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财政“处方”让百姓感受医改成果

11.03.2019  18:20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省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拓展深化,各级财政部门以实行药品零差率为突破口,以投入促改革、以投入换机制,通过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政府投入运行机制,助推公立医院各项改革任务,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改革成效普惠百姓。据了解,2009—2017年,河北省累计投入医改资金3600亿元(含中央资金),年均增幅17.96%,高于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年均增幅2.9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改革共投入396亿元,占全省医改累计投入资金的11%。

  取消药品加成  医院药价降了

  药品零差率、两票制、药占比……这些医改领域关键词看似专业,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普通百姓的就医成本,尤其是一些老病号,对常用药价格的调整更加敏感。家住邢台的杨阿姨今年63岁,由于患有风湿免疫类疾病每年都要到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去年3月住院时,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一支要27元,去年11月再住院已经降到23元,白芍总苷胶囊也由65元降到56元。我这些药全部算下来,一次能省好几百,这是医改带来的实惠。

  杨阿姨提到的医改,是河北省在2017年8月26日全面推开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此次改革的重点是破除以药补医,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以前,医院在药品进价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加成卖出,以弥补运输损耗、挂号及医疗技术费用的不足。改革后,医院采购药物的价格就是卖给患者的价格,不再从中加价。所以,医院药价普遍降低了。” 河北省人民医院院长叶玉泉说。而且,河北省在省直公立医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即药品从药厂到经销商、经销商到医院只能开两次增值税发票,进一步挤压流通环节价格水分。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该如何补偿呢?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二是增加财政资金补助。

  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重点是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诊疗、手术等医疗服务最能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提高服务价格,能有效调动医务人员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取得合理收入的积极性。”叶玉泉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总体不增加。

  增加财政资金补助,建立可持续补偿机制,是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使其社会公益职能得到更好发挥的重要保障。“河北省县级公立医院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补偿60%左右,县财政补贴30%左右,医院自行消化10%;城市公立医院由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90%左右,同级财政补偿和医院自行消化10%左右。”省财政厅社保处处长刘文洲介绍说。

  此外,河北省财政部门还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给予投入,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公共服务经费。

  治理“大处方”  缓解“看病难

  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除了降低医药费用、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河北省还重点实施了药占比考核、医共体建设、医保资金预付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促进整个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发展。

  “大处方”现象一直被社会所诟病,为了管住医生手里这支笔,河北省大力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相结合的付费方式改革,从制度上抑制医院滥开高价药、滥用高值耗材、重复检查等问题,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河北省人民医院在“合理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对呼吸系统抗生素、神经系统辅助用药、营养用药等加大管控,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占比从50%降到32%,患者住院的均次费用也随之下降。叶玉泉说:“对于肾脏病,复合辅酶属于辅助用药,就在管控范围内。我们会在‘三合理’的基础上,科学考核该科室复合辅酶的用量,从而避免大处方现象。” 馆陶县人民医院院长王磊也坦言,医改后,医院总体药占比下降了,基本药物使用率有了较大提升,医生通过加入物理疗法提升诊疗水平,反而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农村百姓看病难,根源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医疗人才短缺,为此,河北省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馆陶县构建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两个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内所有成员单位成为“一家人”, 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县级医院从医疗技术、人员培训及设备等方面对成员单位加强对口帮扶支援,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回基层”。馆陶县中医院院长武洪民说:“目前中医院与3个乡镇卫生院组建了医共体,我们派医生到乡镇全日制坐诊,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农村老百姓看病不用再跑远路。

  为进一步激发医共体活力,馆陶县对医保基金实行“总额管理、结余奖励、超支原则不补”机制,合理确定预算总额,打包给两大医共体。“医保基金按季进行清算,如有结余,由医共体牵头医院按工作量提出分配意见,报医管委同意后实施,用于业务发展、人员待遇等,倒逼医共体主动控制费用。”馆陶县副县长胡桂芹说。据记者了解,目前馆陶县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下,由改革前的16.91%下降到2017年底的6.4%。2018年上半年,医疗费用增幅为1.13%,百人住院率控制在13%以下。

  医保基金预付制是备受患者好评的医改措施之一。在馆陶,县财政部门每年从社保基金专户中预付医院3个月的住院周转金,住院患者只需缴纳个人承担的自负费用,出院时按医保政策即时结算,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医改获得感。在馆陶县中医院,66岁的患者白凤凯对这项改革政策很满意。“现在住院不用交那么多押金,基本上花多少交多少,免去了先垫付后报销的麻烦。

  加强绩效考核  推进全面预算

  财政医改资金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河北省财政部门在加大公立医院改革等重点项目投入的同时,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2015年,河北省财政厅会同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印发了《河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府投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办法设定了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对各地合理用药、费用控制、运行效率和社会满意度等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同中央和省级公立医院补助资金挂钩,实现了医改资金投入精细化。“《办法》激励了县级公立医院以绩效为导向,持续深化改革,成效显著。巨鹿、馆陶两县在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督查中脱颖而出,荣获国家奖励资金。”刘文洲介绍。

  河北省财政厅以加强财务和预算管理为抓手,会同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实施办法》,在全省推进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达到了公立医院强化预算约束,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益,规范公立医院收支运行的显著效果。叶玉泉说:“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使我们更全面地掌握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能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各项收入与支出。

  为加大医院财务运行监管,河北省在县级公立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会计师由县财政局委派,其人事、工资、编制关系不变,工资薪酬由原渠道发放。总会计师协助院长管理医院经济和运营工作,对政府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组织领导医院的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参与医院重大财务、经济事项的决策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履行医院预算管理监督、资金收支监督、资产负债监督等监管职责。“今年5月,县财政局已委派一名高资质的会计师到中医院,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利于节约医院运行成本。”武洪民说。(张敏  何菲 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