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走好生态脱贫路

27.09.2020  17:23


图为塞罕坝。 张桂芹 摄

  中新网河北新闻9月27日电 (记者 张桂芹)河北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是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近年来,承德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精准扶贫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相结合,扎实践行“让绿水青山变贫困群众脱贫靠山”的扶贫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与脱贫双赢路。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75.17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726人,累计减贫74.7万人,贫困群众收入稳步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在保护生态中益贫

  “2016年,林业集团在我们乡建了园林绿化苗木培育基地,我流转了14亩土地,平时干点除草、修剪等轻活又赚了点钱,再加上入股分红,这一年下来,纯收入就有近两万块,日子也越来越舒坦。”围场县兰旗卡伦乡砖瓦窑村贫困户李峰说。

  承德市围绕生态管护设置护林员、护草员、河湖管理员、卫生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对有林地划分管护责任区,按照“应聘尽聘”原则,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或较为贫困的户中选聘符合护林员条件的人员为护林员,通过保护生态实现增收脱贫,目前,全市已雇佣专兼职护林员近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近1万人。

  2020年初,面对疫情影响,承德市增设公益岗位,充分发挥光伏收益等资产收益效益,将80%用于公益岗工资发放,对因疫情影响暂时未外出务工人员,增设季度临时务工岗位,实现就近就业,2020年以来发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临时务工工资62.35万元。

   在建设生态中带贫

  “我们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基地规模迅速拓展,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山楂基地,带动承德山楂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6,通过基地与贫困群众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开发生态项目的同时,集团的带贫能力不断增强。”河北怡达集团负责人说。

  在建设生态过程中,承德市创新推广了“一林生四财”(即林上要果,林中旅游,林下间作,林间采摘)的生态扶贫模式。

  “林上要果”。打造金红苹果、杏扁、绿化苗木等林果产业专业乡村,建设果品休闲观光采摘园,年产干鲜果品31.3万吨,产值达到5.7亿元,辐射带动1.6万人实现增收。

  “林中旅游”。组建“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发展平台,发展加盟户160户,户均纯收益在1万元以上。

  “林下间作”。累计发展林下种药6000亩,林下种菌110万袋,带动了0.8万名贫困人口增收。

  “林间采摘”。大力发展普惠性林业,积极引导广大农户通过科学合理采摘蘑菇、药材、蕨菜等山野资源增收。

   在开发生态产业中脱贫

  “今年的大棚收成很好,都收了四五茬了,不用出门就能卖,以前靠打零工和种几亩玉米地维持生计,现在有了这大棚可真是太好了。”平泉市桲椤树镇李家庄村的王秀艳在自己食用菌大棚里忙得不可开交。

  立足持续发展,承德市打造了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一环六带”的九大特色扶贫产业,实施“一村一品”行动,培育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36家、扶贫产业园区63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3万个,全市扶贫产业一重覆盖率100%、两重覆盖率82%。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建成农业科技园区11个、“星创天地”39家。同时,因地制宜,利用丰富的光伏资源,实施了兆瓦光伏产业扶贫项目,同步规划了农光融合发展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中药材、时令蔬菜、特色养殖、林果采摘园、休闲旅游等产业,推进“五个百万基地”建设,全市贫困户生态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贫困户通过生态产业人均增收在2000元以上,实现了生态产业与扶贫相结合,帮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稳定脱贫。(完)

编辑:【郝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