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环保厅长陈国鹰:治理空气污染要靠人努力天帮忙

14.03.2015  12:44

  央广网北京3月13日消息(记者何源 姚轶滨)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之前几期和代表委员聊一聊,我们的记者都是尽量与采访对象事先约好,来做一个面对面、深入的交流。今天的《聊一聊》主角,本身话不多,却偏偏身处热点话题之中,不得以就成了各路媒体的重点围堵对象。跟他的对话,记者是分三次,在不同的地点靠“偶遇”来完成的。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

  身处与雾霾战斗的最前线,陈国鹰有话说。

  第一次“偶遇”陈国鹰,是在某天午饭后。他刚巧要进电梯,记者也就悄悄跟了进去。电梯门关上,陈国鹰按了“1”,紧接着就被一个问题,问的愣了一下。“厅长,您觉得治理空气污染,是得靠风吹,还是靠人治?

  陈国鹰:它肯定靠人治!人努力、天帮忙,关键是人努力,没有人努力你天帮忙是临时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调整,企业履行职务的主体责任,政府履行监管责任。

  今年58岁的陈国鹰,是哈工大的工学博士。年轻时做过知青下过乡,还在河北工学院当了8年讲师。接受采访时,他习惯盯着提问者的眼睛。当前的问题不解释清楚,任旁边记者再怎么嚷嚷,他也不会转换话题。

  然而,一份2014年全国空气最差城市排行榜,却让全权掌管河北环境的陈国鹰轻松不下来。10个空气最差城市,河北省7个榜上有名;北京一被雾霾围城,大家就习惯性说一句“都是河北重工业闹的。”厅长,困扰河北的空气污染来源,究竟是什么?

  陈国鹰:重点就是燃煤。所以2015年就是要把管控煤炭,作为河北治理大气污染的治本之策。

  然而,数一数河北的支柱产业:钢铁、水泥、玻璃,哪一个都不是“省煤的灯”。在这种情况下,厅长,您如何谈“治煤”?这时,陈国鹰已经走到院子里准备上车。回答这个问题时,他停下了脚步:

  陈国鹰:治煤,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包括淘汰落后钢铁,过剩产能的钢铁,这样可以大大把煤减下来。同时对已经使用的煤炭要进行清洁化使用,因为用新能源包括用天然气,全部替代煤炭不可能。有一些砖瓦窑,他烧的往往是劣质煤,而且低空排放,它那个烟囱你看只有10米、20米高。河北省就这样的砖瓦窑燃煤大致在200万吨左右,今年要求全部取缔。

  第二次见到陈国鹰,是在河北团小组会上。看见他起身,我也赶紧跟了出去,一路尾随到洗手间门口。陈国鹰回头说,你们稍等,我不会跑。

  等他的时候,我查了一下:去年,河北压缩钢产能1500万吨、水泥3918万吨,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12%,经济增速下降到6.5%。这时候,陈国鹰做好了回答问题的准备:

  记者:如何化解治理污染给经济带来的压力?

  陈国鹰:短期会冲击、阵痛,但长远看,特别用环境标准执法,特别是新环保法实施,倒逼企业的转型升级。

  记者:您觉得环保执法是需要强压态势,还是激励机制?

  陈国鹰:以前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所以促成企业胆大妄为偷排偷放。新环保法恰恰赋予政府和地方环保部门强有力的手段,但是也对我们监管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总理也说了,对于不遵纪守法的、偷排偷放的要严厉惩治;监管不到位的,也要进行必要的处分。

  每回答一个问题,陈国鹰就在记者的簇拥中向前挪动两步。从洗手间到会议厅不到50米的距离,他走了15分钟;记者,也越聚越多。

  记者:关于新环保法中“官员问责、引咎辞职”的说法,河北落实得力吗?

  陈国鹰:现在每年对环保任务落实都有考核,对于考核不达标都要问责。也包括对我们环保部门,如果监管不到位,酿成重大事故事件,造成环境危害的话也对环保部门当然也要问责。

  记者:河北在全国污染尤其突出,问责制度会不会比其他城市更严格?

  陈国鹰:当然会更严格。河北省,特别是大气污染环境治理,在全国我认为是力度最大。去年抓获环境污染违法犯罪人员1700多人。

  记者:您希望河北蓝天数量……

  工作人员:代表要参会了……

  “作为河北市民,您希望每年蓝天数量有多少?”会议结束后,我带着这个没问完的问题,站在会议厅门口,希望能再与陈国鹰“偶遇”。然而,等到所有代表、工作人散去,也没能见到他的身影。同样在门口等待的记者们,面面相觑。

  不过,两天后,我在河北团驻地的走廊里再次与陈国鹰不期而遇。这一回,他终于可以不紧不慢的回答我的提问:“厅长,您认为环境治理的最大短板,在何处?

  陈国鹰:现在环保的重点、难点都在县以下的基层部门。有些基层环保部门、一线执法人员,甚至对罚单怎么填,都会经常有错误。你看过去,我们说的发展乡镇工业,这些都是小企业、投资小、又见效快,但是如果你监管不到位,恰恰这些小企业最容易带来大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