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学馆改陈换新 作家贾大山珍贵手稿亮相
河北文学馆运用了多样化的媒体手段来展示文学大家的作品,图为现场播放根据《小兵张嘎》作品等改编的老电影。高红超摄
河北文学馆当代文学展厅的书墙,上方的书架上有作家的照片和著作。 高红超 摄
河北文学馆为期一年多的征集、整理、改扩建工作日前全部完成,与旧馆相比,新馆增加了大量文学名家的珍贵资料,知名作家贾大山短篇小说《黄绍先》手稿也亮相河北文学馆,为即将重新开馆的河北文学馆增添了更多吸引力。
始建于1999年的河北文学馆是全国第一家省级文学馆,征集、保存河北文学资料,面向公众讲述河北文学历史,弘扬河北优秀文化是其主要职能。2014年,河北文学馆启动了改陈工作,2015年底,布展工程顺利完成。
经过一年多的征集资料、整理和改扩建工程,河北文学馆有了哪些新变化?哪些名家作品将亮相?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走进文学馆大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面有两层楼高的浮雕墙,上面雕有荀子、关汉卿、孙犁等从古至今的14位有代表性的河北文学大家。河北文学馆副馆长杨建萍告诉记者,为了体现河北文学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特点,将新展览命名为“山高水长”,展览共展示了河北文学史上174位文学家或文学事件,“最早的一位大师荀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在中国文学史的每一个时期,河北都有领军人物。”
较之旧展,新馆扩大了展示空间,总展示面积达1400平米。徜徉在河北文学馆内,人们不光可以领略到荀子、高适、关汉卿、王实甫、曹雪芹、纪晓岚等古代杰出文学家的风流文采,折服于李大钊、冯至等现代文学巨匠的深厚功力,还可以领会到田间、孙犁、梁斌、管桦、徐光耀等一大批作家在战争中创造的文学奇观。
除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常规陈列形式,为了将文化名家与他们的文学作品更形象地展示给观众,河北文学馆在新展览的设计上颇花费了一番心思。
例如,通过彩塑泥人来展示曹雪芹代表作《红楼梦》中宝黛初会、黛玉葬花等场景,用沙画展示丁玲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展览增加了很多趣味性。
走着走着,观众还可以驻足欣赏通过油画和古旧渔船展示的白洋淀荷花盛开的美丽场景,或是听一段戏曲《窦娥冤》,也可看一场根据徐光耀的《小兵张嘎》、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的《敌后武工队》、梁斌的《红旗谱》等改编的老电影。
“新展览最大的变化是对当代文学内容的补充。”杨建萍说,原展览的展示时间截止到新中国成立后,当代红色经典文学部分也只是作为革命战争文学的一部分。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以铁凝为领军人物的文学冀军在各个文学领域都屡获佳绩,新展览对当代文学部分进行了独立设置,对河北当代文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文学的创作成就进行了介绍,铁凝、贾大山、“三驾马车”、“河北四侠”都在新展览中有了一席之地。
为充实当代文学部分的展览内容,河北文学馆的工作人员曾花费大量时间走访作家及其亲属,逛旧书市场,“满世界淘资料”。作家王亚平的第一本诗集《都市的冬》、赵焕亭的《奇侠精忠全传》、田涛的小说《荒》的首发刊物,以及贾大山的珍贵手稿等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资料,都是这次改陈过程中搜集收购到的。
在河北文学馆,观众不再只是简单地观看展览,还可以与河北文学馆“互动”起来。在馆内尾厅部分,一台电子终端机和一个大型弧形幕布组成了“与大师对话”环节,观众可以将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写在电子终端机上,随后,观众的文字观就可以与名人名言一起在幕布上显示。杨建萍说,将来他们计划将观众的留言做成书签,送给观众留作纪念。
此外,展览的“互动区”还设置了“儿童互动问答机”,小朋友可以随时对观看展览后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另外展馆日后还将增设电子导览系统,观众走到相应的作家展示区域,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轻松听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