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7.10.2016  22:44
河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河北省林业厅 2016年7月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期,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环境改善示范区的攻坚期。加快推进河北林业现代化建设,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必然要求。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总体要求和部署,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建设成就 “十二五”时期,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按照“增林扩绿,林果并重,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构建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率先突破为目标,以“四个十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绿色河北攻坚工程,不断强化资源保护,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全省有林地达到87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森林蓄积达到1.44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475亿元。“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十三五”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国土绿化加快推进。 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绿色河北攻坚工程的意见》,将森林覆盖率净增量列入设区市党政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层层落实绿化责任,全力推进绿色攻坚。五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400万亩,为规划任务的114.3%;完成中幼龄林抚育2696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56.8万亩,均超额完成规划任务。按照“突出重点、规模治理”的建设思路,实施完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等国家重点造林工程1116万亩,加快构筑以“两屏四带两网”(燕山、太行山生态屏障;沿边、沿坝防风固沙林带,环京津生态林带,沿海花海绿廊防护林带;坝上农牧防护林网、平原农田防护林网)为骨干框架的生态屏障。加强区域合作,主动与京津对接,认真落实“京冀6+1”、“津冀4+1”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林业项目,制定了京冀、津冀合作林业建设责任分工方案,协同推进完成京津保生态过渡带、环首都成片造林、京冀水源林、坝上退化林分改造等重点区域工程造林360万亩。统筹城乡绿化,完成绿美廊道绿化21800公里,省级重点美丽乡村绿化9262个,积极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张家口市、石家庄市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同时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青龙等14个县(市)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称号。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5.4亿株。全省造林绿化进入规模推进、速度和质量明显提升的新时期,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全省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5个和19个百分点。全省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与上期监测数据相比,分别减少173.5万亩和32.8万亩。       2、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河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省的意见》、《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引导和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翻番。加快苹果、梨、核桃、红枣、板栗、葡萄、观光采摘等七大果品基地建设,新增高标准基地647万亩,全省果树面积达2755万亩,果品产量达1563万吨,位居全国前列。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达到45个,列居全国第1位。主要果品抽检合格率达96%,果品质检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果品质量不断提升。全省速生丰产林基地达800万亩,人造板产量达到1641万立方米,人造板二次深加工率提高到17%,单板类比重降低到26%。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1家,省林果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分别达到124家、126家,林产企业不断壮大。开展了林下经济示范县、示范基地建设,以林下种植养殖和林地景观利用为主的林下经济总规模达1200万亩,林地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新增花卉种植面积25.8万亩,总面积达65.8万亩。新增森林公园21处,总数达到101处,经营面积达到768.7万亩,年均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 3、资源管理全面加强。 省、县两级政府分别批准实施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省政府颁布了《河北省湿地保护规定》和《河北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确定了全省林地保有量11085万亩,湿地保有量1413万亩,湿地率5.02%,为划定我省生态红线奠定基础。出台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行政许可制度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严控源头消耗。实施了北戴河、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新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41处,总数达到50处,总面积达112.1万亩,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1处,总面积304.2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41.02%。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新建省级8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34处,总面积920.5万亩,  占国土面积的3.3%,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得到保护。突出抓好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和主要危险性病虫害防治。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森林防火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意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通知》,全省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5‰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18‰以下,均远低于国家控制目标。新增国家重点公益林307.1万亩,全省重点生态公益林达到2635.5万亩。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项目,全省1317万亩天然商品林全部禁止采伐,并得到补偿。 4、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实施退化山地造林、固沙与减灾等科研项目180余项,取得成果153项;修订无公害产品、营造林技术等规程、标准39项;新建省级以上科技示范区7个,市(县)示范点300多个;推广林果新技术71项、新品种50多个;选育优良品种(系)82个,引进优良品种(系)519个;新建基地良种使用率达90%以上,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完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建设林木良种基地25处,审(认)定林木良种153个;全省规模以上苗圃经营规模达118万亩,年生产合格苗木40亿株,林木种苗供应能力以及执法、监督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完成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12897户,修建国有林场生活道路250公里,解决了4万国有林场职工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型营林区建设逐步推进,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林业建设累计完成财政投资496.6亿元,积极探索政策机制,培育新型营造林主体,吸引带动各类社会资金250亿元,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林业建设新格局,林业项目资金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5、林业改革扎实推进。 “十二五”期间,完成集体林地登记发证2817万亩,全省发证总面积达8244万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同时,积极开展配套制度改革,累计流转林地541万亩,落实林权抵押贷款10.9亿元;启动了森林保险,参保面积3229万亩;引导建立林业合作组织2512个,带动农民68.8万户。完成丰宁县国营林场总场和隆化县国有林场管理局下属21个林场的全国第一批试点改革任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试点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精简审批事项16项,取消了所有非行政许可事项,推行“零障碍”服务全程协办机制,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两岗终审、三岗终结”,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6.林业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制定了《河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3部政府规章,修订了《河北省实施<森林法>办法》、《河北省封山育林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对涉及林业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进行了全面清理,林业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开展了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森林资源监督检查和“天网”“燕赵绿剑”“金钺”“金剑”“金网”“金盾”等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配合省人大对《森林法》和《河北省实施<森林法>办法》执法情况开展了全面检查。严格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梳理规范行政权力,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水平,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广泛开展林业法制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提高。          (二)林业发展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关注,林业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林业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存在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1.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纳入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赋予了林业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加强森林生态安全建设等等。这既对林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又为林业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明确河北省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定了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战略定位,将推进水源林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森林保护联防联控、产业脱贫、科技创新等生态领域的合作列入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生态率先突破的框架协议,把加快林业建设作为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省委书记赵克志强调,要始终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保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抓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要把太行山绿化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确保三年见到显著成效;要把植树造林与筹办冬奥作为全省一号工程,广泛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努力构建首都生态屏障,为展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形象增绿添彩。