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 旅游 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此前,为应对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建立大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如何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省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深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
“片面追求游客规模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滞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必须从关注规模向关注品质转变。”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政协副主席祁万利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提升旅游品质,需要将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更具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的新型文化旅游产品。
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水平仍然较低,文化、旅游“两张皮”现象依旧存在。
河北省文化资源丰厚,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祁万利代表建议,加强对河北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皇家文化、太行文化、长城文化、海洋文化、草原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的开发研究,找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点,加大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力度。
“与国内许多景点‘无中生有’讲故事相比,河北的旅游景区更具讲故事的优势。”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政协副主席何香久认为,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北省文化遗存丰富,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历史文化名人众多。要学会找卖点,会讲故事、讲好故事,让文化“活”起来,以增加景区的生命力、吸引力。
当前,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河北省乡村旅游日益红火起来。不过,乡村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提供住宿餐饮的层次上,缺乏文化内涵的地域特色。
“乡村旅游也要注重文化性。”全国人大代表、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党总支书记王文忠建议,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要以乡村文化为切入点,促进乡村旅游的深度发展、持续发展。
打造“爆款”,做大做强品牌
河北省文化旅游品牌具有历史赋予的先天优势。避暑山庄、泥河湾遗址、清东陵、清西陵等,都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但是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看,这些品牌还需要更响、更亮。”全国人大代表、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汝财表示。
他建议,河北省应集中精力、重金打造一批资源禀赋好、发展潜力大的文化旅游品牌。同时,找准品牌定位,体现品牌的稀缺性、唯一性、主导性,并融合当地独特的戏曲、民歌、民俗、特产、非遗等资源进行品牌化开发。
“我省一些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啥知名度不高?原因还在于缺乏高水平的包装、宣传和推介。”何香久委员提出,以政府为主结合企业构建强大的宣传平台。同时,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产业链条,增强品牌项目的辐射力。
大品牌需要大整合。河北省一些代表委员建议,与国内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景区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吸引更多的国内国际游客前来河北观光消费。
借力发力,补齐发展短板
迪士尼乐园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它网罗了一大批顶尖的制作人才和创意人才。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副主席边发吉认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要有科技、创意、营销、管理等专业人才作支撑。河北省此方面“人才”仍是一大短板。“北京、天津人才济济,我们要学会借力。”边发吉代表说。
资金短缺同样掣肘着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当前,我省面临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等多重历史机遇,肯定不乏一些战略投资者的关注。”河北省代表委员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来我省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前年,由贵州省政府批准,贵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市场资本共同发起设立了专注于贵州旅游产业投资的产业基金。代表委员们认为,河北省各地可借鉴此种做法,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基金或设立旅游投资公司,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战略投资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