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粮食经纪人现状调查

30.07.2015  20:00

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主产小麦和玉米,粮食经纪人队伍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秋,全省粮食经纪人约为2万人,其收集的粮源占全省粮食收购总量的85%以上,已成为从农民手中为各类粮食企业汇集粮源的主力军。

一、基本情况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我们通过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部分国有粮库及为其汇集粮源的粮食经纪人代表进行了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和现场走访等方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河南省粮食经纪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流动贩运型。粮食经纪人以粮食产区规模较大的粮库或面粉加工厂为依托,形成自己的购销网络。他们熟悉周边粮食生产和农户粮情,自筹资金购买农用运输车辆,走村串户,以略低于市场价从农户手中收粮,从中获取差价收益。这些粮食经纪人大都以家族为单位,以夫妻经营为主,间有父母兄弟参与,利用自家三轮车、箱货面包车或大型车辆贩运,每天收购量约10-100吨不等,每吨利润在30-40元左右,活动范围在所住村庄周边30-40公里左右。

(二)坐店收购型。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固定收购摊位,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乡镇和交通便利的村庄,路边街道明显可见。这部分粮食经纪人利用住家门前空地和院落,将地面硬化,搭起简易棚子就地收购销售,常年不断。既有农户上门卖粮,也有小粮商转售给大粮商,以自有资金周转。他们的经营规模比流动收粮经纪人稍大,大部分不具备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条件。

(三)协会+粮食经纪人。在豫北地区,有的以粮食行业协会为中心建立新型农企关系,根据人口及种粮面积等情况,吸收有影响、懂生产、会管理的运销专业户和“种粮能手”,在每个村选择1~2名诚实守信、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信的农民为中心会员,架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运作模式灵活,有生机和活力,汇聚本村粮源,农民方便实惠,中心会员得利,粮食企业也掌握了粮源,实现了互惠共赢。

在整个河南,约80%以上的粮食经纪人为种粮农民,大都是在种粮专业户和种粮大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共同点是:掌握一定粮源,信息灵、行动快、粮情熟、能吃苦耐劳,有生机活力;自备收粮资金,钱不够时多向亲朋好友借贷,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收粮,自身参与粮食播种、田间管理、收打销售的全过程;收购粮食时用自备资金与农户现金结清,不赊不欠;大部分无收储设施和检测仪器,随收随卖,大多靠自身经验和感觉观测粮食质量。

二、积极作用

粮食经纪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它在方便农民售粮、拓宽粮食购销渠道、协助国有粮食企业掌握粮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直接为粮农服务。近年来农村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留守者大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粮食经纪人是连接粮食企业和种粮农民之间的桥梁,通过到收割现场、挨家挨户上门收购粮食,装包、过磅、装车一条龙服务,解决了现在农村青壮劳力不足和留守粮农卖粮难的问题。

(二)形成了粮食流通新体系的基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制后,一些国有粮库、粮站、粮所仅剩下少数人员,有的只留一两个人看门,购销力量十分薄弱,仅靠自身的力量已经不能适应粮食流通的需要。粮食经纪人活动在粮食企业周围,以骨干粮库、粮食加工企业为依托,形成新的粮食购销体系,不仅缓解了国有粮食企业人手不够、收购网点不足的矛盾,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粮源。部分国有粮库领导在介绍参加座谈的粮食经纪人时直接说:“这些都是与我们合作多年的‘黄金’客户”。

(三)增加了社会就业。粮食经纪人的发展和经营既可以就地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一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就业,又可减轻农民工进大中城市的压力,为农民和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开封、商丘等多地粮食经纪人都有雇人收粮现象,报酬因工种而异,司机一般4000元/月,扛包者收购旺季时为200-300元/人,平常一般是150元/人。

(四)促进了农民增收。粮食经纪人参与粮食收购活动,一般每斤原粮能赚2分钱左右的购销差价。夫妻收粮的一年可有5-6万元的纯收入,一家父母或兄弟参与,一年可赚10多万元,与外出打工的农民收入持平,这也是大部分粮食经纪人坚持长期从事粮食买卖的一个原因。

三、现实问题

粮食经纪人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不足,贷款困难。资金问题是困扰河南粮食经纪人发展的主要瓶颈。依靠自有资金和从亲朋好友处借钱是河南省多数粮食经纪人的资金主要来源。之所以没有去银行贷款,最重要的原因是金融机构不愿意在没有抵押的情况下贷款给粮食经纪人,而农村人几乎没有可用来抵押的财产。开封地区部分粮食经纪人反映,在当地只有邮政储蓄银行允许粮食经纪人有条件地贷款15万元,即满足存续一年上,须提供营业执照、身份证和户口本,并要三家联保方能放贷。

