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高一拟招60个班 县区中学生源流失

19.06.2014  17:12

辛集一中教室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节目关注了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提前组织考试录取学生,并要求被录取的学生不得参加中考的消息。对此,河北省教育厅昨天回应称,这种提前招考的做法是错误的。辛集市教育局也表示,将修订辛集市的中考招生工作方案。

  其实,辛集只是发生在河北省的生源大战的一个缩影,河北多地都已经成为生源大战的重灾区。5月24、25号,辛集市就组织了一场面向全市所有初三学生的考试,为辛集市第一中学提前招录了近300名学生。石家庄市的一所省重点中学昨天下午召开了招生大会,距离中考还有两天,一位老师说,其实很多学霸在中考前就被预订了。

  中学老师:咱们河北省的,以衡中,包括衡一、衡二、石家庄一中二中、正中,早就下手了,把尖子摸清了以后,你就不用考了。

  2013年,河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不允许跨区域招生,也不允许设立重点班或快慢班。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关规定却难以落实。

  以河北省的衡水中学为例,这是河北省的一所“超级中学”,2013年,共有104人考上北大清华,连续14年高考成绩河北省第一。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强调:

  基础教育处工作人员:衡水中学不具备在全省招生的资格,衡水中学只能在衡水市的市域范围内招生。公办学校,你不得跨地市的招生。

  但衡水中学今年计划高一招录60个班,生源却来自河北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石家庄某重点中学的一位招生老师说,有关部门对衡水中学的做法实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中学老师:关键有时候你管不了人家,都说管,关键他不管,你要管衡水能全省招生么,把尖子全给拔过去了,河北要管得话,能出现这种情况么?光高一就60个班。

  高考成绩越好,慕名而来的生源越多,来年的成绩可能更好,这种循环做大了名牌高中,他们的扩建扩招,也让县区中学面临生源流失窘境。

  中学老师:衡中这次盖了个新校区,两千多亩地,像一中二中都在扩招,别的学校都没有生存的地方。

  作为衡水中学的近邻,教育也是辛集市的名片之一。辛集市第一中学的校长感叹说,如今辛集市可能平均三年才出一个清华北大,生源严重流失。

  校长:河北衡水中学是超级中学,它可以说是全省招生,我们离着衡水又近,所以我们的生源外流太严重。我们也是为了保住饭碗,你说咱们这些300多老师真没有生源了怎么办?

  据了解,在石家庄、衡水等名校跨地区招生的冲击下,不仅辛集,包括邢台、保定、沧州、邯郸、张家口等多地都成为生源大战的重灾区。生源跨地区流动仍屡禁不止。

  校长:人家山东省卡的比较严,不让你跨区域招生,俺们河北现在不让跨区域招生,总是有人跨域区招生。

  河北省教育部门曾多次发文强调,不允许跨区域招生,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规定似乎成了一纸空文,生源跨地区流动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教育主管部门不愿管还是管不了?面对这样的局面,河北省教育厅又是什么态度?

  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高中以及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应该遵从自愿的原则,具体的招生政策由各区市来制定。他表示,辛集一中提前录取学生是错误的做法,但省教育厅也只能通知地方来进行处理。

  基础教育处工作人员:我们只能说这件事情是个错误,我告诉你们这些地方违反了这些规定。作为省里的教育行政部门,我只能做到这一步。

  实际上,辛集一中这次违规招录正是辛集市教育局组织的,也就是说违规行为只能自纠。昨天辛集市教育局回应说,将展开实地调查,查找问题,修订中考中招工作方案,保证中考中招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生源大战之下,一些县中学、区片中学面临巨大挑战。据了解,河北省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已经有超过两百所学校关闭。

  基础教育处工作人员:由2005年的725所普通高中学校,现在已经削减到了518所学校。削减的学校都是农村地区,办学条件较差的地方。

  这位基础教育处的工作人员说,人口向城市迁移,生源向更好的学校集聚是一种客观趋势。对于这种生源的流动,他希望各县中学也应该调整心态。

  基础教育处工作人员:各市的一中比起县一中来说有优势,县一中比区片高中也有着掠夺,他掠夺别人的时候和被别人掠夺反差太大。校长也好,老师也好,你能够说所谓的差的生源就不应该教好你么。

  200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对高中招生范围进行规范。为管理生源大战,山东的做法,河北是否可以借鉴?

  基础教育处工作人员:河北省教育厅也曾就向有关部门争取意见。就是否要从省政府的角度,加大治理力度,我们的判定是没有构成那么大的伤害。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河北省将对一些名校的招生规模进行控制。有专家指出,在唯升学率论的评价机制之下,教育部门对生源大战的监管已经缺乏实际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