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守护好京津“菜篮子”“米袋子”
河北省平泉县检察干警深入食用菌基地传播法律知识。本报通讯员刘长松摄
从北京向南90公里,就到了河北省的“蔬菜基地县”定兴县,这里每年向北京供应绿色蔬菜120万吨。近年来,该县检察院为保证直供北京蔬菜产品的安全,深入农户家中和蔬菜大棚宣讲法律知识,同时通过提前介入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执法、侦查活动,开展食品安全司法保护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批捕起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2件2人,销售假蔬菜种子案件1件2人,销售假化肥案件1件5人,查办这些案件背后的失职渎职案件1件3人。
燕赵大地打响“餐桌保卫战”
河北环抱京津,承担着京津农副产品供应和京津水资源保障的职责,是京津地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河北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全力保障首都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初,河北省检察院部署开展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重点监督销往京津市场的食品,包括乳制品、肉制品和米、面、粮、油、蔬菜等农副产品,以及增白剂、防腐剂、色素等超标现象和使用吊白块、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临城县检察院深入卫生、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座谈,走访食品加工企业,详细了解该县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和执法监管情况,分析食品药品监管环节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制定食品监管环节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计划。
顺平县是水果之乡,果品年产量4.5亿斤。6月中旬,该县检察院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和举报宣传周的时机,由院领导带队深入社区、集市和水果基地,公布典型案例,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强化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依法经营理念和道德诚信意识。
斩断伸向食品安全的毒手
“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无根素的?”
“从开始生产豆芽时就往里掺了。”
“国家对无根素使用要求你知道吗?”
“不知道。掺点无根豆芽素,怎么就犯法呢?我们家人自己也吃。”
这是今年4月康保县检察院公诉科干警讯问犯罪嫌疑人石某时的一段对话。自2007年以来,石某夫妇在未办理任何经营执照的情况下,使用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无根豆芽素生产绿豆芽和黄豆芽销往周边市场。该案是 张家口 市检察机关办理的首例“毒豆芽”案。
从注水猪肉、地沟油、毒豆芽、毒面条、毒水果等食品安全乱象入手,河北省检察机关从行政处罚案件的执法台账和公安机关发破案统计表中找寻线索,从群众举报和自身办案中查找线索,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易发的重点行业、重点人群中发现线索,从新闻媒体相关报道,受理控告、举报、申诉等渠道中排查线索,整合力量,多措并举,坚决纠正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违法行为。
从今年年初至6月底,河北省检察机关共依法批捕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案件20件29人,起诉24件47人,批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105件114人,起诉89件118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涉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43件43人。
深挖食品安全背后的职务犯罪
今年初,阳原县检察院在办理王某生产、销售“毒豆芽”案时发现,部分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发现王某的违法行为后,仅对其处以罚款3000元,未依法取缔,也未对其日后是否继续生产经营进行检查,致使其能够继续非法生产销售。该院随后以涉嫌玩忽职守罪对4名涉案工商管理人员提起公诉,日前法院对4人均作出有罪判决。
在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加工、销售食品犯罪的同时,河北省各级检察机关还注重深挖事件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的查办力度,防范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行政管理权、执法权和司法权索贿受贿的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共立案食品安全领域渎职犯罪案件21件21人。
为进一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河北省检察机关建立健全四项工作机制:一是公安、检察、行政执法机关联席会议机制,重大疑难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二是两法衔接机制,通过查阅行政执法案件台账、核对行政处罚票据等方式,查找在案件移送、立案和监督环节互相沟通不畅、协调不够等问题。三是加强案件宣传和拓宽案源机制,加大专项监督宣传力度,拓宽受理控告、举报、申诉的范围,及时发现立案监督线索。四是内部协调配合机制,侦监、公诉、反贪、反渎等部门密切配合,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