林业工作正逐步融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当前,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逐步提高,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广大人民群众由过去的“求生存”变成了现在的“求生态”,由过去的“盼温饱”变成了现在的“盼环保”,由过去的“要硬化”变成了现在的“要绿化”,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森林是巨大的、绿色的、可再生的资源库和能源库,发展林业既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所在,也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林业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和社会投资的重点。 2.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十三五”河北林业建设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面临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 一是 生态承载能力相对较弱。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全省人均有林地面积和人均林木蓄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8;人均湿地面积0.19亩,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别是京津保生态过渡带等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二是 生态治理任务艰巨。剩余的宜林荒山荒地多分布在贫瘠、高寒、干旱和盐碱地带,造林难度大,治理成果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不稳定性。 三是 林业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全省直接造林平均成本1500元/亩,国家补助不足1/3,地方财政筹资能力差,支持生态公益性事业的有效措施制度亟待落地。 四是 林果产业竞争力较弱。产业结构不优,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经营水平不高、龙头带动不强、经济效益较低等突出问题。 五是 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完善。缺少全方位、高起点、深层次的合作,跨区域制度性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建立。 六是 林业改革需进一步深化。林木采伐、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启动,面临任务非常繁重。生态资源保护、科技支撑以及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等保障能力还有待增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战略定位,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以绿色强省、林果富民为目标,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全力搞好国土绿化,壮大林业产业,加强资源保护,深化林业改革,着力打造完备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完整的生态文化体系和有力的林业支撑保护体系,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基本方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林业建设资金,加快现代林业发展。 ——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将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国土绿化与林果惠民相结合,加强生态脱贫攻坚,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坚持保护优先,严格保护森林、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加强森林科学经营,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在生态建设中突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产业发展上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依法治林、改革促林、科教兴林,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林业发展动力,提高林业建设水平和林果产业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拓展京津冀林业合作的深度、广度,促进跨区域生态效益补偿,扩大区域生态环境容量。       (三)主要目标及任务 到2020年,有林地面积达到98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森林蓄积量达到1.71亿立方米。森林质量显著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大幅提升;湿地功能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增强;林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生态文化体系初步构成,生态文明观念广泛传播。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基础框架。 ——完成造林绿化21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00万亩,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700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5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50万亩,稀疏林补植补造100万亩。 ——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果品产量达到2200万吨,人造板产量稳定在1800万立方米,速生丰产林总规模达到1200万亩。 ——重点生态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保护面积不低于4000万亩,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37处,总面积达到970.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4%。湿地保有量1413万亩,湿地率5.02%,湿地公园总数达到6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面积达到424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42%。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15处,经营面积达到780万亩。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
专栏1:       “十三五”林业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名称 2015年现状 2020年目标值 属性
林地保有量(万亩) 11085 11085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31 35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1.44 1.71 约束性
湿地保有量(万亩) 1413 1413 约束性
防沙治沙任务(万亩)   1305 约束性
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 1475 2000 预期性
果品产量(万吨) 1467 2200 预期性
人造板产量(万立方米) 1641 1800 预期性
        三、总体布局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根据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主导需求和产业优势,综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林业建设实际等因素,将全省林业建设划分为五大生态功能区,即京津保城市生态空间核心保障功能区、坝上高原防风固沙生态修复功能区、燕山-太行山水源涵养与综合治理功能区、冀东沿海生态防护功能区、冀中南平原生态修复与高效林业功能区,构建“一带四区”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备、产业优化的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安全格局。
专栏2:“十三五”林业建设功能布局
功能分区 空间布局 主体功能
1.京津保城市生态空间核心保障功能区 保定市的全部17个平原县(市、区)、廊坊市的全部11个县(市、区)和沧州的任丘市。共计3市29个县(市、区)。 城市间生态过渡带。
2.坝上高原防风固沙生态修复功能区 张家口市的张北、沽源、康保、尚义4县及2个管理区,承德的围场、丰宁坝上部分。共计8个县(区、场)。 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休闲旅游。
3.燕山-太行山水源涵养与综合治理功能区 张家口、承德坝下,保定、石家庄、邯郸、邢台4市太行山区县(市、区)、秦皇岛和唐山县(市、区)(扣除沿海县市)。共计8市73个县(市、区、场)。 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特色果品供给。
4.冀东沿海生态防护功能区 沧州市黄骅、海兴、中捷、南大港,秦皇岛的昌黎、抚宁、山海关、北戴河、海港区以及唐山的丰南、乐亭、滦南、曹妃甸、芦台、汉沽。共计3市15个县(市、区)。 防御风暴潮灾害、沿海生态休闲。
5.冀中南平原生态修复与高效林业功能区 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73个平原县(市、区、场)。 拓展都市生态空间,保育农田、地下水资源保护、绿色林产品供给。
      (一)京津保城市生态空间核心保障功能区 1、基本情况。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京津南部,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核心区域。属于平原都市生态环境保障重要功能区,承担着京津大都市生态疏解和城市生态空间保障、绿色林果产品供给等主导生态功能。区域光热充足,要素资源集聚、创新能力强、经济发达,是热杂果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主要分布区。 2、主要问题。 生态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环境容量小,生态功能脆弱,生态承载力低;水资源紧张,湿地锐减,水、土污染较重;森林资源匮乏,呈碎片化分布,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率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凸显。 3、治理重点。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交通干线、河流水系绿美廊道和环京津生态带为骨架,以城镇村屯绿化、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名优果园为组团,大网格宽林带布局,扩大退耕还林还湿范围,成片建设森林和恢复连片湿地,扩大生态空间,缩小与京津的生态梯度差。突出抓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推进东淀、文安洼、永定河泛区等洼淀湿地恢复,加强名优果品基地、环京津观光采摘花果基地建设,构建和谐宜居大都市群生态格局,为都市发展提供生态空间保障和绿色产品供给。       (二)坝上高原防风固沙生态修复功能区 1、基本情况。 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河北北部坝上地区农牧交错地带,是京津冀沙尘暴物源区、多发区和南下通道,属于防风固沙极重要区,承担着防风固沙、保育土壤、涵养水源、森林以及草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休闲旅游等主导生态功能。该区贫困人口最集中,经济相对落后。 2、主要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草场覆盖度低、植被退化;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风沙危害严重,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集中,湿地和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中西部防风固沙林大面积衰退,生态服务功能几近丧失。 3.治理重点。 以防风固沙、保育土壤为核心,调整林牧、林农结构,严重沙化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加强风沙源治理。西部以恢复和建设疏林灌草为主,围栏封育,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东部以营造林为主,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防风固沙林,不断提升森林质量。突出抓好沿边、沿坝防护林带和农牧防护林网建设,加快坝上退化林分更新改造,加强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积极发展森林草原生态旅游,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结构稳定、布局合理的防风固沙生态屏障。       (三)燕山-太行山水源涵养与综合治理功能区 1、基本情况。 位于冀北冀西燕山-太行山山地,是京津冀都市重要水源地涵养区,是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核心区域和主战场。区域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是河北省大枣、苹果、板栗、核桃、仁用杏、葡萄等多种林果优势产区。主导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人居生态保障、绿色产品供给等。该区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经济欠发达。 2、主要问题。 