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秸秆回收利用疏堵并施:农民关心哪些事?

18.11.2014  13:23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段丽茜、赵红梅)APEC会议期间,河北省46个督查组在各地进行明察暗访,还利用卫星定位、航空器巡航监测等先进的科技手段,严防秸秆焚烧现象发生。就是在这样“史上最严”的监管之下,零星、局部的焚烧仍然存在。

  焚烧秸秆为何仍未彻底杜绝?秸秆综合利用中农民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记者到赵县、南宫等农业生产大县(市)进行探访。

  秸秆饲料化“”得慢,期盼建立有效的收集储运利用体系

  11月9日,赵县何庄村边的小麦在和煦的阳光下,泛着绿油油的光。

  “将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不用运走,省时省力还培肥了地力。和不进行还田比,小麦、玉米每亩都可增产120斤左右,扣除每亩30-60元不等的还田费,还能增收。秸秆还田已经成了习惯,好几年没烧了。”村民冯会彦说。

  据省农机局副局长郭恒介绍,1999年河北省就在全国率先推广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免耕覆盖播种技术,并通过政府补贴机械收获机的方式,鼓励农机大户购买机收作业机械,今年,河北省小麦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占总收获面积的90%以上,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占总收获面积的55%左右。

  然而,与秸秆还田大面积推广应用比,秸秆饲料化的推行则“”得并不十分顺利。

  见到赵县封家铺村村民陈明奇时,他正在和河北澳鑫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立强签5年的秸秆青贮购销合同。

  “我种了100亩青贮玉米,澳鑫牧业有限公司负责提供种子、肥料,收获季节还包收整株的青玉米秸,我只管种,每亩可收入1300元左右。”陈明奇说,和公司签合同种植青贮玉米很省事。

  “青贮玉米的蛋白、干物质含量都很高,是理想的饲草原料。公司每年需要1.3万吨青贮玉米。”刘立强告诉记者,尽管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是牛羊的“营养餐”,但是,由于农作物秸秆分布分散、体积蓬松、季节性强,加上河北省秸秆收贮主要依靠小型农机,时间长、效率低、不适合集约化规模作业,秸秆收集储运成本较高,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缺乏配套的收集、运输机械设施,很难对秸秆进行有效收集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