(二)市场信息灵通,政策信息闭塞。座谈会上,不少粮食经纪人表达了“赚得起赔不起”的心声。在粮食托市收购以前,粮食经营相对困难。国家托市收购以后,粮食经纪人为托市粮库提供粮源,不仅价钱好,回款也有保障,生意相对好了许多。到会座谈的粮食经纪人都表达了这一看法。不少粮食经纪人总结自己多年从事粮食生意的感受,认为“国家托市收购以后比较轻松,资金能及时到位。”究其原因,他们说,托市收购使粮价有个杠杠,经营比较好掌握。

(三)收购许可证有效期短,有的年审乱收费。参加座谈的开封等地粮食经纪人反映,粮食收购许可证有效期太短,希望能够时间长一些。还有的粮食经纪人反映,有的地方在许可证年审时,会以培训等名义让粮食经纪人另交500-600元,否则年审不能通过。

(四)社会上还存在对粮食经纪人作用的偏见。在河南,粮食经纪人多是现金交易,经纪人从农户手中收粮价格每斤一般比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低1-1.5分钱。据宁陵县一位有着十余年从业经验的粮食经纪人介绍,他在2013年赚了5-6万元,平均每吨赚10元左右,每斤粮食也只挣了5厘钱。另一位粮食经纪人透露,粮食经纪人自己也分等级,二级以下的粮食经纪人每公斤利润在1.5分以内。粮食经纪人挣点辛苦钱,农户为图方便也愿意卖。乡里乡亲的,互相都认识,粮食经纪人也很珍惜自己的信誉,过分坑农的事情一般不敢做。失掉信誉就没人卖给他粮食,等于砸了自己的饭碗,竞争的市场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约束自律。但现在社会上还有偏见,认为粮食经纪人赚走了种粮农民的一些好处。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偏颇的。

(五)经纪人组织松散。目前,对粮食经纪人管理都比较松散,缺乏必要的组织和规范。但在谈起联合起来组成粮食经纪人行业协会等组织时,有的粮食经纪人认为,“同行是冤家”,不好办。

(六)仓储设施简陋,多为现买现卖。粮食经纪人的储粮条件都很简陋,大部分粮食在民房内存放,有的甚至存放在露天地坪,难以保证粮食质量。仓容大小不一,从100吨到400吨不等,仓库设施都很简陋。多数“上午收下午卖”的小粮商连简易的仓储设施都没有。

四、有益探索

针对粮食经纪人的现状,为规范管理粮食经纪人队伍,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河南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尝试成立粮食经纪人协会。豫北地区有的县市大力尝试建立粮食经纪人协会,在收购工作中起到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在运输服务上,收购期间粮食经纪人统一着装、统一标识,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公安、交通一律放行,形成粮食收购车辆的绿色通道。组织进行业务培训,规范统一检验标准,使会员在入户收购中尽量做到不压级压价收购。定期发送粮食政策信息,对会员进行政策指导。

(二)建立农村售粮便民服务点。新乡地区有的县市曾利用粮食经纪人和坐店粮商,建立农村售粮便民服务点,把这些便民服务点挂靠在当地粮食经营企业,由粮食企业对其实施有效管理,有效地解决了粮食经纪人管理难的问题,企业充分掌握了粮源,也防止了互相抬价、竞价收购,扩大了新的粮食购销渠道。

(三)构建双赢的合作关系。有的粮食经纪人把粮食经纪人与面粉厂的关系形容为“鱼和水”的关系。而不少国有粮库都联系有一定数量的粮食经纪人,更是强调二者之间的合作。

粮食经纪人是在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打破旧的统购统销模式以后,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肩负起替代原来千家万户往粮站送粮的使命,成为当下汇集粮源的主力军,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产物。因此,既要充分认识到其服务“三农”、盘活粮食流通的积极作用,又不能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闻不问,不能简单采用计划经济时代强制性约束手段加以限制,否则最终挫伤的是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

为此,建议:一是加强相关政策扶持。政府在规范粮食经纪人行为的同时,应制定出台促进粮食经纪人发展的政策措施,争取在税收、贷款、运输收费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以保护粮食经纪人的利益,促进粮食经纪人队伍的健康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规模经营。三是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引导依法经营。四是建立粮食经纪人诚信档案,引导其守法经营。五是建立粮食经纪人信息网络体系,完善市场管理。(作者:穆中杰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政策与法律研究所 。 2014年下半年,作者跟随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廷明同志一同调研。与此同时,作者组织河南工业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在河南范围内进行有关粮食经纪人的专题调研。本文所用资料主要来自这两次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