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河北·美德十问】④你的身边谁最“抠门儿”?

28.06.2014  13:33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翟楠楠

    从古至今,勤俭节约一直被视作持家之宝、兴业之基、治国之道,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

    “俭以养德”,不仅是古训,也是新时代减少资源浪费、促进社会发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近日,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倡导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崇尚节约,反对浪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和行动。

    从今天起,“善行河北·美德十问”启动第四问——“你的身边谁最‘抠门儿’?”让我们一起寻找“节俭能人”、“节约达人”、“节能高手”,感受勤俭节约的时代魅力。

     节俭是一种传统

    “我们社区最‘抠门儿’的人,是家住电视塔东生活区的孙淑荣老太太。”邢台市五四社区居委会主任徐俊英说,去年3月,社区公开评选“节约达人”,10多位居民把电话打到居委会,一致推荐70多岁的孙淑荣老人。

    孙淑荣和老伴儿两人退休金加一块儿有几千元,但生活却十分俭朴,衣服缝缝补补穿了一年又一年,出门在外能步行就不坐车,只喝白水从不喝饮料……而她最大的爱好,竟是在废品堆里“淘宝”。

    每天,她都要花许多时间在小区和附近的垃圾站点翻翻拣拣,寻找可以“循环利用”的物品,不为卖钱,就为将其“变废为宝”之后,送给身边的人。她把“”回来的破篮球、足球补好送给孩子们;把“”回来的旧书包翻新送给邻居、朋友;还利用废物制成大家共用的清扫工具……

    “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但不该忘记过去的穷日子。俗话说,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我们解决温饱还没多少年呢,可不能奢侈浪费。”孙淑荣说。

     石家庄 市精英外语小学三年级的郝聪聪,前不久刚刚当选了班上的勤俭节约小模范,她是全班“最抠门儿的人”。

    在学校,她每次都把盘子里的饭吃得一干二净,喝水时杯中也从不剩水。她的笔短了,只要能握住都继续用。有些同学铅笔短了,橡皮小了就丢掉,老师捡起来问谁要,别人觉得没面子不要,她却觉得这没什么,每次都把没人要的铅笔头、旧文具收起来用。她的本子也是正面用完了反面接着用。

    “老师说,节俭中蕴藏着一切美德,能够让人变得踏实、坚强、进取。所以我会把节俭进行到底!”郝聪聪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像老师说的那样,用行动将勤俭节约的品行融进灵魂,成为中华美德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