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下水超采惊人 超采量相当于逾200个白洋淀

27.08.2014  18:23

    中新网石家庄5月16日电(高红超)“河北地下水累计超采水量惊人,目前已相当于200多个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白洋淀的水量。”就河北地下水超采问题,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郭永晨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透露。

    白洋淀是河北最大湿地,面积366平方公里。郭永晨说,目前河北省平原超采区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累计超采水量达1200亿方,超采量和超采区面积均占中国的1/3。

    根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2012年河北省地质环境状况公报》,长期超采直接导致河北省形成26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漏斗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就有7个。

    郭永晨说,随之而来的区域性地面沉降、建筑物基础下沉、机井报废加快、地面裂缝增多、冀东沿海地带咸水界面下移、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加剧,缺水地区为“争水”所引发的社会纠纷也日益增多。

    “这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郭永晨说,河北是资源型缺水省份,境内没有大江大河。加之不断骤增的机井数量和全省1074座大中小水库,掐断了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地表水。

    与此同时,郭永晨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河北省外来水量已从99亿方减少到30亿方,减少了3倍多。而为保证北京和天津用水,该省每年要将19.6亿方水供给京津。

    据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资源处处长郎洪钢透露,与水资源减少相对立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华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年份平均用水量为220亿方,几乎每年都超采约50亿方。

    “这其中,农业是用水大户,亦是超采大户。”郎洪钢提供的“2001-2010年河北省农业用水量统计”资料显示,作为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2001至2010年,河北农业占总用水量比例在76.0%-77.7%之间。

    郎洪钢认为,河北农业用水大量超采与农业种植结构有关,该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是“吃水大户”,其种植季节基本在旱季。

    郭永晨亦认为,河北的水资源禀赋不适合种植耗水量大的作物,应建立与当地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相适应的种植结构。

    “建设节水型社会,要节约工业、生活用水,更要把农业节水工作做好。”郭永晨建议,充分利用雨水,在农村修建一些坑塘,汛期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同时还应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

    利好消息是,河北省已开始加快治理地下水超采问题的脚步。郎洪钢透露说,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63亿元人民币,河北省级财政自筹配套11.5亿元人民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与此同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今年底将实现通水。“这对河北来说是个福音。”郭永晨说。

    郭永晨同时指出,目前,河北省污水排放量有20亿方左右。这部分水利用起来,对缓解超采问题有很大作用。“但必须科学安全利用,未经达标处理,会对水质、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治理河北地下水超采问题的难度很大,不能急功近利。”郭永晨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