区域土层较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极度敏感,暴雨集中,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水源涵养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水库淤积。森林植被分布不均,林分质量较差,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湿地减少,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较低,威胁都市用水安全。 3、治理重点。 加快推进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湿)、森林抚育、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加强大型生态林场示范带动,加快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阻沙林建设步伐,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增加森林植被。突出抓好太行山绿化攻坚、冬奥会赛区绿化、环京津生态林带建设,加快破损矿山植被修复,提升景区、库区、廊道、城镇村屯等生态环境重要地带绿化美化水平。加强森林、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发展沟域经济,加强木本粮油、名优果品、休闲观光基地和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探索推进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构建水源涵养效能高、综合开发效益好,生态防护与绿色惠民相统一,护卫京津及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       (四)冀东沿海生态防护功能区 1、基本情况。 位于渤海之滨,是京津冀协同圈的东部沿海生态屏障,冬枣、樱桃等多种特色鲜果主产区。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北戴河是中央暑期办公所在地,有“夏都”之称。主导生态功能是土壤保育、水源涵养、湿地保护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时令鲜果供应、维护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等。 2、主要问题。 土地盐渍化极度敏感,土壤瘠薄,淡水资源不足;沿海防护林体系不完整,结构单一,林分质量差,减灾御灾能力薄弱;适生树种少,造林成活率低,防护林退化,枯梢、甚至枯死严重,防护效益低;湿地过度开发利用,鸟类的栖息环境急剧萎缩,湿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严重威胁。 3、治理重点。 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以海岸基干林带、沿海花海绿廊生态廊道为重点,按照海岸消浪林、近海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层层设防,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沿海岸滩涂,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增加绿量,提高质量;近海基干林带,拓宽补缺,加快合拢,优化结构;纵深防护林,结合城镇村屯、绿美廊道、农田防护林和名优林果基地建设,向内陆延伸,拓展防护林功能,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同时,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构建布局合理、生态结构稳定、减灾御灾能力强的沿海生态防护功能区。       (五)冀中南平原生态修复与高效林业功能区 1、基本情况。 地处华北平原中北部,为都市生态空间保障拓展区。区域人口密度大,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是河北省粮食主产区、沙地梨优质果品和速生丰产林基地主要分布区。主导生态功能是保育农田、净化空气、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林果产品供应,拓展京津冀都市生态空间。 2、主要问题。 生态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湿地锐减,水、土污染较重,黄河故道沙化土地分布集中;森林资源严重不足,农田林网不健全,绿化美化水平低,集约经营水平薄弱,果树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生态服务功能弱化。 3、治理重点。 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加强沙化土地治理,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增加环境容量,修复生态环境。积极实施黄河故道沙化治理项目和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抓好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加强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绿美廊道网络,保护和恢复重要洼淀湿地功能。大力发展特色优势果品基地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积极培育林下种植、养殖新兴产业,提高林地综合产出效益。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功能完备的平原高效林业功能区。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绿色河北攻坚工程 以国家重点造林工程为带动,突出重点区域,加快生态修复步伐,开展全民全社会植树造林,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加快构筑“两屏四带两网”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率先突破。完成造林绿化2100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5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50万亩,稀疏林补植补造100万亩。 1、全面推进国土绿化 坚持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按照分区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着力抓好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财政补贴造林等国家重点造林工程,加大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力度,加快宜林荒山荒地绿化步伐。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造林1100万亩。尊重群众意愿,依规、有序调整严重污染区、地下水超采区、重要湖淀周围、城镇近郊、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交通干线、河流水系等生态区位重要区域耕地用途,争取实施退耕地还林还湿370万亩,建设成片森林,恢复连片湿地,扩大生态空间。重点抓好坝上、燕山、太行山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以及京津保生态过渡带退耕还林。积极推进白洋淀、东淀、文安洼等重要洼淀(湖、湿地)和衡水湖、官厅水库、永年洼实施退耕还湿,恢复湿地功能。调整地下水超采治理区农业种植结构,高标准完成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造林,促进耕地修养生息。积极推进京津支持河北生态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度化建设,深化京津冀林业合作,实施好京冀、津冀水源保护林和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合作项目,协同推进冬奥会赛区绿化、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和绿美廊道建设,完成京津冀合作造林100万亩。 2、率先实现重点突破 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将生态敏感区、生活聚集区作为重点突破区优先实施,高标准建设、大规模推进,引领和带动整体绿化水平的提升。着力抓好“两山一带一区”绿化。太行山,全面打响太行山绿化攻坚战,打造生态支撑和林果富民产业带,确保三年取得显著成效,完成造林绿化780万亩;燕山,严格保护现有林资源,乔、灌、草结合,飞、封、造并举,管、改、育统筹,加强大型生态林场示范带动,着力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一带,京津保生态过渡带,着力建设成片森林,恢复连片湿地,构建起与京津绿屏相连、绿廊相通的一体化生态格局,在积极争取调整种植结构的基础上,争取“十三五”期间完成造林绿化375万亩;一区,张家口冬奥会赛区,贯彻“绿色办奥”理念,以核心赛区、迎宾廊道、赛场连接绿廊为重点,加快赛区及周边绿化,完成造林绿化87万亩。同时,扎实推进绿美廊道绿化、城镇周边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绿化美化水平。 3、着力提高森林质量 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经营主体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生产管理体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造管并举、量质并重的原则,强化森林科学经营,调整优化林分树种、林龄、径级、密度等林相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林地产出效率,加快培育多目标、多功能的健康森林。天然林以天然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森林演替,调整和优化林分结构,培育天然复层异龄林。推进人工公益林近自然经营,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等为建群树种的混交复层林。开展人工商品林集约经营,改造低效退化林分,促进人工商品林集约化、规模化建设。以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和稀疏林补植补造为重点,突出抓好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试点和燕山、太行山过疏过密森林抚育,适度开展灌木林经营。完成中幼林抚育15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50万亩,稀疏林补植补造100万亩。
专栏3:绿色河北攻坚工程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1、国家重点造林工程 ①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工程:张家口、承德2市30个县(区局场)以沿坝、沿边防护林带为重点,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建设,规划造林绿化300万亩,其中“三个塞罕坝”林场50万亩; ②太行山绿化工程: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4个市的24个县(市、区),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护林和生态经济林为重点规划造林绿化150万亩; ③三北防护林工程: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石家庄、衡水、沧州7市63个县(市、区);以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农田防护林网为主,规划造林绿化200万亩; ④沿海防护林:唐山、秦皇岛、沧州3个市的23个县(市、区),以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为主的沿海基干林和纵深防护林为主体,规划造林绿化100万亩; ⑤中央财政补贴造林项目:有关县(区、市)完成造林绿化130万亩。
2、退耕还林(湿) 尊重群众意愿,依规、有序调整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严重污染区、地下水超采区、重要湖淀周围、城镇近郊、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交通干线、河流水系等生态区位重要区域耕地用途,争取退耕地还林还湿370万亩,建设成片森林,恢复连片湿地,扩大生态空间。其中重点:①抓好坝上、燕山、太行山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以及京津保生态过渡带退耕还林任务;②推进白洋淀、东淀、文安洼等重要洼淀(湖、湿地)和衡水湖、官厅水库、永年洼实施退耕还湿;③调整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廊坊、邢台、邯郸7市地下水超采治理区农业种植结构,促进耕地修养生息,抓好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造林。
3、森林抚育经营 以林业资源重点县为主,完成中幼林抚育15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50万亩,稀疏林补植补造100万亩。其中:通过采伐更新、择伐补造和抚育改造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试点剩余任务45.68万亩。
4、京津冀合作项目     ①京冀水源保护林合作项目:张家口、承德2市9县,继续推进100万亩项目建设,完成造林绿化50万亩; ②京冀合作京津保生态过渡带项目建设:廊坊市10个、保定市7个、沧州1个共计18个县(市、区),规划完成人工造林20万亩(山区水源林5万亩、京津保平原区15万亩)。重点加强京冀交界出入口、重要节点以及拒马河流域成片森林建设。在保定、廊坊的通道周边绿美廊道以及东淀、文安洼湖淀周边绿化。 ③津冀水源林建设合作项目:涉及承德11个、唐山5个共16县(区),争取项目启动,规划完成生态水源保护林合作项目建设50万亩。
其中:重点区域绿化
1、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 保定市平原县和山区县平原乡,廊坊市全部,沧州市北部部分县,共计3市所辖47个县(市、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成片建设森林,恢复湿地功能,形成大规模生态过渡带。规划完成造林绿化375万亩,退耕还湖(湿)46.3万亩。
2、太行山绿化攻坚 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5个市的32个县(市、区)规划完成造林绿化780万亩。
3、张家口崇礼冬奥会绿化 完成赛事核心区周边、迎宾廊道两侧、京张赛场连接线两侧冬奥运会高标准绿化87万亩。①崇礼奥运绿化工程造林绿化45万亩,主要为崇礼区的景区、主要通道、冬奥村、赛区周边。②迎宾廊道绿化工程11万亩,主要为张家口境内的京藏、张承、张石、张涿和京新等高速两侧的第一可视面。③京张赛场连接线绿化工程31万亩。主要为拟建途径赤城、崇礼的京北一级公路和延崇路两侧的第一可视面;拟建途径怀来县、宣化区京张高铁及新增下花区到崇礼区高铁支线第一可视面。
