养老是最能实现三地供需衔接、优势互补的产业领域之一。在访谈中,两位专家从实操角度,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现实需求,以“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为例,就其建设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冯奎秘书长指出,在环首都区域建设以健康养老为特色功能的“微中心”,有许多有利条件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对于河北而言,它具备一定的市场需求、交通条件以及比较优势等。另外,当前异地养老的体制机制障碍正在被打破,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已经拟制了包括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补贴、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试点机构补贴政策、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养老服务项目扶持政策、医养结合扶持政策、鼓励试点机构给予老年人入住扶持政策等,这些政策有望今年内实施,让京津冀三地老人异地养老无障碍。

“在香河地区规划建设健康养老微中心是可行的,香河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并拥有国家养老示范基地项目作为支撑,其养老服务已初具规模。”赵弘副院长表示,在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微中心”要特别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从规划前期,到建设运营,都应该有社会资本的参与,以保证“微中心”的内在活力。

在访谈最后,两位专家一致认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必然会利好香河,带动香河健康养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他们也表示,希望通过鼓励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带动北京周边地区发展,实现更加合理的城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