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立:河北 实现“绩效预算”的系统性重构

29.12.2014  13:30
    作为较早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的省份,今年以来,我们结合财税体制改革整体部署和本地实际,以现代管理理念为引领,搭建管理结构,健全管理机制,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实现了“预算绩效”到“绩效预算”的系统性重构。 

  植根政府职能活动的管理结构成为绩效预算的基石。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本质是政府预算围绕政府行政目标来确定,部门预算围绕部门职责来编制,所有财政资金的使用都要讲绩效。因此,河北在推进绩效预算中,引入顶层设计、系统工程等现代理念,打破现行单一层级的部门预算管理结构,建立以“部门职责—工作活动—预算项目”为主体、以预算项目为载体、以绩效目标指标为主线的预算管理结构。预算编制时先确定部门职责、工作活动,再确定预算项目,同时,工作活动须与部门职责相关,预算项目须与工作活动相关。建立三级绩效目标指标体系,明确绩效目标,细化绩效指标,量化评价标准,力争达到可审核、可监控、可评价。同时,改进预算审核方式,将绩效目标指标审核作为安排预算的前提,对偏离政府战略目标和部门绩效目标以及绩效指标不明确的项目不予安排,绩效偏低的少安排。按照上述思路,在2015年预算编制中,梳理省级部门职责389项、工作活动975项,市级部门职责334项、工作活动845项,县级部门职责280项、工作活动712项;设立省级工作活动绩效指标2011个,市级工作活动绩效指标1640个,县级工作活动绩效指标1323个,初步完成省市县三级绩效预算管理模板构建工作。所有预算项目清晰有序地归集到相应的部门职责和工作活动目录下,并制定了清晰明确的目标指标,既从根本上杜绝偏离部门职责和活动的虚项目、假项目,又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程提供清晰准确的参照,也为开展年度间绩效状况对比分析、持续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提供依据。 

  环环相扣的管理流程成为聚合绩效因子实现良性循环的机制保障。我们以构建绩效预算管理架构和目标指标为起点,将管理延展至项目全程跟踪管理、预算执行绩效监控、绩效预算监督评价和评价结果应用全过程,打造了环环紧扣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机制,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作为完善政策、分配资金、改进管理、绩效问责的重要依据,着力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形成了一个有机聚合预算管理各环节绩效因子的良性循环。在整个循环中,不断深化政府部门对职责任务的认识,不断促进绩效目标指标落实,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而促进政府效能提升,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 

  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绩效预算的强力支撑。为切实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对绩效预算改革的支撑,我们将大数据、云计算、大规模定制等现代理念和技术融入信息化建设,研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将三级预算管理架构和绩效目标指标体系全面导入,并将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互通互联。同时,以绩效目标指标为载体,动态监控每个项目的预算编制、调整细化、资金拨付、监督评价、财务核算,打通了预算管理链条,使财政资金处于全过程监控之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河北绩效预算改革刚刚破题,我们将盯紧改革目标,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抓好推进落实,向以绩效为导向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