        (二)全面强化生态资源保护 1、实施天然林全面保护。 实行政府负责制,建立组织机构,健全管护体系,落实保护制度,规范项目管理,推进天然林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天然林资源实行总量管控,加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管护区域全覆盖。加强天然商品有林地、特灌林、灌木林、未成林、疏林地的保护与科学经营,停止商业性采伐,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扩大天然公益林保护规模,将全省天然林地全部纳入国家和地方保护范围。稳定和维护天然林保有量不低于4722万亩,全面提升天然林生态服务价值。 2、严格林地资源保护。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意识,调整和贯彻落实《河北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推进全省林地“一张图”建设、维护、应用和更新。按不同区域、类型、等级,严格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严禁随意改变林地用途,强化生态资源承载力刚性约束。认真执行征占林地补偿。完善资源监测系统,探讨建立年度动态监测成果发布制度。逐步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采伐管理新机制。严格森林资源监督和林政稽查执法。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达到11085万亩。 3、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构建以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为主体,其他保护地和自然保护小区为补充的自然保护体系,保护和修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生态廊道,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继续抓好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抢救性恢复,优先实施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完善国家级保护区基础设施、保护、科研和宣教工程,推动和完善地方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保护区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研究出台地方法规、条例、管理办法,规范保护区管理和经营利用。逐步建立野生动物伤害、破坏补偿机制,加强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繁育、利用监管。规划新建自然保护区3处,新增面积50万亩,晋升国家级2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37处,总面积达到970.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4%。 4、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 全面实施《河北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划定湿地保护红线,确保湿地资源保有量。逐步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和生态补水长效机制,遏制自然湿地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继续抓好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不断加大湿地保护补助力度,强化重要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湿地公园建设,抓好候鸟迁徙通道栖息地保护。推进建立京津冀湿地保护协调机制,协同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东淀、文安洼等重要洼淀退耕还湿,扩大湿地生态空间。到2020年,湿地保有量不低于1413万亩,新建湿地公园12处,晋升国家湿地公园7处,新增保护面积17万亩,全省湿地公园达到62处,湿地保护区和公园面积达到424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42%。 5、推进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野三坡、海陀山、雾灵山等区域,筹划建设跨区域国家公园,完善护卫首都的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由国家和京津冀有关部门组成的推进协调组织,抓好规划方案编制,加强管理机制、体制研究。
专栏4:森林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1、天然林保护工程 加强天然商品林地保护与科学经营,停止商业性采伐。积极争取天然公益林纳入国家和地方保护范围。天然林保有量不低于4722万亩,619.7万亩国有天然林全部纳入保护范围。
2、林地资源保护 划定林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达到11085万亩。
3、森林、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保护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研究出台保护区地方法规、条例、管理办法。规划新建自然保护区3处50万亩,晋升国家级2处,总数达到37处,总面积达到970.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4%。
4、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 新建湿地公园12处,晋升国家级7处,新增保护面积17万亩,全省湿地公园达到62处,湿地保护区和公园面积达到424万亩,湿地规模不低于1413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2%。
5、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在野三坡、海陀山、雾灵山3个区域,推进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建立协调组织,完成规划编制,出台建设方案。
      (三)做大做强林果富民产业 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密切结合脱贫攻坚,加强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突出抓好果品、林板、林木种苗花卉、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七大林果富民产业,加速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林果产业体系。 1、建设特色基地。 加强优势果品基地建设,推进示范园区建设,推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拓展林果产业生态景观和休闲观光功能。加快建设一批高产、稳产、规模化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一批集“生产、生态、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林果观光基地。到2020年,果品面积达到3500万亩,产量2200万吨,良种使用率98%以上,主要果品优质果率85%以上,规模化标准化基地80%以上,新增观光采摘基地500个,总数达到1500个。通过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和定向抚育及补植补造等集约经营方式,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增强木材供给能力,完成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400万亩。积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副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建立以短养长、综合高效的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林下经济规模达到200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养殖600万亩。抓好花卉苗木种质资源保护,加强良种繁育和基地建设,拓展花卉文化功能,创新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提升花卉苗木产业整体水平,花卉面积达到80万亩。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打造30个集度假、游憩、疗养、保健、养老、娱乐于一体的优质森林康养基地。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生态景观水平,打造森林旅游精品,新增森林公园14处,新增经营面积11.3万亩,森林公园达到115处,经营面积达到780万亩,年均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500万人次。积极发展技术成熟的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和利用。 2、壮大经营主体。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果经营主体,提升产品贮藏、加工、物流、营销等综合实力。通过“连锁经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优化产业集聚,加快组建跨区域经营、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林果龙头或产业联盟,增强龙头带动能力。到2020年,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以上,国家级龙头达到20家,国家级合作示范社达到100家。果品贮藏率达到45%,加工率达到35%。人造板二次深加工率不断提高,单板类比重下降,均质及特种规格板生产规模提升,全省人造板生产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以上。 3、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与京津冀市场集群建设相衔接,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地交易市场、功能齐全的大中城市专业批发市场和协调联动的主销区连锁专营店,提升营销能力,扩大销售份额。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整合要素资源,完善产品平台,引导产销衔接,规避市场风险,打造林果产业新增长极。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培训,充分发挥其信息交流、物资配送、技术服务、产品购销等方面的优势。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以产地市场为源头,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互联网+”为新型渠道,有形和无形结合、线上和线下融合、产地和销地匹配的市场体系。 4、打造知名品牌。 强化品牌意识,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的开发和认证,支持鼓励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推进区域特色果品统一品牌、标识,增强市场公信度,提升综合竞争力。规范企业生产流程,强化产品质量保障,维护品牌市场信誉。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广泛宣传和大力推介河北鸭梨、富岗苹果、绿岭核桃、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京东板栗、桑洋河谷葡萄等河北知名品牌,鼓励品牌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展示活动,提高市场影响力。到2020年,培育中国驰名商标5个、河北省著名商标20个、名牌产品80个、地理标志产品10个。  
专栏5:林果富民产业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1、七大优势果品基地建设 ①太行山、燕山浅山丘陵区25个县(市)苹果优势产区,新建基地100万亩,总面积达450万亩;②冀中平原沙地14个县(市)优质梨产区优化结构,规模稳定在320万亩;③太行山、燕山20个县(市)岗坡次地新建优质核桃基地200万亩,总面积达到400万亩;④太行山和黑龙港11个县(市)优质大枣和金丝小枣、冬枣优势产区结构优化,高标准基地建设,规模稳定在500万亩;⑤燕山7个县(市)京东板栗优势产区品种更新、丰产技术推广,规模稳定在350万亩;⑥桑洋河谷和冀东滨海优质葡萄产区,新建基地50万亩,总面积达到150万亩;⑦环京津、环省会、环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周边,新建果品观光采摘园500个,总数达到1500个。
2、木本油料基地建设 燕山和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坝上地区,新建以核桃、仁用杏、文冠果、榛子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核桃与优势果品有交叉)800万亩,总面积达到1200万亩。
3、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统筹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创新林业融资模式,科学利用好政策性金融渠道,完善财政扶持激励机制,通过集约经营手段,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编制试点方案,完成基地建设400万亩。
4、花卉产业发展 新增花卉面积14万亩,总面积达到80万亩,改造花卉市场10家,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2个。
5、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建设 新增森林公园14处,新增面积11.3万亩,森林公园达到115处,总面积达到780万亩。建设观赏、采食果品类型风景林以及林相改造,景观保护;加强环境监测站点和旅游干道、游步道、供水设施、供电通讯、公园大门、“三废”处理及清洁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切实加强基础保障体系建设 1、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建立森林防火专职指挥员制度,稳定投入机制。加强扑火队伍和航空护林站建设,开展防火技能和实战培训。加强应急通信、指挥信息化建设,强化跨区域森林火灾联防联控,健全预防体系、扑救体系和保障体系,推动森林火灾防控现代化、扑救专业化、信息传递自动化,全面提升预警监测、火灾控制和扑救能力。森林火灾24小时扑灭率98%以上,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完善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营林措施和无公害防治,加强跨区域联防联治,实现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持续稳定控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85%以上,测报准确率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 3、森林公安和执法队伍建设。 强化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派出所的办公条件和办案设备,提高警务保障能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加强信息化和刑侦技术建设,实现网上办案、网上办公,做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信息共享”。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健全林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到2020年,完成各级森林公安机关业务用房建设143处,森林公安机关和民警装备达到国标要求。
