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土地流转“非粮化”现象加重
河南 省统计局17日公布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河南省农户流转土地的“非粮”比例已高达四成,土地流转“非粮化”日益加重。农业专家指出,若任由“非粮化”现象继续发展下去,河南 粮食 产量未来必将受到严重影响,这种现象应引起政府重视。
河南是“中国粮仓”,粮食总产占 全国 十分之一。据统计,到2013年底该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216万亩。
“有的种蔬菜,有的种水果、花卉,还有的搞养殖。”负责调查工作的河南省统计局工作人员刘露霞,向中新社记者讲述她在调查中看到的情景。她并担忧地指出,在15至20年后,这些被流转的土地“非粮化”后,将很难复耕。
这份名为《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种粮经济效益低,土地流入方基于经济利益诱惑,驱使他们在流转到手的耕地上从事“非粮”活动,有的甚至改变耕地的用途,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在“耕者有其田”后,土地流转把那些不愿种地的农民彻底解放,他们可以把耕地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坐收租金。
而这背后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此间被抽样调查的600个农户流转的1993亩土地中,有四成耕地用于经营“非粮”农业,甚至用于建厂或办企业。而那些流转土地超过百亩的大户在耕地中经营“非粮”比例,更高达六成。
“政府要粮、农民要钱、企业要效益。” 农业部 小麦 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认为,个人和企业拥有土地后肯定什么赚钱种什么,而种粮食可能要赔钱。
报告指出,2013年,河南农户平均种粮净亩均收益是760元。但调查发现,如果一个农民把耕地流转给他人,近七成可获得亩均500元以上,二成多可获得1000元以上。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耕地上不种粮食,肯定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郭天财表示,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土地流转“非粮化”现象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
刘露霞则与同事们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五点建议,呼吁严格控制“非粮”化现象,建议规定流入的耕地必须是全部种粮或规定种粮面积不得低于一定比例。(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