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河北古村行—伯延村:乐善好施 诗礼传家
在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河北共有57个古村入选。独特精美的建筑布局,穿越百年的历史沧桑,纯朴厚重的民俗乡风,这些都是祖先留下来的真实记忆和宝贵财富。邯郸武安“伯延”村就是这些古村落中的一个。4月29日,河北电视台记者走进了有着千年历史的邯郸武安“伯延”村,体验“大美河北古村行”,触摸人们心底的那抹乡愁,。
行走在伯延这些深宅大院间,当年伯延商人创业的艰辛和辉煌,似乎触手可及。在房家大院参观的时候,有一处造型独特的楼房引发了记者的好奇。“这窗户怎么是实木板的,那怎么采光?旁边怎么还有个门?”
“这种门其实是个义仓”,伯延房氏后人房宏业解释道。房子的楼上是放粮食用的,一般不住人。“放粮食的时候搭上个梯子,粮食放上去以后把梯子就撤了”。他告诉记者,先人建义仓就是把自家粮食存起来,遇荒年再开仓放粮,救济乡亲。1920年,这里闹大灾荒,全村500多口人没有一个饿死,就多亏了义仓。后来村里人感念房家的善举,专门刻了碑纪念这段历史。不过,房家救灾的做法并不偶然,因为诗礼传家、重德修身一直都是家族的传统。
房宏业随后带记者走到一座藏书楼前,据他介绍,这是他五爷爷房德三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来盖的,专门用于藏书,以及供子弟们看书。在台阶上刻着至今还清晰可见的年号——1929。
他向记者特别提到了藏书楼的墙。为了防潮防蛀,这里的墙专门用绢、丝绵、鸡蛋和糯米一层一层裱上去,原料价格十分昂贵。
房家身为商人,却对教育如此肯下“本钱”。站在藏书楼的窗前,记者望着远远的鼓山,青山如黛,槐花摇曳,想来当年房家的翩翩少年也是这样临窗诵读,书声琅琅。
房爷爷告诉记者,早在光绪33年,房家就出钱创办了村里的第一所小学——伯延小学,而这所学校至今还在沿用。房家不但在伯延盖学校,而且还捐助北京大学。蔡元培还给学校亲自题了“育我菁莪”的字迹。
百年转眼过,如今校园里依旧生机勃勃。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已经走出了数千名学子,而仍旧秉承诚信经营的伯延商人足迹更是踏遍海内外。当记者向正在校园里玩耍的几个小学生问道“育我菁莪”的意思时,一位小男孩解释称,“是把我们比喻成花草,培养我们成栋梁”。
见识了伯延的百年豪宅,接着记者来到伯延镇村民翟五元家品尝特色美食。翟爷爷表示,现在正是吃野菜的好季节,作为药商的后代,像枸杞叶、蒲公英叶、茵陈芽在这里都成了上好的食材。
“这是蒲公英的嫩叶,这种野菜叫茵陈蒿……”翟五元从当地摘了一些野菜,并现场制作。而制作野菜的独特方式,让同为河北人的记者都觉得新鲜。苦累、伯延卤肉、一品锅……热情的翟五元和家人给记者一一介绍这里的特色美食。
斑驳的青砖,悠长的古巷,置身伯延,这些精巧灵秀的建筑让人惊叹,而几大家族乐善好施、尊师重教的故事又让人深深地折服。细细品来,伯延她高贵而内敛的风骨已经深深地根植于这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沉浸其中。伯延的故事,仍在继续。
视频链接: http://www.hebtv.com/news/dujia/2015-04-29/2015-04-29789904.html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