专栏6:森林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1、河北省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和防火信息指挥系统 全省12个重点火险治理区的72个县级单位(含5个省直属单位)重点火险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预警监测、防火宣教、扑火队伍能力、信息指挥与通信、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防火物资储备库以及航空护林站建设。
2、河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 全省林业重点市、重点县,有害生物防控监测预报、检疫御灾、防治减灾、服务保障四大体系体系建设和有害生物防治。
3、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 全省各级森林公安机关业务用房143处90781平方米,以及装备能力、信息化、视频会议系统、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系统建设。
4、完善林木种苗基础设施。 完善林木良种繁育、生产供应保障、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推进建立林木种子贮备基金制度,完善种苗信息网络,实现林木种苗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到2020年,种苗生产规模稳定在120万亩,林木种苗受检率达到100%,出圃合格率95%以上,主要树种良种使用率70%以上,特色林果基地良种使用率100%。
专栏7: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1、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建设重点采种基地3处,重点工程造林全部基地供种;健全林木良种基地36处1937公顷,全省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提高到80%以上。
2、省级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建省级林木种质资源综合保存库5个,单树种优良资源(专项)保存库20个,林木种子贮备能力占常年量20%以上。
3、保障性调控苗圃建设 建设保障性调控苗圃50个,育苗总面积750公顷,提高良种壮苗的生产供应能力。
4、林木品种审定 审定林木良种80个以上。
5、林木种苗能力建设 完善各级林木种苗能力建设64处。
5、提升林业科技支撑水平。 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资源保护,突出抓好困难立地造林、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土地高效利用、森林多目标管理等技术攻关,加强高抗树种育种、品种引进与选育,实现技术创新与林业生产的高效对接。强化基层林业站建设,搞好科技创新示范,建立林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健全林业推广体系。抓好林业标准制定、修订与实施,完善森林经营数表,推进林果标准化生产。实施人才强林战略,加强林业科研机构建设,重点推进创新型人才、重点领域人才、基层技能人才建设,培养高层次的科技创新队伍和团队,为林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到2020年,全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
专栏8:林业科技创新重点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1、林业关键领域科技攻关 开展林果花良种选育、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储备林培育、森林多目标经营与保护、林业灾害防控、优质果品生产与加工、野生动植物保育、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集成,引进和选育新品种100个以上,取得科技成果50项,获得专利15项。
2、林业科技成果推广 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广优良品种、造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等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组织实施省级及以上重大科技推广项目100项,选派400名林业科技特派员,完成技术培训50万人次。
3、林业标准化建设 制(修)订林业标准20项,建立国家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林业标准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910万亩。
4、基层林业站建设 完成高标准中心站建设项目30个、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75个。
6、健全林业综合监测与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森林、荒漠化、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加快生态定位研究站建设,开展生态功能、综合效益等方面监测研究。加强三级森林资源监测队伍建设,提升森林资源监测能力,确保森林资源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健全科学核算体系,建立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加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和制度建设,推进生态效益价值化进程,为推行领导干部生态政绩考核、离任审计和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奠定基础。抓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审定核查等基础支撑和技术标准规范建设,推进林业碳汇交易。
专栏9:林业综合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1、河北省生态定位研究站建设 根据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生态功能区布局,加快不同类型生态定位站建设,规划建设国家生态监测站4处,省级生态监测站8处。
2、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 健全机构,配置人员,健全科学核算体系,结合生态站监测、重大工程监测以及森林资源监测三大监测结果,开展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建立评估制度,出台评估成果。
3、林业碳汇交易 研究出台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审定核查等基础支撑和技术标准规范,初步建立全省碳汇交易平台。
7、强化林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完善三级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和保障能力。切实做好果品、林板产品质量监测和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建立果品质量追溯系统,做好林果质量监督执法。加强市县质量监督机构建设、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积极推进京津冀市场准入、检测结果互认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实现果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促进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专栏10:林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1、省级林果质检综合实验室监测能力建设 按照国家检测中心的标准,建设省级综合实验室5000平方米。利用现有仪器设备,重点健全配置果品检测、林产品检测和林木种苗品种鉴定设备,提升省级综合实验室不同类型产品检验检测条件。
2、基层林果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项目 11个市质检验分中心实验室建设1320平方米,38个县级站实验室建设2280平方米以及仪器设备购置和更新。
3、果品追溯平台建设 实现果品产地环境实时监测、生产过程定期跟踪、质量安全专业检测、产品信息公开查询。
8、大力推进智慧林业建设。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以数字化、感知化、协同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互联网+”智慧林业体系建设。狠抓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深度整理挖掘林业大数据,实现林业发展决策支撑平台化,形成行业管理和综合服务互联互通、协同高效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专栏11:智慧林业建设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1、河北省林业资源监管数据体系建设   深度整合海量林业核心数据,拓展业务数据与空间数据应用,逐步建成全省林业“一张图”的林业资源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对森林、湿地、荒漠、生物多样性等林业资源实施动态监管。
2、省级林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升级完善省级林业办公一体化平台,通过网络互联实现林业行政管理、林业政务服务各环节之间的业务协同,综合服务最优化。
3、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数据资源管理项目 建立数据标准化体系,规划整合全省林业大数据资源,实现三地林业基础信息资源共享。
      (五)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1、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认真总结推广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合理界定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定位。按照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合理界定国有林场性质和经费形式,精准核定机构编制,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妥善职工安置,化解金融债务,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要纳入社会保险范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建立森林管护购买服务、资源监管分级实施的林场管理新体制,提升国有森林质量。加强国有林场、基层营林区生产生活用房、生产和防火道路、通电通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完成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到2020年,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国有林场森林面积增加100万亩以上,森林蓄积增长600万立方米以上,国有林场生产生活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活化经营主体。探索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赋予经营权流转、抵押、担保、贷款、林木采伐等权能。完善林权流转平台,引导和规范林权有序流转,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森林保险范围,提高经营者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建立健全林权管理、林权交易、森林资产评估、林业融资担保、简易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指导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县级林地纠纷仲裁机制,增强林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 3、创新林业体制机制。 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增强林业建设的活力。培育壮大林果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政府与林业经营主体间桥梁和纽带作用,鼓励引导有实力、有资质的经营主体承担造林绿化工程、参与森林资源管护等林业建设。探索创新林业投融资平台,组建林业生态建设投资公司,加强金融支撑。对生态修复领域中适宜采用PPP模式运作的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逐步实现林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经营,确保造林成效,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4、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积极推进京津支持河北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度化建设,建立跨区域林业生态补偿机制。以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为划分标准,完善森林分类经营体制,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到“十三五”末,力争重点生态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保护面积不低于4000万亩。

