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传承人张惠云家乡义演 称要传承和创新

01.10.2014  12:36


9月30日晚,74岁高龄的河北梆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惠云回家乡河北高阳县义演。图为张惠云现场演唱《大登殿》。 于俊亮 摄



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二级演员辛惠萍在演唱《双错遗恨》。 于俊亮 摄

  中新网保定9月30日电(吕子豪 徐颖哲)30日晚,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惠云携亲传弟子彭艳琴等名角现身保定市高阳县,为家乡父老带来《大登殿》等经典唱段。张惠云在义演现场表示,艺术要传承更要创新。

  张惠云今年已74岁高龄,是第一代河北梆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说,回家乡义演是其多年宿愿,但因身体原因一直未能成行。此次的演出在今年8月份开始筹划,得到了河北梆子剧团和梆子界众多名角的鼎力支持。此次,除8个亲传弟子到场献唱外,还有来自北京的高殿英、天津的王少华、河北的雷保春等名角助演。

  演出开始前,张惠云老师站在舞台上朗声说道:“我是高阳人,以后会经常回家看看”。质朴的乡音,立刻拉近了与乡亲们的距离。整场演出在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二级演员辛惠萍演唱的《双错遗恨》选段中拉开序幕。随后,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彭艳琴,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少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刘凤岭等悉数登台献唱,台下掌声经久不息。最后,张惠云携弟子演唱的代表作《大登殿》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张惠云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河北梆子等戏曲市场萎靡,遭遇发展瓶颈。河北梆子要想发展,唱腔就绝不能一味停留在过去,要传承更要创新,要尊重听众的接受水平,不能保守,更不能激进,要让观众感受到梆子的魅力。其演绎的《大登殿》就是经过改编的,去除了一些重复的唱腔,观众更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