专栏12:生态补偿制度建设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扩大补偿规模,提高补偿标准;争取中央对张家口、承德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和政策支持,建立长效补偿机制;积极推进京津支持河北生态建设政策、措施制度化建设。力争重点生态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保护面积不低于4000万亩。

      (六)大力发展生态公共服务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构建内容丰富、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满足不同群体需要的生态公共服务网络。 1.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全面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创新城市绿化模式,构建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环境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打造绿色、宜居、优美的森林城市。力争3-5个设区市通过国家验收。 2.建设美丽乡村。 以村周围、隙地、街道、庭院和渠堤坑塘堤坝绿化为重点,引导农民积极营造绿色景观街道、生态经济型庭院、休闲公园绿地、环村林带,对村域内及周围闲散用地全部采取近自然绿化,形成沿河风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美丽乡村绿化格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0000个村庄绿化140万亩。 3.实施生态扶贫。 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有机结合,探索形成林果产业增收、生态效益补偿、生态保护转移支付、生态资源管护受益等脱贫致富新路子,贫困地区林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带动7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4.繁荣生态文化。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建设。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和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挖掘古树名木生态文化价值,丰富生态文化产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营造人人关注生态、爱护生态、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专栏13:生态文化建设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1、河北省古树名木保护 建立全省古树名木动态监管体系,完成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挂牌,完成9万株一、二级古树名木保护抢救性恢复。
2、村屯绿化工程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环村林、隙地、街道、庭院和池塘渠堤绿化为重点,完成20000个村庄绿化140万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建设的新形势,结合实际,把改善生态环境与城镇和农村新民居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林果产业发展和精准脱贫、增加林农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将林业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推进。继续将森林覆盖率约束性指标列入省委、省政府对设区市和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体系,落实任期责任。加强生态资源监测评估,推行生态政绩考核机制,严格生态资源责任追究,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以考促造、以考促好、以考促保的目标。各级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服务作用,搞好全省林业建设组织动员、规划指导、监督检查以及资金、技术和物资等保障服务。 (二)加大投入,广筹资金 一是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根据国家投资政策,争取对生态涵养功能区生态补偿和政策资金支持,不断扩大建设规模,逐步提高建设标准。谋划推进国家对冬奥会赛区绿化、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支持。 二是 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各级政府根据财力状况,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林业生态建设、林果产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同时,统筹交通、水利、农业、农开、扶贫等部门林业建设资金,突出建设重点,提高使用效益。 三是 积极争取京津对河北生态建设支持。与国家林业局、北京市、天津市签署《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建设率先突破框架协议》,共同抓好冬奥会绿化、水源保护林建设、京津保生态过渡带、环首都国家公园群、湿地保护恢复网络、国家储备林基地等重点合作项目建设,为河北林业生态建设增添新动力。 四是 吸引社会资本。以省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意见》,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林业建设。积极推进碳汇林建设,吸收和引进各类资金用于造林绿化。加强外援、贷款及林业合作项目的管理。严格林业建设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 (三)依法治林,保护成果 制定和完善林业生态建设法规规章,形成与上位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重点做好《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河北省绿化条例》的制定及《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等修订工作。制定林业系统“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林业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知法、懂法、守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做到法无授权不为,法定职责必为。建立和完善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河北为目标,深入开展植树节、湿地日、爱鸟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专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太行山新愚公精神,全面提升林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和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率先突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表1:                   
河北省“十三五”营造林面积及主要任务目标规划表
                单位:万亩、万立方米
统计单位国土面积绿化任务新增有林地面积净增百分比点森林抚育任务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蓄积净增量防沙治沙任务国有天然林保护任务湿地保护任务
1234567891011
河北省28173  2100  1150  1500  250  27001305619.7  1413 
石家庄1969.7  17093.5  4.7  190  30  1204510.5  49.5 
唐    山2040.4  12568.8  3.4  50  25  120402.2  368.6 
秦皇岛1165.7  9049.5  4.2  50  102525.7  91.7 
邯    郸1812.0  18099.0  5.5  125  20  60391.2  25.4 
邢    台1867.0  13071.3  3.8  100  20  104451.1  35.1 
保    定3138.6  325178.8  5.7  200  30  1824562.7  88.0 
张家口5524.6  600292.0  5.3  250  55  55258090.5  345.7 
承    德5924.5  300153.0  2.6  455  65  1315408425.8  86.9 
沧    州2108.2  6042.0  2.0  25  3025  275.4 
廊    坊962.1  6051.0  5.3  30  06540  22.0 
衡    水1325.3  5042.5  3.2  25  04030  21.1 
定州市192.16.0  3.1      82  3.4 
辛集市142.72.6  1.8      21  0.2 

 

 

            河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年限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地点总投资(万元)投资来源
国家
投资
地方配套及社会统筹
 

总计

 

 

 

10920031

3530433

7389598

国土绿化工程

 

 

 

6248000

2162600

4085400

1

国家重点生态造林工程

2016-2020

规划完成国家重点造林工程绿化1100万亩。①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沿坝、沿边防护林带为重点,规划造林300万亩;②太行山绿化工程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护林和生态经济林为重点,规划造林绿化150万亩;③三北防护林工程燕山山地、白洋淀上游山地、冀中平原,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农田防护林网为重点,规划造林绿化200万亩;④沿海防护林以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为主的沿海基干林和纵深防护林为主体,规划造林绿化100万亩;⑤平原绿化工程重点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⑥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完成造林绿化130万亩。⑦退耕还林工程:尊重群众意愿,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实施退耕还林。⑧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地下水压采治理项目,改变地下水超采区耕地用途,高标准完成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造林。

①京津风沙源治理:张家口、承德2市30个县(区、局、场);②太行山绿化: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4个市的24个县(市、区);③三北防护林: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石家庄、衡水、沧州7设区市及定州、辛集市63个县(市、区);④沿海防护林:唐山、秦皇岛、沧州3个市的23个县(市、区);⑤平原绿化为9个设区市及定州、辛集市平原县(市、区)。⑥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造林有关县(市、区)。⑦退耕还林工程:符合条件县(市、区)。⑧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地下水压采治理项目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廊坊、邢台、邯郸7市地下水压采治理县(市、区)。

1650000

550000

1100000

2

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工程(造林)

2016-2020

争取国家调整该区域农业生产布局,合理确定开发边界,留足生态建设空间,支持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成片建设森林375万亩,加强生态廊道、城区周边、湖淀周围、环京津生态带、农田防护林、村庄绿化、生态兼用林、生态公园建设。

包括保定市平原县、山区县平原乡,廊坊市全部,沧州市北部部分县(市、区),共3市47个县(市、区)。

1200000

840000

360000

3

太行山绿化规划

2016-2018

规划绿化总任务为780万亩。其中防护林446.4万亩(人工造55.4万亩、封山育林293万亩、飞播造林98万亩),生态经济林232万亩,廊道绿化23万亩,景区绿化20.2万亩,城镇及村庄绿化15.2万亩,矿山植被恢复43.2  万亩。

规划范围涉及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张家口5市  32个县(市、区)。

1394000

104000

1290000

4

张家口崇礼冬奥会绿化项目

2016-2020

高标准完成赛事核心区周边、迎宾廊道两侧第一可视面和京张赛场连接线两侧100米范围内冬奥运会绿化87万亩。其中①崇礼奥运绿化工程绿化45万亩,主要为崇礼区的景区、主要通道、冬奥村、各大赛区周边。②迎宾廊道绿化工程11万亩,主要为张家口市境内的京藏高速、张承高速、张石高速、张涿高速和京新高速两侧的第一可视面。③京张赛场连接线绿化工程31万亩。主要为拟建途径赤城、崇礼的京北一级公路和延崇路两侧的第一可视面;拟建途径怀来县、宣化区京张高铁及新增下花区到崇礼区高铁支线第一可视面。

张家口到崇礼沿线廊道及赛场周围。

261000

161000

100000

5

退耕还湿工程

2016-2020

完成退耕还湖(湿)51万亩,其中京津保生态带重点区域完成45万亩。

重点推进衡水湖、白洋淀、东淀、文安洼等洼淀(湖、湿地)实施退耕还湿,居民异地搬迁等,加强湿地治理,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425000

185000

240000

6

北戴河生态隔离带建设

2016-2020

重点建设河流堤岸植物生态过滤带、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景观生态隔离带及宜林荒山沙荒绿化建设生态经济林、生态休闲公园、农田防护林,开展建城区及周边绿化、村庄绿化;退养还湿与湿地恢复。完成造林绿化21.7万亩,退养还湿0.87万亩。

秦皇岛市的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开发区、海港区、山海关区全部和昌黎县、抚宁区的沿海区域。

118000

82600

35400

7

绿美廊道绿化工程

2016-2020

高标准抓好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高速公路、县级以上公路交通干线和主要河渠堤坝两侧等廊道绿化,营建点线面结合、层次多样的风景带和经济带,规划完成造林绿化15000公里。

省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和主要河流沿线。

600000

120000

480000

8

城镇周边绿化工程

2016-2020

完成造林绿化100万亩。

京津保核心区外城市建成区周围

250000

50000

200000

9

村屯绿化工程

2016-2020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环村林、隙地、街道、庭院和渠堤坑塘堤坝绿化为重点,完成20000个村庄绿化,绿化面积140万亩。

省内各地乡镇村屯。

350000

70000

280000

资源保护与经营

 

 

 

788031

527153

260878

10

河北省森林、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2016-2020

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加强保护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研究出台自然保护区地方法规、条例、管理办法。规划新建自然保护区3处50万亩,晋升国家级2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37处,总面积达到970.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4%。

坝上高原、冀北山地及冀西北间山盆地、冀西山地、河北平原

88800

71040

17760

11

河北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2016-2020

新建湿地公园12处,晋升国家级7处,新增保护面积17万亩,全省湿地公园达到62处,湿地保护区和公园面积达到424万亩,湿地保有量不低于1413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2%。

全省湿地、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区

42000

21000

21000

1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设

2016-2020

生态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保护面积不低于4000万亩。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力争达到3500万亩。

全省符合条件的设区市县(市、区)。

46495

32768

13727

13

天然林保护工程

2016-2020

力争将4722万亩天然林纳入工程建设范围,进行保护。落实好1317万亩天然商品林地保护,享受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森林资源培育经营等优惠政策。

涉及72个县(市、区)、省(市)直属林业管理局、自然保护区、林(牧)场。

33055

33055

 

14

森林抚育工程

2016-2020

完成森林抚育1500万亩。

全省森林资源重点分布县(市、区)。

450000

300000

150000

15

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

2016-2020

低质低效林改造250万亩,其中突出抓好张家口坝上退化林分改造试点工程剩余任务45.68万亩。

全省低质低效林分布区及坝上地区张北、尚义、康保、沽源4县及察北和塞北管理区

127681

69290

58391

林果产业发展

 

 

 

3189800

434500

2755300

16

七大优势果品基地建设

2016-2020

①新建苹果基地100万亩,总面积达到450万亩;②优质梨结构优化,全省稳定在320万亩;③优质核桃基地新建200万亩,全省达到400万亩;④优质大枣和金丝小枣、冬枣结构优化,面积稳定在500万亩;⑤京东板栗品种更新,总面积稳定在350万亩;⑥新建优质葡萄基地50万亩,总面积达到150万亩;⑦新建特色果品观光采摘园500个,全省总数达到1500个。

全省果品基地重点分布。①燕山和太行山浅山丘陵区25个县(市)优势苹果基地;②冀中平原沙地14个县(市)优质梨产区;③太行山、燕山20个县(市)优质核桃基地;④太行山和黑龙港11个县(市)优质大枣和金丝小枣、冬枣基地;⑤燕山7个县(市)京东板栗优势产区品;⑥桑洋河谷和冀东滨海优质葡萄产区;⑦环京津、环省会、环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周边特色果品观光采摘。

1977300

200000

1777300

17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编制全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试点方案。规划完成国家储备林基地试点建设400万亩。

全省适宜县(市、区)

1040000

200000

840000

18

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建设

2016-2020

全省11个设区市林业重点县(市、区)

新增森林公园14处,新增面积11.3万亩,森林公园达到115处,总面积达到780万亩。建设观赏、采食果品类型风景林以及林相改造,景观保护;加强环境监测站点和旅游干道、游步道、供水设施、供电通讯、公园大门、“三废”处理及清洁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

172500

34500

138000

基础设施建设

 

 

 

662100

384000

278100

19

河北省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和防火信息指挥系统建设项目

2016-2020

森林防火体系建设①预警监测:火险监测站、可燃因子采集站、视频监控、望火楼及地面巡护设备。②防火宣教:新建检查站、购置宣传车。③扑火队伍能力:购置扑火工具、防护装备、灭火机具,扑火营房、训练场建设。④信息指挥与通信:应急和常规通信设备、信息网络设备购置,三级指挥中心建设。⑤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重点林区防火道路、阻隔带。⑥三级防火物资储备库航空护林站建设。

全省12个重点火险治理区的72个县级单位(含5个省直属单位)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为重点。

155000

93000

62000

20

河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2016-2020

加强防治体系建设和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包括①监测预报体系:监测预警平台、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监测信息处理与发布系统②检疫御灾体系:检验鉴定、远程诊断与评估、检疫除害处理、执法装备、检疫追溯系统③防治减灾:应急指挥、防治示范站,地面防治设备、应急储备库、天敌繁育场、生物制剂厂。④服务保障体系。

省和重点市、重点县林业局。

162000

85200

76800

21

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

2016-2020

业务用房、装备能力、信息化、视频会议系统、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系统建设。

全省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局(所)179个建设单位。

24000

12000

12000

22

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16-2020

建立完善林木良种繁育体系、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保障体系、林木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异地综合保存库5处、异地专项保存库20处,总面积140公顷。建设林木良种基地36处1937公顷。市级贮备库2处,保障性调控苗圃50个,育苗总面积750公顷。三级行政执法能力建设64处。

全省11个设区市,2个计划单列市和省直属5个单位。

310000

186000

124000

23

林果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项目

2016-2020

省质检中心、11市质检验分中心、38个县级站仪器设备购置和更新。省级中心实验室建设5000平方米,11市实验室建设1320平方米,38县实验室建设2280平方米。及果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

省质检中心、11市质检验分中心、38个县级站

7500

6000

1500

24

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2016-2020

规划完成中心站建设项目30个、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75个。

 

3600

1800

1800

林业科技支撑

 

 

 

32100

22180

9920

25

林业科研、监测及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2016-2020

加强林业生产各工程、各环节的支撑项目研究,加强林业技术推广、林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完善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国家生态监测站4处,省级生态监测站8处。

全省11个设区市,2个计划单列市和省直属5个单位。

32100

22180

9920

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补水工作正式开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水水利厅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到河北省调研水资源管理工作
为贯彻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要求,水利厅
河北水利厅召开深度贫困地区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调度会议
为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水利设施改造提升专项推进方水利厅
“河北省水资源税取用水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现多来源数据接入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河北省水资源统筹水利厅
抢抓机遇 整合资源 我省大力推进黑龙港地区农村饮水安全
“十三五”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的机遇,统筹贫困县与非贫困县、城市与农村、饮水工程与地下水超采治理,有计划地整体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逐步从根本上解决黑龙港地区农村群众饮用苦咸水、高氟水问题。截至目前,已筹措资金22.水利厅
我省启动第二批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开展国家节水行动,水利厅
我省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根据省气象部门预报,8月14日下午到15日上午,承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